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之夜,漫步于港城的街巷,总能够看到烧纸祭祖的:左手提一刀黄纸,右手拿一木棍,在地上画一个圆圈,再把黄纸搁在圈内,用火点燃,橘黄色的火苗就窜了起来。烧纸的人蹲在那儿,极虔诚地用木棍翻动着火堆,直到火苗熄灭,黄纸变成纸灰在空中舞动,才丢下手中的木棍,默默离去。
小时候,每逢上坟,父亲总会带上我。也要烧纸。也要用木棍在地上画个圆圈,西北方留个小口。也要把黄纸放入圈内,点火燃烧。一样的橘黄色火苗窜得老高。父亲也要用木棍翻动着火堆。父亲还要喊道:“爹,娘,过节了,快收下你们的钱,圈里是你们的,圈外是人家的……”
回家吃饺子。刚出锅的第一碗饺子,母亲是不许我们吃的,她会把它摆在饭橱上,碗上搁双筷子,供养。等我们都吃完了饭,母亲这才下了炕,拿起那碗饺子,用筷子滗着饺汤洒在地上,再到屋外做着同样的动作。我不解,问母亲。母亲说,这样就表示给先人吃了。我又问,那为什么还要到院子里去滗。母亲又说,那是给那些无家可归的孤魂野鬼吃的。
噢,无家可归的孤魂野鬼也要过节呀;非但过节,也要吃饺子呀;非但吃饺子,也需要钱花呀。
“人呀,不能只想着自己,还应尽力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父母说。他们也确实这么做的,对亲戚、对朋友、对身边的人、甚至是素不相识的人,他们总是乐于相助。
岂止父母,身边的人不都这么做么?
“五保”老人刘盛兰,风烛残年,疾病缠身,对自己很吝啬,却用拾荒和省吃俭用的10多万元资助了全国的100多名贫困生,直到离世。
舟曲之子王伟,在大雨滂沱、泥石流肆虐之际,在妻儿需要自己的肩膀,而群众更需要他的脊梁之时,义无反顾地投身于抢险救灾之中。群众得救了,留给他的却是五百米之外五个亲人的遗体和一辈子的深深的伤痛。
……
又岂止今人,古人不也这么做么?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孙叔敖杀两头蛇,杜甫的“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论语》说:“泛爱众”,墨子说:“兼爱”,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弟子规》也说:“凡是人,皆须爱” ……,原来,我们一直蒙受着先圣们的谆谆教诲,也一直身体力行地传承着这样的理念。我想,这种推己及人的博爱精神,这种舍己为人的大爱境界,正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虽历经风雨,却总能够凝心聚力自强不息地迅速崛起,以豪迈的气魄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原因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