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又到了每年春节后的离职高峰期,每天都能签上在离职交接单上签上几个大字,绝大部分是研发部门的大学生。这也难怪,每年校园招聘绝大部分是分配到研究所的学生。看着熟悉又陌生的名字,熟悉的是校招的时候经历过宣讲、笔试、面试、签约面谈的,到今天却很多已经不认识了。
2
很多喜欢用大学生的公司,一来觉得大学生成本便宜,二来一张白纸方便培养。大学生经过一两年的培养,从通用技能到专业技能,逐渐成为部门或者公司的骨干力量,特别是研发项目,很多经历了各种项目磨炼的大学生成为宝贵的人才。
到了第三年会遇到一个拐点,许多自己培养起来的大学生逐渐流失,从内部来看,无法及时跟进的薪酬和晋升体制是个很重要的因素,大学生来了几年却没有显著的薪酬增加,很容易和同期毕业的同学对比,加上遥遥无期的晋升通道,更是加剧了这种痛苦。从外部来看,中国各地的房价也让大学生们苦不堪言,很多意向留下来的毕业生,经历了两到三年依然无法提供首付来购房,更别说向后的还款了。
3
于是同行的竞争公司相继跟进,掠夺这些已经培养起来的大学生,一个跳槽的人带来的是批量的学生离职,因为他们会一个一个去介绍和联络,经过这么几下折腾,以自主培养大学生的体制,逐渐被掏空,导致人才的断层,再去研究所已经看不到几个老人了,于是有点恶性循环了,再出去招聘只能是校园招聘,进来培养后又陆续流失。
3
对于薪酬体制和晋升通道不过彻底的改革,这样的事情只能每年轮番上演,自己辛辛苦苦培养起来的大学生只能跑到别人的碗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