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如何看待家庭问题
1.三方角色之间难以很快适应
对男士而言,婚前的角色:在外是心爱女友的“恋人”,在家是妈妈身边的“孝子”。婚后两个角色马上会变化,他必须是个爱太太而且有男人气概的“老公”,同时也应该是如同往昔般既听话又孝顺的“儿子”。但这的确很难同时面面俱到。
对新婚的女士而言,既是可向老公任意撒娇的“太太”,也同时是家中婆婆的温顺的“媳妇”。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对于婆婆呢?她可能第一次感到家里权威女性地位的动摇,而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儿子受到一个“外来女子”的左右。
婆媳问题之所以复杂乃根源于这种角色的冲突中,很难同时摆平这三方面的压力。
2.“爱”的竞争与威胁
“母爱”和“情爱”原本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爱,但很多人往往会混淆这个问题。对她们而言,这种冲突并不是爱的本质的类别差异,而是“爱的对象”被掠夺的问题,这才会产生“妻子和母亲同时掉进河里,是先救哪个?的千古无解难题。而且妻子和母亲冲突的焦点是这个“男人”必须属于自己,并下意识地期待这个“男人”能够忽视甚至敌视对方,只有这样,这个“男人”才更加的属于自己。
母亲想回到从前儿子只对她一人依恋的局面;妻子则想证明老公在热恋中说一不二的情景,一场爱的争夺战就会上演。
3.婆媳二人观念的不同
不少婆婆在娶了媳妇以后,认为在家中的地位已跃了一级,从此以后家中的苦差事应有人代劳。而家中的大小事也应理所当然的由长辈说了算。但在婆媳关系已基本成为一种平等的人际关系的今天,现代女性却很少保留“权威”思想。媳妇们有独立的社会政治经济地位,因此很少有人能经得起这种“传统”的任务与挑战。两个不同时代、不同生活方式和观念而相互并不了解的女人生活在一起,婆媳问题也就难免会产生。
4.三方的沟通不良
婆媳纠纷不一定从“大事”引起的,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生活习惯,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家庭出生,对同一件事物都有可能产生不同看法和做法,若是沟通不良,鸡毛蒜皮的小事也可能引爆大冲突。对那些家里莫名而生的“战火”,男士既要“摆平”又要“安抚”,也不是一件易事。在处理妻子与母亲之间的争执时,常常因为男士这种毫无弹性的解释与处置,使得事情日趋恶化。男士所受的“夹板气”也成为家常便饭了。
心理学教你处理家庭问题
1.处理婆媳关系第一步是多做调节工作
儿媳可以少关注婆婆的一些具有伤害性的态度而更多的关注丈夫的语言和行动。通过儿媳和丈夫接近而适当拉开与婆婆的距离,小家庭的分化逐渐进行;通过改变心理能量投注和实现更加积极的投注,逐渐为小家庭注入心理能量。
2.夫妻双方共同讨论解决
儿媳作为年轻的、有更大弹性的一代,可以多向丈夫的做法学习。丈夫采用了忽略伤害性态度的做法,儿媳可以和丈夫讨论这种做法:“这种忽略的方法好不好呢?还有什么办法呢?也许丈夫可以更多地参与和起到作用?”夫妻二人一起调整,从而找到一种建设性的、积极的态度和方法。
3.更多的把心理能量投注于婆媳关系以外的世界
去创造美好的生活,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爱别人的能力。比如上述家庭,儿媳可以更加积极努力的工作,并增加与丈夫在一起的生活情趣,更多的关心丈夫,通过爱来抵消和疏泄不愉快的情绪。
4.适当满足老人正常的心理需求,培养“分享爱的能力”
比如,在家庭气氛比较愉快的时候,夫妻二人一起,多陪老人拉拉家常,听听“革命家史”。付出爱心,也就得到人情味儿,就好像往一锅沸腾的汤里倒了一瓢凉水,让家庭舒心、爽心、安心。
丈夫如何处理婆媳不合
从古至今婆媳关系就是一个让一家人头疼的问题。很多男人不知道如何处理这两个女人的关系,就像个夹心饼干 ,夹在两个女人中间受气 。轻则家庭不和 ,婆媳结怨不相往来 ,重则鸡飞狗跳,妻离子散,导致婆媳矛盾日益加深 。
1.对于关系的把控必然要放于首位
夫妻关系要大于亲子关系,更要大于婆媳关系。结婚就意味着自己的家庭从大家庭里的分裂,要想跟大家庭有更好的互动,自己的小家首先要幸福和睦。儿子跟母亲天然就可以站在一起,所以跟老婆能携手同心,达成共识这是整个家庭和谐的基础。
2.男方本身,一定要能担当,有主见
这次事件,男方并不是不疼老婆,也不是没替老婆说过话,但是没能力担起一家之主的重担,也没办法解决现实问题,是最终悲剧的主因。做好婆媳之间的润滑工作,能做到好话两头传,坏话两头瞒。能保证只要自己在,双方就把误解降到底限。
3.男方敢主动揽责任,学会唱黑脸
老婆跟丈夫争执可能会有痛苦,但是少有长久的怨恨,怎么也是互相长久的磨合,才有最后的结合。重要的是,少有母亲会真的恨自己的儿子。所以说,男人的担当不光是在外的打拼,更是家里强力的协调者。愿更多的男性同胞能担下协调家庭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