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2
围炉夜话一瓣心香
纵使万千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
古人说文章千古事,古人又说狗屁文章,无论前言还是后语,都说明一点,为人做文,须得小小心心,战战兢兢,要不然,一不小心,要么流芳千古,要么一身骂名,要么成了一座丰碑,要么成了一个狗屁。
此时此刻,如履薄冰,恰到好处地一语道破了我的心情。
古人说文章合为时而做,歌诗合为事而作,古人又说做文好比做人,文如其人,人如其文,这样最好。我心忐忑。于我而言,于屈乡秭归小城而言,于这个大时代而言,我写这样一部散文集,透过针孔看世界,出版这样一本美文书,无疑是冒险的,在刀尖上跳舞。这是一个读图时代,刷屏时代,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还有几人阅读纸质书呢?还有几人品味书香呢?
不是文学需要我,而是我需要文学,真是一针见血。
走笔至此,我感觉有些悲哀,但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这样一缕书香,终归还是有人看的,这就够了,我不敢奢求太多,知足常乐。如果硬说有所奢求的话,我真诚希望本书,是山谷的风,微微送去点滴清凉;是吸尘器,扫除心灵犄角旮旯的尘土;是学子们的良师益友,亲密接触文学土壤的空档,也便是进入了作文儿的金矿宝藏。转个弯儿,正因为少,说不定也能“物以稀为贵”了,就像这个小城里的我,九条命,书虫虫,十足的异类。但凡异类,总会做些傻事,写这本书,出版这本书,只怕就是其中之一吧。做着,做着,与其说痴狂,不如说已经成了一个疯子。
依稀记得有句话这么说,没有什么困难可以阻挡疯子前行的脚步。事实正是如此。正因为这样,这一年的春天我很疯狂,大约四月,春暖花开,我的生活陷入困顿混沌,创作却由此开启了疯狂模式,每天凌晨四五点起床,一盏孤灯下敲击键盘,像一只大虾一样躬耕我的文学花园,每天大约写作四到五篇千字散文,收入本书《无声的尖叫》散乱篇章,大多是那两个月写成的。当时,日子不成其为日子,常常是开水泡饭,或者奶茶泡饭,一日三餐,胡乱对付。一篇篇美文,化作笔下涓涓细流,现在回首,自己都有点儿佩服自己,崇拜自己了,慢慢地,也有一些化作了铅字,千人看,万人阅,倒也惬意。
时光好比流水,渐渐地,《三峡晚报》上有了我的豆腐块,比如《清明节的彩虹》、《地震发生以后》和《生如夏花》等,《三峡商报》上有了我的脚印,比如《小城擦鞋女》。秭归一中校办刊物《楚风》上有了我的名字,那是一篇叫《又闻菜花香》的千字文,布衣暖,菜根香,最是读书滋味长,学子们说很是喜欢。屈乡本土的《屈原文学》上我也露脸了,不但是露脸,而且是频频登台,比如说春季号的《一手奶茶一手书香》,比如说夏季号的《魂牵梦绕香龙山》和《无声的尖叫》几个散文,以及秋季号的《诗意村庄乐平里》,非常感谢秭归文联老师们的厚爱和栽培。《桂林日报》上的《一只断线的风筝》,《番禹日报》上的《春的茶》,也陆续登台献唱。还有《法制文萃报》,收到了稿费,但是不知发表的是哪一篇,小辑《记忆深海的尖叫》多是因此而生,因为当时《法制文萃报》举办了一个“曾记否……”征文,借此契机,我亦笔耕不辍,收获丰满。
如此这般,加之我是个易于接受新生事物,并且愿意冒险实践的人,于是又有了第二个疯狂举动,那就是在众筹网上线了一个图书众筹项目,开展图书预售预订,借此开展前期宣传,市场探水,既而酝酿出版这本散文美文集。
我想,我是疯了。
一个疯子按下了一个叫疯狂的按钮,于是,一路过五关斩六将,披荆斩棘,克服千难万阻,所向无敌。由此,我求助于堂妹周凤娟,请身为室内设计师的她帮我鼓捣一个新书封面,结果她于百忙之中挤出时间,挑灯夜战,封面一出来,我拍案叫绝了!这正是我想要的!她的所思所想,和我的美文集,贴合得天衣无缝。那是怎样一个封面呀?一个漫画一样的小人物,大张嘴巴,露出白森森的牙齿,双目圆睁,怒视前方,无声的尖叫,这就是无声的尖叫!这不正是如你如我如他一样的小人物,白描,简笔勾勒出的生存状态生活故事么?特别感谢堂妹,倘若没有这么近乎完美的封面,我只怕还没有勇气要出版这本书,至少,不会这么迅猛地要做这件事。
于卑微中寻求诗意,于苦闷彷徨困惑中寻求自救、他救,一句话,拯救。
收入《无声的尖叫》中的文章都很小,但是很重要,就像是我的第三只眼,另眼看世界,像是我的第二个肚脐儿,是最贴近灵魂的心跳,是火柴盒里的一只黑蝴蝶,静静沉睡在天堂。
我原以为“无声的尖叫”这个词,既然是我苦思苦想出来的,是原创,是锋利的刀刃,那么在此之前,肯定无人用过。谁知一问度娘,才知晓自己是一只井底蛙,世界太大,非我想象,世界太小,地球村成了地球城,多年之前,就有一部惊悚电影叫《无声的尖叫》。也罢,也好,就让我的新书搭乘一次顺风车,抵达任何它想要去的地方。
那么,围炉夜话,掰开一瓣心香,露出《无声的尖叫》的果肉来,里面到底蕴藏着什么珍宝呢?正如本书封面所说,谨以此作献给普天之下如你如我如他一样的小人物,为普通人树碑立传,小人物的悲欢离合,普通人的精神金字塔,平凡人的喜怒哀乐,劳苦大众的酸甜苦辣,人的一生就是十扇门,开了,关了,开了,关了,如此而已,仅此而已。忽而想起一句话,纵使万千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如此而已,仅此而已。
我窃以为,如你如我如他一样的小人物,多如牛毛,好比蝼蚁,但我们的血肉是新鲜的,灵魂是热气腾腾的,但是谁来为我们代言?谁来把我们一一记录?于是,我来了,最贴近大地的写作,一把把文字化作书香,化作片片飞雪点点流萤,化作五彩蝶,飘飞天地间,化作一座顶风冒雨的无字石碑,立于屈乡肥沃丰饶的土地上。
《无声的尖叫》是一个灵魂的盒子,生命的容器,吱呀一声打开,也就打开了一扇扇门,它们是:第1扇门——《小人物的尖叫》;第2扇门——《爱的尖叫》;第3扇门——《记忆深海的尖叫》;第4扇门——《春天的尖叫》;第5扇门——《阅读的尖叫》;第6扇门——《故乡的尖叫》;第7扇门——《舌尖的尖叫》;第8扇门——《边走边尖叫》;第9扇门——《岁月的尖叫》;第10扇门——《茶的尖叫》;第11扇门——《清明节的尖叫》。
我们的整个人生历程,分明就是这样,打开了一扇门,关上了一扇门,打开了一扇一扇又一扇的门,又关上了一扇一扇又一扇的门。有朝一日,进入暮年,这一生也就戛然而止,画上句号,我们吃着土馒头,在极乐世界荡秋千,是打不开第11扇门的。
为何我专注于写短小美文呢?为何我多写小人物呢?
这是一个大时代,又是一个小时代,确切地说是微时代,微博来袭,微信来袭,微支付来袭,微电影来袭,微童话来袭,微阅读来袭,微社会来袭,所以我写微文,相对那些动不动就百万字的网文,实在是微不足道。如此这般,收入本书的文章大多是千字左右,力求短小,是否精悍不敢妄言,当然,考虑到部分读者阅读长文的习惯,也有几千字的。收入这灵魂容器的人或事,也多半是屈乡大地上的人儿或事儿。这是我邮票大小的家乡,也是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富矿。那些人儿,有的还健步如飞,有的已奔赴天堂,有的昨儿在街上撞脸了,有的今儿进入了梦乡,有的是健全人,有的四肢不全了,总之,力求接地气,总之,都是小人物,小人物是绝大多数,大众即是小人物,我窃以为。这样,大大拉近了读者和作者的距离,你的眼望我的眼,我的心贴你的心,你看得到我在眨眼,而我,感觉到了你掌心的温度。
为何在那么艰难混沌困顿的情况下,我还能把那一篇篇美文写出来,并且遇山开路,过河架桥,想尽一切办法出版成书呢?这可又是一个天大的冒险呀!或许已经有了答案,又或许还要苦苦求索答案。人生路漫漫,借用屈原一句诗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苦乐年华,酸甜苦辣,有些问题是金钱解决不了的,比如生老病死,比如爱和性,比如故乡和寻根,那就只能留待文学来解剖,来解读了。文学最大的用处恰恰就在于它的无用,不是吗?
行文至此,诚惶诚恐,九条命尚在成长之中,期待某日化茧成蝶,眼前这些文字,文笔尚显稚嫩笨拙,本书一定还有诸多残缺和欠缺,恳请广大读者朋友们宽容为怀,多多批评指正,以便再版更臻完美。
闲话休续,转入正题,且让我们打开那一扇扇神秘的藏宝之门吧。
是为再序。
九条命
2014年10月15日星期三
湖北秭归茅坪欲品奶茶店
凌晨
徐永红,70后,小学教师,从师20多年,热爱教育,热爱文学,徜徉在文字的流里,感受着生活的美丽,作品有中篇小说《莲花山轶事》,散文《正是榆钱甜嫩时》《山殇》《白羊》等,山西省朔州市作家协会会员。
作者简介:
徐永红,70后,小学教师,从师20多年,热爱教育,热爱文学,徜徉在文字的流里,感受着生活的美丽,作品有中篇小说《莲花山轶事》,散文《正是榆钱甜嫩时》《山殇》《白羊》等,山西省朔州市作家协会会员。
��Kڗ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