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南山
学生一模考试,明天不用上课,没了作业,暂时也不用备课。偶的闲暇,先是有点小开心,终于可以清闲一会了,中午小憩片刻,来了精神,想着能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安安稳稳地坐下来,竟然发现没事情可做,不会打游戏,QQ斗地主又没劲,想看部电影,网络又不畅通,咔啦咔啦几下,居然断了线(也是醉了)。一下子,无聊、不知所措、六神无主接踵而至,继而是无助、无力之感突然来袭。不禁从心底发出绝望的呼喊,“除了忙忙碌碌的工作,我还有什么样的生活?”
之所以有绝望之感,是将这个问题延伸开来,顿时显得比较严重,也可以繁衍出一连串的问题。比如,每天忙碌着备课、批改作业,努力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有个好分数,找学生谈心,处理一些杂务,为孩子创造一个更和谐的学习、成长的环境,光是基本完成这些日常的事务已经让一个老师没有时间顾及其他了。可是,这些工作其实是无止境的,比如说什么样的课有最好的教学效果,备课是无止境的;批改了的作业如何反馈有更好的效果,再次备课是无止境的;找学生谈话如何才能让他有更大的动力,谈话艺术是无止境的,不同的学生应该采取不同的方式,心理研究是无止境的。每天都在思索这样的问题,每天都在无止境的状态下工作、生活,我们的思维空间慢慢也变得无止境,无止境的无止境就是虚无,虚无就是空;就是缥缈,缥缈就是没着没落。感觉自己掉进了万丈深渊,“顾四周,黑洞洞"。掉进黑洞的我浑身冒汗、发冷,恐惧地问自己,除了工作,我还会点什么?我还有别的思考吗?抑或是"读书太少,又太会思考"造成的困扰?
按理说,教师的工作就是教书育人,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通过忘我的工作和钻研努力培养一代代优秀学子。教师的乐趣也应在其中,就像农民伯伯看着地里茁壮成长的庄稼一样,欣然看着自己手把手、心换心教出来的学生,露出满足的微笑。可在当下环境里,教书似乎占了多半的比例,分数成了衡量一切的标准,不管黑猫白猫,抓到分数的就是好猫。久而久之,不管猫好猫坏,抓到分数就是好猫。延伸开来,学生这一头,亦是同理,不管德行好坏,考得高分就是好学生。慢慢地,慢慢地,我们不再看重孩子的有没有信仰,有没有理想,有没有敬畏。只要考上好大学、更好的大学,就能在母校的墙上留下重重的一笔。这样一代代的青年,即将成为国家的栋梁,他们的思维已成定式,只要有效益,方式无所谓;只要有成果,手段无所谓。这样的思维模式、处世之道将会影响他们一辈子,只因“我们就是这么一路走来的!”铿锵有力!有理有据!
呜呼!顾四周,黑洞洞!
又是一身冷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