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产业在中国如日中天、势不可挡的发展,网络和文化的联系也日渐密切,网络文学作为网络和文化交融的绝佳代表,当然不是形单影只的出现。文学改编的影视作品也开始把目光投到了网络文学的作品上,不管是处于文化价值还是商业价值的考量,近两年涌现出越来越多的网络文学作品所改编的影视作品出现在我们视野之中。文章试图联系一些改编作品和现象,来探讨当下文学改编影视作品的现状。
一、IP改编现象
何为IP(Intellectual Property),其原义为知识产权伴随着新媒体的崛起,文化IP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产品之间的连接融合。很多的网络文学就是文化IP,因为许多网络文学作品的粉丝量大,忠实度高,且多是年轻人愿意追随潮流去消费不同形式的网络文学的产品,所以许多的互联网公司看重其自带流量和高变现能力而乐于将网络文学作品改编成影视作品。
从几年前的《甄嬛传》、《琅琊榜》都是叫好又叫座的成功改编案例,还有比如“鬼吹灯”系列,“盗墓笔记”系列等等市场反映良好的作品,说明了网络文学IP的大热趋势和未来光明的发展潜力。而除了上述的成功案列之外,也有不少失败的改编以及整个产业之中还有种种乱象也应该值得我们的注意。
二、成功的影视改编
此处准备以去年大热的成功改编案列《庆余年》作为例子,以小见大来解读成功改编的
种种原因以及我们能够获得的启示。
首先是在题材上,我国网络文学的题材大多都是以奇幻以及架空历史题材为主,常常加再以仙侠猎奇等元素,开头常常是以生活在现代的普通男性或女性遭受意外突然穿越到古代或者是架空世界之中,之所以会这样写是因为现代生活节奏快,生活压力大,网络文学作为一种应运而生的消遣读物,读者希望能够快速进入到情境之中,获得沉浸的阅读体验,所以常常是以穿越为开头;而奇幻和幻想题材则是因为我国民族的文化传统,对神话接受常常是仙侠世界,而不受历史的条件限制,可以大胆的虚构,比如科幻题材的创作门槛就相对较高,且受众的接受度不高,所以创作者们倾向于创作穿越奇幻的题材,《庆余年》就是一部穿越题材的奇幻作品,但是国家前几年就出台了政策限制穿越题材的影视作品,所以《庆余年》就巧妙的改编成了现代人创作了《庆余年》这部小说,而影视剧从第一人称的视角来看这部小说,可以说主创人员在改编上真的是独具匠心,也为后来的改编提供了经验,如何在不破坏原有结构的基础之上对穿越题材的网络文学作品进行影视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