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简单一个字,能引起无数人的情感共鸣,因为家是每一个人最初的记忆,也是我们最终的归宿。莫尔说为了寻找想要的东西,我们走遍全世界,回到家,找到了;而中国古人则推崇,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家是个人通向外界的重要的纽带,家,真的是一个充满内涵又充满温暖的词。
那么朗读者无疑就是我们的精神家园。
家,是一个有温度的词,它不仅是我们身体休息的地方,更是我们心灵停靠的港湾。倦鸟归林、鱼翔浅底,落叶归根,这都是对家的渴望,也是生命在追寻着一种归宿。
在《朗读者》第九期,在钢琴家陈浩的伴奏下,跟随董卿走进那一个个不一样的家,去感受家庭里的悲欢离合,冷暖人生,聆听那些“家”的故事。
家是跨越海峡的千里寻根
王耀庆,他是《小爸爸》中风度翩翩的优雅绅士,也是《我是杜拉拉》中幽默风趣的魅力暖男;是《毕业歌》中举足轻重的爱国工程师,也是《好先生》中谨慎精明的霸道总裁。因其塑造了一系列都市成功男人形象,他被称为“荧屏第一金领”。他因工作原因与家人聚少离多,但他依然对家这个心之向往的地方倾尽所有。他的家连接着海峡两岸,有着浓浓的血脉深情。
王耀庆的爷爷与爷爷的妈妈分隔在海峡两岸,一分就是三四十年,最后历经千辛万苦才打探到她的消息。然而“现实是残酷的,时间就是不等人的”,爷爷近乡情怯,准备了一年才终于踏上穿越海峡的返乡之路,结果爷爷的妈妈在两个月前离世,爷爷失去了跟妈妈说再见的机会。
遗憾的错过,永远的失落,一别就是天人两隔。因此王耀庆更加懂得要珍惜身边的家人,握住触手可及的幸福,因为我们永远不知道哪一天就要与自己的家人道别。
王耀庆将朗读扬•马特尔的《少年Pi的奇幻漂流》献给他的爷爷和所有希望从这一刻开始懂得珍惜,好好说再见的人。“不能好好地告别,是件多么可怕的事啊。那个没有说出的再见,直到今天仍让我伤心。”时光一去不再复返,人应该珍惜当下,好好说再见。
家是艰难生活中的患难与共
著名作家梁晓声用文字记录了一个时代一群人的艰辛和勇气,他的作品《今夜有暴风雪》、《雪城》、《年轮》都有着鲜明的时代印记,成为人们的集体记忆。
大多数人想起童年,总是欢乐而无忧无虑,而梁晓声的童年却是贫穷、愁苦、无奈,毫无幸福可言。一个妈妈带着五个孩子,丈夫常年不在家,是一种怎样的坚韧和患难与共,才让梁晓声的母亲把他们拉扯大。即使在这样的困境中,母亲一如既往支持梁晓声读书,让他在贫瘠的生活中,得到了文学最初的启蒙。“有了物质,那是生存;有了精神,那才是生活”,正在母亲在艰难环境下对梁晓声读书的全力支持,才造就了他今日的文学造诣。
梁晓声朗读自己的作品《慈母情深》献给我们大家的母亲。“我想我没有权利用那钱再买别的东西,无论为我自己还是为母亲。”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家是外刚内柔的互相守护
冉莹颖,曾经的她是一位优秀的主持人,现在的她是一位贤惠的妻子和伟大的母亲。邹市明,曾经的他是奥运拳击冠军,现在的他是一个家庭的支柱,两个孩子的父亲。
冉莹颖,原来每次看丈夫比赛,都会掉眼泪,到现在,场场坐在熟悉的位置,给丈夫邹市明 予坚强的后盾。丈夫每次休息时都会给妻子递个眼神,告诉她,我很好。在现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中,妻子的呐喊声总会清晰地传入他的耳中,给以他无穷的力量。在竞争激烈的拳击场上,两个人的眼中流淌的是夫妻间的脉脉温情。“围绳外的,我来做;围绳内的,你来战。”这是夫妻之间刚柔并济的最有爱的分工。
冉莹颖、邹市明和轩轩皓皓共同朗读山姆•麦克布雷尼的《猜猜我有多爱你》送给彼此。“我爱你,从这里一直到月亮。再——绕回来。”充满童真的话语是家人之间爱的最好表达。
家是漂泊之后的守望宁静
毕飞宇,他是热播影视剧《青衣》、《推拿》的作者,他是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的获得者。
“我没有根”,毕飞宇这样形容自己的家。他童年时多么羡慕小伙伴们可以在清明节去上坟,他多么渴望自己和家人也有一个和土地说说话的机会,多么渴望有个让他高贵的膝盖下跪的地方。在那个大的时代背景下,个人无力被裹挟其中,父亲一代人的命运总在一张纸上。一纸调令,以致于居无定所,根本没有选择,命运让他跟着父亲四处漂泊。
毕飞宇朗读自己的作品《推拿》送给父亲。“后天的盲人没有童年、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在涅槃之后,他直接抵达了沧桑。”毕飞宇写了盲人的小说,可不曾想到,两天后,他爱读书的父亲也变成了盲人。他借此机会朗读给父亲听,作为他给父亲的最好的礼物。
家是充满小动物的自然天堂
赵文瑄,1992年,经导演李安发掘入行,他参演的首部电影《喜宴》入选1994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一直以来,他一直以“温润如玉、谦谦君子”的形象为大众所熟知。有人爱兰,有人爱竹,他却独爱猫。
与大咪的相遇,是一场美好的意外,从此它走进赵文瑄的世界,变成家人般美丽的存在,也让他为之在北京安家。“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大咪是他的开心果,化解了他的烦恼和忧愁,甚至给生病的他事业上的支撑,这是家人的陪伴力量。
赵文瑄朗读了季羡林的《老猫》献给他的猫咪大咪。“我从小就喜欢小动物,同小动物在一起,别有一番滋味。同它们在一起,我心里感到怡然,坦然,安然,欣然。”深情不及久伴,正是小动物的陪伴,才给赵文瑄一个温馨的家。
家是为祖国焊接事业的无悔付出
潘际銮,他是我们国家第一条高铁铁轨的焊接顾问,是我们国家第一座自行建设的核电站秦山站焊接顾问,他参与筹办了哈尔滨工业大学、清华大学焊接专业,他是我国焊接技术发展的奠基人之一。
潘际銮老先生,他年少时,正逢日本侵华,祖国饱受摧残,他们念书的目的就是抗日,救国,回家。从抗日到建国,他的人生跌宕起伏,不变的是他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和对焊接事业的热爱。他一辈子都奉献给了国家焊接事业,埋头耕耘无怨无悔。
九十岁高龄的他,对焊接技术领域仍然非常清晰。“中国可以走出世界的,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核电站,一个是高铁”,提及中国焊接技术已经超过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他满脸洋溢着笑容。可以说,他的毕生精力,都献给了祖国建设这最壮丽的事业。
以潘际銮为代表的清华大学以及西南联大功勋级校友们共同朗读清华大学救国会的《告全国民众书》,献给母校,也献给我们伟大的祖国。“全国民众,人人都应负起保卫中华民族的责任!我们的目标是同一的:自己起来保卫自己的民族!我们的胸怀是光明的:要以血肉和头颅换取我们的自由!”他们都是年近百岁的老人,朗读起来依然热血澎湃,因为这是对祖国的满满挚爱,更是对年轻学子的殷切期待。
家是什么?家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那轮明月,是“来日绮床前,寒梅著花末”的那朵寒梅。家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无数变迁,是“薄暮寒蝉三两声,回头故乡千万里”的百转回头。家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九曲回肠,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缕缕愁思。家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许许思念,是“等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的无限感伤。
家是什么?家是一阵清风,可以拂去烦恼和忧愁;家是一潭清水,可以洗涤繁杂的心灵;家是一束阳光,可以融化心头的积雪;家是一盏明灯,可以照亮夜行人的归路......家是一座充满爱的房子,即便豪华也不失温情,即便朴素依然温馨。家是温馨的港湾,家是我们永远的归宿。
《朗读者》系列文章如下,欢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