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已经三月,时间过得很快,今天聊一个关于随大流和特立独行的话题。
回忆一下,你跑步这件事情是随大流还是特立独行?
我不得不承认,我是随大流的,当初很多人说一起跑步吧?我表示犹豫,因为我觉得我经常踢球,这个运动量也蛮大的,不需要再去跑什么步了吧?
不过后来我还是跑了,应该是2013年的事情,一直到现在。当初不是因为跑步有多好多好,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踢球总是组织不起来人,不是人多就人少,很麻烦。另一个方面就是随大流喽,这么多人跑,就跟着一起跑吧。
随后一发不可收拾,越跑越带劲,根本停不下来。我记得很清楚14年、15年这两年跑步的人突然多了很多,简直快成了全民运动了。
这让我联想到了今天的写作热,曾几何时,我步入了一个写作圈,突然间发现圈子里有那么多人在写作,有的写的好,有的写的不太好,但都在乐此不疲的写着,于是我也就跟着开始写了。这是我第二次随大流。
最近我发现朋友圈分享跑步的人越来越少了,各类的约跑活动更是少之又少,赛事也没有前两年宣传的那么多了,是大家都不跑了吗?还是大家都不爱晒了?
今天跑了10公里,还有前几天我还在朋友圈晒上半年的首马计划,大家反应平平,估计是被关注度越来越小下了吧(硬伤啊)。
这个情况给我的感觉是,我有点特立独行了。难道我开始由一个随大流的人变成一个特立独行的人了?很奇怪的感受。
再联想到今天的写作热,我今天是随大流,那有一天我会不会也变成特立独行呢?
所以,我就想,我是该随大流呢?还是该特立独行呢?
关于这个问题,这里我想用经济学的逻辑分析一下。
首先在这里要明确一个经济学的道理,经济学研究的不是个体在经济生活中是否做出了理性的选择,而是研究无论个体如何选择,谁最后能够存活下来的问题。
举个例子,当人们对加油站这个东西不是很了解的时候,有三个人都要开加油站,在经过一番认识思考后,一个人决定将加油站开在山上,一个人决定开在家里,还有一个傻子决定将加油站开在路边。
就这样经过一段时间以后,最终存活下来的竟然是那个傻子。经济学不去评论这三个人谁对谁错,而是研究那个时代背景下傻子的选择为什么能够存活下来,这里面是否有些可以借鉴和未知的规律。
再举个例子,你下了火车要出站,如果出站口只有一个,且是固定不变的,那随大流应该错不到哪去,但如果你特立独行,不随大流那可能很难找到出口;如果火车站的出站口是变化的,那如果你随大流可能出现错率的概率就会变大,特立独行反而能更快找到出口。
从这个例子中,你就可以看出无论你是随大流还是特李独行其实都不重要,重要的你是否能够出站,就像加油站的例子,无论那三个人是否做出了充分的理性思考和调查,某种程度上来讲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谁能最终活下来。
再回到我最上面提到的那个问题,我是该随大流,还是特立独行呢?
我的回答是,这些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我做这件事情对我意义,比如跑步至少可以让我活的更健康。其实还有更多,比如:执行力、时间管理、饮食管理、精神状态调节、戒烟等等。
还有写作,不仅是记录我对生活的感悟,它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我梳理知识,在通过输出的过程中不断逼迫自己输入。
总结以上两点,可以把这两个行为的意义叫做成长,即无论我是随大流还是特立独行对我都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它们是否能够给我带来成长。
(补3月1日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