众所周知,南京曾经作为民国时的首都,市内的民国遗迹非常多,就比如这处总统府。
而且它不但是民国的总统府,还是清朝的两江总督署、太平天国的天王府和江宁织造府。
南京总统府占地面积达9万平方米,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近代建筑遗存,全部格局基本沿袭了清朝同治年间,曾国藩重修的两江总督府,即有中国传统,也有欧陆风情。
整个总统府主要分为三大区域,首先是中路最南端的这座大门楼,修建于1929年,融合了古罗马立柱和中式3堂拱门,历史课本上,1949年解放南京插上红旗的照片,拍的就是这里。
门楼的后面就是红柱灰瓦的大堂,大堂原本是清代两江总督署的核心建筑,也是1912年1月1日中山先生宣誓就职临时大总统的地方。
大堂正上方现在还悬挂着孙中山手书的“天下为公”横匾,在大堂四周的墙面上,还镶嵌着总统府各个时期的风云人物肖像。
大堂与二堂之间的这段连廊(穿堂)两侧,被许多方格毛玻璃封闭了起来,巧妙地遮蔽了外面的旧房子,非常有特色。
穿堂的西侧还有一间大礼堂,是由清代两江总督署的老建筑合并改建而来的,民国时期的很多重要会议和外交礼仪活动都是在这里举行的。
穿堂的尽头就是二堂,是当时接受外国大使递交国书的地方。
再往后就是八字厅,是1917年由冯国璋重新修建的,因为它的水泥护栏向外呈现八字型,所以就被俗称为八字厅,当会客厅里的宾客政要离开后,都会在这里合影留念。
八字厅的后面又是一条中西合璧的开放式长廊,从麒麟门连接着政务局大楼,长廊地面的彩色磨石至今花纹鲜亮如新,十字形的连廊也非常的古朴雅静。
穿过没有开放的政务局大楼就是子超楼,这是总统府内最高的一栋建筑,有六层,1935年建成,因为形似林森主席的森字,而林森又号子超。
蒋介石的总统办公室就位于子超楼的2层,是一个朝南的三套间,中间是办公用的,东边一间是休息和洗漱室,西边一间是接待室。
最初这里是林森的办公室,在抗战胜利后还都南京之后才成为蒋介石的办公室。
蒋介石办公室的旁边就是副总统李宗仁的办公室,是一个朝北的三套间,不知道这两位死对头,每天这么近距离的办公会不会很尴尬呢?
西路的核心建筑是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办公室,这里原本是清末两江总督从欧美考察回国后所建的宝华庵,当时是接待重要宾客的地方。
1912年中山先生就任临时大总统后,就以此地作为办公室和居所,工作了92天。
办公室后面的工字形大楼,修建于1935年,原本是国民政府参谋本部的办公楼,现在已经全部改建成了介绍中山先生与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的史料展厅。
继续向前,就到了西路的最后一栋建筑大黄楼,这座中西结合的三层小洋楼,是总统府内的第2高楼,原来是国民政府的人事处、会计处和图书馆。
大黄楼旁边的小院子就是孙中山先生曾经的起居室,是一座两层的中式老建筑,2楼的东一间便是中山先生当年的卧室。
西路建筑里还有一座小花园熙园,它是南京保存最好的一座晚清园林,被誉为“四朝胜迹”。花园以长条形的太平湖为中心,环湖建筑着石舫、忘飞阁、漪澜阁、夕佳楼和桐音馆。
最后来参观下东路的建筑,行政院大楼分为南北2栋,紧靠子超楼,修建于1934年。大楼内设有院长、副院长、秘书长、政务处长等人的办公室和会议室、总办公厅等附属机构。
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等人都曾在这里办公过,现在里面已经改建成了行政院文物史料陈列展厅,还复原了院长、副院长的办公室。
东路也有一座花园叫做复园,面积比熙园还小,也曾是两江总督署和太平天国天王府的花园,有石舫、湖泊和楼台亭阁等建筑。
东路建筑的最南端是马厩,就是古代存放马匹的地方,后来到了民国,变成了交通队、军乐队、警卫队等机构的营房,现在里面有一些复原和临时展览。
除此之外,总统府的东路还有陶林二公祠、洪秀全和天朝宫殿陈列展,清代两江总督署史料展三个展厅暂时没有开放,希望大家来参观时可以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