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1 补充#抽象升阶#中对概念运动展开讨论的依据
提出问题
【等价物】的概念,直观而不自觉地被广泛使用,也形成了最初的【卡差】理论的内核。这个抽象的基本假设是,个例(instance)与个例之间不存在可区分的差异,只保留其【数量】的属性。【卡差】是建立在【等价物】的概念之上,用卡片的【数量】之差来描述【优势】的一个概念。
传统的【一般等价物】本身是物品,例如贵金属,之所以成立,一是其产量和需求恒定,同时存储性质稳定,支撑了交换关系的稳定性;二是均质性没有技术难度,高纯度的金银,可以简单建立起重量与数量的严格对应。贵金属的社会关系和物理属性的双重稳定,使其在众多物品中脱颖而出,在市场的概念成型后,上升为货币的概念,区别于一般物品,成为一种度量,一种普适的物品属性。
x量 物品A = y量 物品B, ∀ A, B ∈ 全部物品
这个等式是两种物品在市场中具体交换的抽象,本质是一种预序(preorder)关系
- 自反性(reflexivity)
x A = x A
- 传递性(transitivity)
x A = y B ∧ y B = z C ⊢ x A = z C
可以想象,由有限的交换关系,通过传递性可以扩展到覆盖全部物品之间的相互交换关系,也就是完全图(clique).
现实当然不会这么平滑,交易本身有交易成本(transaction cost),所以传递性是不严格的。
而一般等价物中介了这个关系网络,在原本分布离散的网络中成为了中心节点,使所有物品与物品间的交换只需2步,商品-货币-商品(commodity-money-commodity, C-M-C),降低了交易成本,而使传递性的想象更加坚实。
现代主权信用货币,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概念性的社会关系而弱化了其物理属性,逐步摆脱物质化的符号,而接近完全的概念化的符号。有独立经济主权的国家,不再受限于贵金属供应,只需要印钞去货币化占有实物,即建立起货币符号与实物的映射关系,从另一个角度,这个过程又扩张了本国货币本身的内涵,其代表的交换关系网络。不过这种符号与物质的映射关系仍然需要人去维系,不可避免地受到一切社会关系的扭曲,例如经济和军事的不平等发展,而不能纯粹地反映供需关系。
游戏王中是否存在一般等价物?是否存在资本论中【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这两个维度的解读?或者【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界限,在某种更普适的【价值】规定中消解,并且这个【价值】能给游戏王决策提供依据?
明确问题
问题的形成来源于某种问题空间(problem space)与解答空间(solution space)的错位。问题的意义则是被解答,是这种错位的矛盾消解,同时可能引出更多新的问题和解。解答问题前,先要揭示问题描述背后的内涵,矛定问题本身的界限,同时关联一切潜在的解决方案,把无从下手的劣构问题转化为有实际解决可能的良构问题。
问题空间与解答空间的错位在不同场域下以不同形式表达
- 在目标与执行的互动中,表现为行动力与期望的落差
- 在人与环境的互动中,表现为模型的欠拟合和预测的失准
- 在人与自我的互动中,表现为一种系统的悖论和自洽的破缺
我们所谈论的【价值】的基本特征/关联
- (被某种【语言】所捕获)
- 在某种【自为】的【运动】之中(【变】的范畴)
- 【运动】的主体包含某种【目的】
- 【目的】的实现需要某种【判断】来规范运动的轨迹
- 【判断】的依据是某种【价值】
- 【价值】有某种【度量】(【量变】的范畴)
自在、自为、自由
为了规范一般【价值】的范畴,这里我们延伸到更高的抽象层去梳理已知的关联。
抽象升阶
价值,意义,目的,这些概念背后的共性,是某种被符号【能指】(signifier)网络捕获的【势】(tendency),或【直观】(intuition)。具体符号的能指在智能体(intelligent agent)将该符号与不同物体建立【所指】(signified)关系的过程中被延展,固化于这种【关系】(relation)的重复建立,进一步暗示物体间关系的固化。复杂的语言结构又建立在符号能指网络的基础上。符号能指结构服务于特定目的背后问题空间(problem space)和解答空间(solution space)的关联结构,自然语言(natural language)纷繁的表象,是同一套符号体系被用于表述不同的生存目的和现象,多重能指网络重叠所致,给所指的范畴滑动提供了充足空间,导致歧义(ambiguity)的常态化,却也是比喻(metaphor)、隐喻(implication)等传授方式的有效性的依据,即当被传授者对特定符号体系不了解时,在其熟悉的体系内建立同构(isomorphic)再转译(translate)的过程。在语言结构匮乏的原初,比喻是很重要的语言扩充的方法,例如“顶峰”、“中心”、“结尾”,以身体结构去映射外部,形成最基础的【测度】(measure)。形式语言(formal language) 是对符号系统共性的抽象,形式语义(formal semantics)是对符号能指网络的共性的抽象,逻辑(logic)是对能指网络形成的规则的抽象,共同揭示智能体认知世界的基本方式。
从具体到一般。用资本论中,商品交换价值网络形成过程的描述,来隐喻,更一般的符号能指意义网络形成过程。
- 商品 -> 符号
- 交换 -> 能指
- 价值 -> 意义
物品被符号化并纳入交换体系中成为商品,是为了解决个体的需求与其所占有的物品不匹配的错位/矛盾。即当某种“不适配”不再存在,对应的商品就失去了存在于体系中的意义而从体系中退出。
(注意前提中的【占有】,当占有的边界不能维系,交换就无从谈起,更不可能规模化形成工商业。)To be continued
语言的存在不是永恒的、客观的、静态的。There's no objective observation or measurement. 即使是数学这种抽象的抽象,无论在我们这些有限智能体看来多普适,也终究是人造物,是特定时期特定人群的共识,以便精密地传递个体经验沉淀后形成的直觉。当一切问题、矛盾都消解在某个终极,(capability)上帝、(material)纯粹、(time)永恒、(space)无限、(abstraction)理想,语言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矛盾的形成到矛盾的消解,这之间便是语言。背后是某种控制或生存的动态结构。这里的语言不只是狭义上的自然语言或形式语言,而是广义上的结构化(structural)表示(representation)。
个例的物体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无论对眼前的某物加以多少修饰,都不能涵盖其无法简化的(irreducible)复杂度(complexity)。
物体符号化的过程,第一步是对个例的物体命名,建立起符号与物体间一对一的关系。
第二步是对个例的分类,用一个符号指代一类被均质简化的物品,个例被抽象为集合(set)中的无差异的点,元素(element)。这个概念空间(conceptual space)是寂静、纯粹、无机的。
第三步,起于元素与集合的从属(member of)这个原初的差异(difference),在集合的集合之上反复迭代(iteration)中形成等次(hierarchy),建立秩序(order),形成关系(relation)。最基础的预序(preorder),由计数开始(见Von Neumann Ordinals, 或Church Numerals),建立起自然数(natural number)。由等价(equivalence)关系,形成商(quotient),建立起有理数(rational number)。再由无限近似(approximation)的遐想(见Cauchy's Convergence Criterion),将所有接近无限、连贯、不可拆分的统一体(continuum)的道路,圈定在实数(real number)。
To be continu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