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生活,就是教育
好男不吃分家饭,好女不着嫁时衣,孩子应该要凭自己力量打天下的志气。父母无需十全十美,但需尽心尽力。相信我的两个女儿也感受到我努力兼顾生活与工作的决心。
那些沉溺于科技中的父母对孩子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在各自努力的目标下,也能达到共同奋斗的气氛。父母的爱是没有任何手机可以取代的。同理心。不要向匮乏的人炫耀你所有的。了解与不当的利诱或使用威胁来达成学习目标,将导致更大的错误。
一次次去处理微不足道的小问题,因而浪费教学的时间。猴子合作吃香蕉。
在一次课堂上,有一个小男孩和小女孩产生了冲突,我提议如果他们能友善的处理这次冲突,每个人都可以得到一个巧克力金币,于是小男孩就像小女孩道歉了。合作。
新一代的父母认为自己的不足是因为上一代做得不够好,所以试图改进,但很可惜的是他们太少回想受父母照顾时安定美好的部分,总觉得凡事都要学习才能去做,教养也必定有种种妙方。
可能只有在自己专精的领域是专家,在其他领域反而不如一般老百姓,因为人的精力有限,所有时间都投入某个领域时,其他的领域一定会有疏失。
大脑只有三磅,占我们体重的2%,却用掉身体20%的能源,它是身体燃烧葡萄糖最多的地方,如果身体的氧和养分不够,是各器官先关掉,把资源全都送到这里来让大脑使用,它用掉的能源是本身重量的10倍。
请多多思考,你希望孩子有个什么样的人生,观念正确了,行为就跟着改变了,结果也会不一样。
陆游的诗说呼童不应自升火,待饭未来还读书。
All I really need to know I learned in kindergarten.
Live a balanced life, learn some and think some and draw and paint and sing and dance and play and work every day some.
我们经常误会孩子,并不是因为自己话说的不够好,而是眼睛看得不够仔细,心不够体贴。
天下的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听话,我认为父母天生有爱,绝没有要欺负自己孩子的意思,只是因为不懂得好好表达,就把希望你听懂我话中道理的本意,逼成了我说了算的口气。连近在眼前的东西你都有得不到的时候,所以我们不能看得到的东西都想要,在结果无可商量的局限下,父母仍然可以选择较好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坚持。
大脑中主管语言理解的威尼基区(Wernicke's area)比控制舌头嘴唇发音的布罗卡区(Broca's area)早熟。
是因为母语的学习是试错(trial and error),从尝试中学习,听到不会的,大脑便去猜它可能是什么,在脑海中形成几个假设,然后逐渐把不对的假设剔除,所以他们不会想到去问或请别人再说一次,因为这不是他们学习的方式。如果选对了,他就学会了这个字的意义,如果不对,他会在第2次听到这个字的时候,猜另一个可能的意思,直到对了为止。这是一个非常强大(powerful)的学习方式。也是为什么母语使用者都是会说,却讲不出它的文法规则,因为母语的学习不是像第二语言,那样从文法着手的。
所以从长远看来,花时间跟孩子讲道理是必须的,尤其父母生儿育女都是希望把自己的基因传下去,孩子不成材,自己的一生等于白过,演化对成功的定义是基因传下去的成功率,钱赚得再多又有什么意义?不如把赚钱给孩子买洋房汽车的时间和心力拿来用在孩子身上,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在演化上只有子代比亲代更好时才是成功,也就是说青出于蓝还不够,必须更胜于蓝时,在演化上才是成功。
不礼貌的说话方式只是反映出自己的粗俗,一点也不能伤害到对方。
父母不要留钱财给孩子,留给他正直的人品,谦虚的态度和服务他人的心胸就够了。
我认为问题就在于主张提前或可以延后的两个极端都不够自然。不管是什么,他想学就赶快教,因为动机是学习最大的推手。
另一个实验室最终小学二年级的学生直到小学五年级,以观察写草书体,印刷体和打字对学习的帮助,结果发现这三种方式动用到的大脑区域不同,在工作记忆上的效果最好,对阅读和识字系统的激发最强,下图华盛顿大学的研究者甚至认为写字可以训练孩子的自我控制,让孩子静下来。
You catch more flies with honey.用蜜糖捉到的苍蝇比较多。
Rolling stone gathers no moss.滚石不生苔。
每一句负面的话需要四句正向的话才能抵消影响。凡事都能用短跑冲刺来应付,不要为了一时的考试而让例行事务停摆,那会得不偿失。
这问题是出在孩子小时候书看的太少,不足以形成他的人生观,美国作家詹姆斯米奇娜说,孩子小时候所读的书会内化成他的国家民族观念,对族群的认同,对人生的理想和对自己的报复,这是很正确的,天真柔软的心很容易受感动,并且因感动而内化成自己的价值观,所以小时候读的书很重要。
教育没有独善其身的可能,好好照顾每个孩子就是共同的责任。
大家都很辛苦,如果能彼此帮助,也许担子就不会越来越沉重,当我们都理解家庭形态,产生了变化,也承认教育没有独善其身的,可能那么好好照顾每一个孩子就是共同的责任,惟有一起照顾教育他们,为他们谋求共同的好环境,才能使所有为人父母者免于恐惧。
学习观念也如潮流般迅速改变的今天,只有心情稳定的家长才能帮助孩子成就知识内涵。是许多规范为自然,因为心中感到真自由。创作是基于旧经验的新综合。想象力不是无中生有,创意的意思并不是反对规则。反对别人的看法不是创意,你要提出比别人更好的看法才是。所以不要用你40岁的世故去看她5岁的天真,只要克制你自己不去常常给他泼冷水,孩子的创意是你拦不住的,因为好奇是动物的本性,而人是动物。
在确定没有兴趣之前先帮助孩子学会。我们其实不能从孩子无法做好一件事,直接判断他一定没有兴趣,因为很可能他只是没有受到正确的教导,在确定不爱之前要先改变方式帮助他们学会,但是如果能做得很好,却仍然不喜欢那件事情的孩子,我们就应该允许并帮助他们去寻找另一份真正的兴趣。光有兴趣不肯下苦功,同样是一事无成,而责任必须超越兴趣,凡事该做的事不论有无兴趣都得做,因为它是责任。但是语文英语数学是基本学科,这三门不读好,以后荆棘丛生一无是处,而这三门课全无速成之方,必须按部就班,耐着性子苦读,读书是一种纪律,谈不到什么兴趣。兴趣代表的并非是学习天分,而是一种学习驱动力或帮助克服困难的耐力,看清兴趣并非是逃避眼前生活的借口。兴趣固然重要,成就感更为重要。先把该做的事做掉,你就有时间去做喜欢做的事,当你不抱怨地尽完责任时你会发现,虽然你不喜欢这个工作,做完了也会带给你成就感,有了成就感再做同样的事你就不会觉得苦了,所以不抱怨,尽力去做是成功的要点。说话是本能,阅读是习惯,既然是习惯就得先投其所好,喜欢上了才会去读,要用渐进法一点一点的引诱学生走到阅读的门来,在美国一二年级时老师不会规定学生读什么书,三年级以后开始开出单,全方位的各种知识基础,这是学生,即使不喜欢这本书也得读,因为它是教育的一部分,所以梁实秋先生说读书是一种纪律,谈不到什么兴趣,但是读久了读通了兴趣也就来了,因为读通了就有了成就感。
我个人很赞成梁实秋先生所说的读书是纪律,事实上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纪律,纪律是成功之本,生活有纪律,身体才会健康,真正的兴趣会使一个人不计困难,把它做出来,而且在做的时候会全神贯注不知东方之既白。我们绝大多数的人都不是天才的父母,即使是也不该忘记完整的生活,才是生命的目标。要接触不同的文化总要有基础的工具,而文字阅读与学习的习惯就是我应该帮助他拥有的工具,我知道自己所做的决定会深深影响孩子未来所接触世界的广度。收获不只是知识本身更是一天天加总起来对耐力的认知。
真正的兴趣其实是父母耽误不了,也无法被埋没的,父母不必有罪恶感。不是喜欢的好的事情都可以无止境的做,孩子,若是真心喜欢阅读,不会因为被中断了而不读,他反而会更快的把该做的事做好,迫不及待回来再读完。多数父母都希望孩子能爱上阅读,我们却很少讨论阅读教育也是需要深交的,父母不应该只热情于孩子,童年是当一个阅读的陪伴者,而应努力于书中一路走出日渐深刻的亲子情感。很可能是不了解阅读一本书并不是收集故事或知识,他们的帮助不但对孩子的阅读无益,还示范了如何虚报学习成果。所以常要做一些不喜欢但是不得不做的事,这种不喜欢但非做不可的事叫责任,人必须先尽了责任才可以享受权利,也是先尽了义务才可以享受自由,因为读书是做学生的本分,天下事有甘也有苦不可能都是干苦尽了甘就来了,人生的快乐不在于做你喜欢做的事而在于喜欢你不得不做的事。阅读的效应不是立竿见影,而是长久的内化影响。阅读是主动学习,大部分学生来说是被动的立场,我们看到研究所中最有潜力的好学生并不是考进来分数最高的,而是最有阅读习惯的就是一证,从小帮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