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浪出版社出过很多优秀的书籍,不过这本《故事思维》算不得一本好书,但是作者提倡的“故事思维”是一个好思维。
每当别人得知我来自本科历史学专业时,总会惊叹说:好羡慕你!历史学一定很有趣吧。我就开始暗自叫苦。
人们认为“历史学很有趣”,是因为他们把“历史学”当成“历史故事”,学习故事是轻松愉快的,学成后能成为“历史故事”高手,何其羡煞旁人。
可这正是我纳闷的地方,实际情况老师们不以“历史故事”来引发我们对历史学的兴趣,也不用“历史故事”来巩固历史学常识。
经过4年的历史学学习,如今我记得的历史事实甚少,不及当初学习的10分之一,以至于在别人侃侃历史时,有一种钻入地洞的羞耻心情。
这都源自于我的老师们不会“讲故事”,不善于故事思维,而是硬生生地套用事实,味同嚼蜡。纵观历史类著作,一些如《明朝那些事儿》、《易中天品三国》这类作品,反而令人印象深刻,能令人对历史学顿生千重爱恋。(当然,它们算不上历史学专业著作)
人们喜欢《晓松奇谈》,崇拜敬重高晓松,无非他是把玩故事的高手,把故事融入历史,再让历史析出故事,如此循环往复,吸粉无数。
不过,《故事思维》的作者并不是一个大学教授,而是美国研究故事思维在营销和团队中应用的管理专家,集团流程顾问公司的总裁安妮特·西蒙斯。故事思维是为了更好的学习,那么更好的学习就可以更好的工作,所以,她把故事思维融入到企业管理中,提高了企业的效率。像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美国国税局(IRS)、微软公司都曾是她的客户。
故事思维固然重要,道理都懂,但是如何做一个故事高手才是关键。
设定一个模拟场景,你是台上正在讲话的中层领导,你在传达一个理念,或者总结工作报告,你会怎么开头?
你可能会低着头,开始枯燥的说教和陈述,毫无悬念,毫无情感的宣泄,员工们听到了开头,就知道了结尾,慢慢开始有人打哈哈。当说到后半部,员工还看到你还没结束的意思,表现出烦躁,甚至离场。这下你会尴尬,尴尬之余,你只能冒着冷汗,硬着头皮结束自己的讲话。
这时候该怎么办?这正是《故事思维》的精华所在,按照作者的建议,你不能仅仅“讲”,你还得会“画”,用表情、肢体传达自己,简单地概括是,你得会表演,带入自己的情感,把听众的情绪也带动起来。
为了打动听众,你需要在故事里加入“特效”,比如视觉、听觉,才能让听众真正身临其境。
虽然你可以挥动着自己的手臂,展现自己的自信魅力,但是作者警告千万别吓唬听众,让听众有负罪感,而是让听众感到有希望。那些传销组织之所以能够成功洗脑他人,正是利用故事魅力,把希望注入他们的血液中去,虽然故事没得到善用,但从侧面说明了,故事思维的能量不容小觑。
故事思维是主观的,感性的,而与之对应的批判思维是理性客观的,当我们过分强调批判性思维的时候,要回归故事思维;当我们在故事思维游荡太久,也要偶尔散步在批判性思维的沙滩上。
从我从事的新闻行业来说,批判性思维固然十分重要,因为新闻如果丢失客观,就失去了灵魂,但是故事思维并非一无是处。如今,没有故事的新闻已经失去了市场,有故事就有血肉,就有了深入群众的魅力。
在我所在城市的某个都市报,有记者十分善于写故事,一件民心小事,在他妙笔生花下有点电影的滋味,他“添油加醋”,人物形象甚至都能跃然纸上,不得不让人惊叹,这样的新闻想忘都忘不掉。
相比写作,我一直希望自己是讲故事高手,那就从改变思维着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