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连续剧《老中医》第三集有一段情节,讲的是翁泉海告诉名叫来了的学徒,中医业界有四句话:“一手好字,二会双簧,三指按脉,四季衣裳。”这概括了一个有学养的中医应该具备的四个条件。其中“一手好字”被列为第一条,这确实是中医的一个优良传统。
沪上十大名医之一的顾筱岩曾说:“字是一张方子的门面,是一个医生文化底蕴、学识才华的外露。”很多病家延医之先,常常先借医生的方子一看,以度学问深浅、医道高低。字写得不好,业务少还是小事,字写得不规范,如鬼画符的“天书”,药师错配,贻误人命,则危害极大。凡其入门弟子,先须习字,每晨先练字,临写字帖经顾筱岩批阅合格后,才能去读医书,已成定例。大约1年左右,顾筱岩认为大楷根底差不多了,才可以学行书。顾筱岩喜欢颜真卿的《争坐位帖》,书法颇有颜氏韵味。他与张大千、吴湖帆、黄宾虹等书画大家过从甚密,时有墨迹相赠,吴湖帆称赞顾筱岩曰:“方笺之书有颜氏大将风度。”
清代名医何鸿舫的书法,凡处方必亲手书写,何氏书法高妙,时人获其处方珍若拱璧,日本人来沪搜购,一纸值至银元10枚,少亦4~5枚。其时,齐白石一幅画作的润笔也不过2枚银元而已。名医程门雪曾为《何鸿舫编年药方墨迹》题诗曰:“每于烂漫见天真,草草方笺手自亲。不独医林仰宗匠,即论书法亦传人。”盛赞其不独在医界堪称宗师,单论书艺亦足传后人。程门雪多才多艺,有诗、书、画“三绝”之誉,他自称:“我诗为上,书次之,医又次之。”
清代名医傅青主书法被后人尊为“清初第一写家”,足见影响之大,山西太原地区商铺的招牌均以得傅青主手迹为荣耀。他为晋祠“齐年古柏”所书“晋源之柏第一章”的题款,风格遒劲,气势磅礴,被誉为晋祠景区三绝之一。傅青主20岁得到赵孟颊墨迹,爱其园转流利,后悟及书品即人品,赵孟颊由宋而降元出仕,“心术坏而手随之”,所以字也圆滑。颜真卿则忠义不屈,所以字也雄浑沉厚,此后他就弃赵而专学颜体,真是字如其人。傅青主说:“写字无奇巧,只有正拙。正极奇生,归于大巧若拙己矣。”他的书法美学观是“四宁四毋”——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这一理论至今在书坛上仍有影响。他的草书外表飘逸,内涵倔强。小楷最精,古雅质朴。今太原汾河岸边有碑林公园,所收俱是傅青主墨宝。
近代名医而善书法者更如群星灿烂,光耀杏林,比如范文甫、谢利桓、丁甘仁、恽铁樵、王仲奇、肖龙友、施今墨、顾筱岩、徐小圃、秦伯未、程门雪、严苍山、陈道隆等,书法皆臻上境,他们留下的方笺,都被人们当作书法墨宝收集。
北京四大名医之一的肖龙友诗词书画皆能之,以写字绘画陶冶性情,其书法篆、隶、行、楷各体悉备,已臻炉火纯青地步,京师内外“对先生的诊病墨案,视同珍宝”。新中国成立前就有人出高价向病家购买肖龙友的亲笔墨案,裱好当作艺术品珍藏。今山东曲阜孔府尚有肖龙友所书联屏多幅。
1945年,上海名医陈存仁仿“朱子家训”撰写了“医家座右铭”,文精辞妙,脍炙人口,沪上医家颇为赞许,争相嘱陈书写。陈氏不善楷书,其业师谢利恒(《中国医学大辞典》主编,常州罗溪人)书法极佳,名望亦重,于是陈存仁在《中医药月刊》刊登广告,由谢利恒书写“医家座右铭”,每幅润笔费若干。各地医生闻风求字者共有670件,谢利恒足足书写了五个月方偿清文债。
孟河医派四大家之一的丁甘仁,从孟河走向上海而成名,他的孙子丁济万亦名震上海,家喻户晓,门庭若市,他的处方上端注明“孟河丁济万方笺”。
方笺融中医和书法于一体,展笺把玩,欣赏书法,探寻医道,交相辉映。常州现代中医界的谢景安、许子平等既是杏林才俊,又是书写店招的高手,曾书写东丰裕药号、马复兴面馆等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