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每天需要与技术人员打交道,那么产品经理该不该懂技术或者说该懂多少技术才算“合格”,产品人应该是一个理性的逻辑控,还是应该打感情牌整天与开发打成一片?针对这些问题简单做下探讨。
从公司团队发展阶段来说,对于初创项目团队,产品经理可能需要是非常专业的主题专家,因为初创企业人员少方向聚焦,技术的可行性对于产品的成功非常重要。而对于大中型公司来说,产品模式成熟体系庞大,产品经理很难掌握所有的专业知识,但是产品经理的知识应该能够保证所有沟通能够足够清晰可理解,并且确保产品的项目状态可以验证。而且随着产品规模的增加,技术重要性会降低,产品经理的领导组织能力变得更重要,因为这种能力能够更有效地激励和促进大家对产品细节的理解。
产品管理既是科学也是艺术。科学的事物需要可度量、可复现、可控制。德鲁克说过,凡是可以度量的事物,才有改进的可能。产品管理过程中,产品经理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技术问题,面对技术问题比较推荐常用的方法是,搞清楚里面的关键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并抽取关键参数,在与技术人员打交道的过程,重点盯住关键参数是否正在向良性的方向发展,通过这种方法,就不容易被技术人员“糊弄”,事情就不会变得不可收拾。这是理性管理的一面,作为产品管理也要具备感性的一面,感性技能往往用在对人的激励方面和关系处理方面,尤其是应对复杂的公司政治关系方面。如果这二者应用的场景搞反了,除了让自己焦头烂额之外,几乎不会有任何收获。
产品管理过程可以说就是一个处理信息的过程,直觉可以帮助决策,但是千万不要让其成为主要的模式,直觉往往和人的动物性相关联,而作为人类与动物的最本质的差别就是人有自知与自主的能力,这是造物主赐予人类的法宝。逻辑思维往往和理性连接,直觉往往和感性关联。产品人需要建立结构化思维模式,抓住本质的东西,无论事物如何变化都不会惊慌失措。结构化思维逻辑有:分类分级思维、不求完美思维、整体最优思维、PDCA思维。
所谓分类分级思维,当有纷繁复杂的事物要处理时,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要先分类,减少信息处理的维度;如果分类之后还是无法兼顾所有方面,那么就要考虑分级,也就是先抓重点。
所谓不求完美思维,分为事和人两个方面。项目上的事跟项目的特点是相关的,因为项目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往往一开始无法制定完美的计划,需要根据渐进明细的原则,滚动式规划。另外,项目上的利益相关方多,作为项目经理要平衡各种利益相关方的利益,而不是满足所有利益相关方的利益。
所谓整体最优思维,项目管理的三大基准是范围、时间、成本,当然也可以再加上一个质量。现实中由于竞争激烈,商业环境变化多端,项目经理往往眼睛只盯住进度,而忽略了其他几个方面;或者是因为成本优先,而放弃质量;更有甚者,项目初期只谈成本,项目中期只谈进度,到了结束的时候又盯住质量不放。这些实际上都是违背了整体最优的原则。
所谓PDCA思维,这里我们不谈持续改进,因为前面的不求完美原则,隐含的另外一层含义就是要持续改进。在PDCA循环中还隐藏了另外一个处理事情的秘密。项目管理过程中难免不会遇到障碍和困难,面对团队成员报告的问题,作为产品经理,一定要淡定从容,请遵循如下步骤进行处理:
(1)不相信任何片面的说辞,也就是说这只是个信息而已,还不足以做出决策。
(2)调查和确认事实,也就是形成自己的逻辑,多方面收集信息,没有信息,做出任何决定都是盲目的。
(3)分析问题的影响。
(4)制定计划和解决方案。
(5)采取行动。
(6)检查行动的效果,再图改进。
祝各位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