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十八章: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仁”是古代一种道德观念,核心是爱人、待人友善。当大道废,人人不遵循道而行、不讲规则时,仁义就出来了。
不要以为你很聪明,隐藏的很深。你的一举一动别人都看在眼里。所以老子说要真诚一点,朴实一点,浑沌一点,智慧的反面就是大伪,你不动智,民也将报之于淳朴。
如果社会上到处父慈子孝,其乐融融,那不用宣传,不用提倡,就是已经很和谐了。种好了因,还需要刻意强调果吗?看来“六亲不和”是因,强调孝慈是果,也是强求的无因之果。
当人没有能力认识到大道,才退而求其次,讲仁义,讲孝慈,讲文明。
真心真意,体现大道:真正的人(或圣人、有道之人)以真诚的心意行事,这就体现了大道。
一心利人,即是智慧:全心全意为他人着想,就是真正的智慧。这与《道德经》中强调的“无为而治”、“后其身而身先”等思想相契合。真正的智慧不在于个人的智巧和谋略,而在于能否为众人谋福利,促进社会和谐。
父慈子孝,家庭和睦:父亲慈爱,子女孝顺,家庭成员之间和睦相处。这与《道德经》中提到的“六亲不和,有孝慈”相呼应,但强调的是正面的家庭关系。在《道德经》看来,家庭的和睦是社会和谐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