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指导手册》读后感之四:
家访中的家门文化
浙江省武义县实验小学 程 露
在《家校合作指手册》的第九章“教师家访: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中提出:家访是进行家庭教育个别指导的一种常用且有效的方式。教师家访是传递教育之爱的机会,也是为之后持续表达教育之爱的起点。通过家访,不仅为教师的正常教学作好了充分准备,而且直接建立了与家长的合作关系,形成了对家庭教育指导的基础。
22点13分结束今天的家访,今年家访前,我先进行了一次问卷,了解孩子们是否愿意让老师来家访,填写的39位学生中只有一位表示无所谓。
我并没有要求家长参与填写,因为我更看重孩子对于家校合作的期待。记得去年的暑假,我抱着诚挚的心,联系了一位问题学生的家长,家长用各种理由阻止我去家访,真心让我有些泄气,今天却看到了孩子问卷中的“愿意”,我想我还是得走一回。在自己未走进家里家访的16位同学中,基本都是平时联系较多的家长,感觉已经沟通的无需再交流了,我们互相了解,然而看到孩子们的“非常愿意”,我还是觉得得去一回。
今天家访的两位正好是班里的“主席”,这主席的称呼都是他们自己取的,实际上就是“班长”,足以见得两位同学“才华横溢”,创意无限。
一、暖心的小赖
去小赖家是因为赖妈的盛情邀请。今天一早赖妈就发来了邀请的微信,本是让赖爸烧顿好吃的,而自己确实有事,便答应晚饭后到访。刚吃完晚饭,又接到了赖妈的微信,说是让小赖同学到小区门口接我。那叫一个令人感动啊!
跟着小赖走进小区,跟他闲聊着,他倒一点不拘束,自然地应对着,刚进门,就被他家里那大门后的一门奖状给惊呆了。我家访无数,大多家庭都会选择孩子的卧室的墙面进行张贴,选择门后真的头一回。我惊叹之余,赖妈说:“这样张贴着,客人来就会夸奖他了。”这真的是一位懂得利用资源鼓励孩子的妈妈。
一走进家门,看到了赖妈将家里整理地非常整齐,家的布置也有自己的风格。看得出,父母是非常能营造家庭氛围的人。小赖同学看我进门,马上去倒了一杯茶水,这真的是把我感动坏了。小赖同学是一个比较内向且不善表达的男孩子,在学校里,没有其他男生的“风风火火”,却总抢着做事。而在家他真的变成了一个小主人。与他父母聊着他的学习、性格,他乖乖地坐着、听着,不说话。赖爸赖妈对于孩子的要求是严格的,听赖妈说起复习阶段,逼着孩子作业做到一点钟那份坚持,真心让人感动又心疼。小赖同学确实在期末考试中考出了非常好的成绩,这一定来自于父母的共同努力。听到妈妈说小赖听到期末成绩时哭了,因为他说太累了,压力太大了。我想,有要求是好的,孩子也确实需要压力,但我们可以告诉孩子,过程中我们是努力的,结果就不必太过于强求。
谈着说着,赖爸的一句话,让我真的感动了。赖爸说:“程老师,我家小赖把你当神一般的崇拜。”赖妈说,昨天去金华,无意间说起去金华上学的事,结果小赖问妈妈,那程老师在吗?当听到妈妈说程老师不在时,小赖便说:“程老师不在,我就不去。”妈妈开玩笑地说,干嘛一定要跟着程老师呢?小赖说:“我们就是面条,程老师就是汤,没有汤的面,能吃吗?”听着他们说着,我内心真的是无比感动,一直以来,自己对孩子是严厉的,虽然也总是宠着他们,但原则问题从来没有妥协过。总会觉得孩子们并没有那么爱我。然而今天,我听到了这样的话,还是一个平时不善表达的孩子说出来的话。内心的感动无法表达。
真心感叹孩子的暖,真心感谢父母的善于引导,孩子对老师的爱,其实更多的是从父母身上感受到的。
二、执着于优秀的小乖
从小赖家未出来前,便联系了同小区的乖妈,乖妈早就等着了。赖妈和小赖一起领着我走到小乖家楼下,看到了乖妈正在等我。小乖是一个特别优秀的孩子,对待任何事都特别认真,认真到不允许自己有一点点瑕疵。来小乖家的原因有二:一是因为没有去过,二是因为期末阶段的情绪波动。
进入小乖妈,安静极了。小乖有个姐姐,正在上高一,还没有放学回家,我静静走进门,小乖正在看书,听见我的声音,只是简单地答应了一声,我走进了她的房间:好整齐,如她的人般的整齐有序,她背对着我静静地坐着看着书。
乖妈邀我坐下,听我说起期末阶段孩子的情绪波动:因为一次测试没有做好,便大哭。期末考试当天情绪不佳,过于紧张。乖妈也有同感,说知道成绩的当天哭了,还哭了好几次。听到这儿,我是真心有些担心,她说的成绩不好,在我眼中已是优异,而她总是想成为那个最好的。我知道这样的想法无法在短时间内改变,只能是慢慢地开导。在谈话间,姐姐和爸爸都回来了,爸爸坐了下来,几句话间就足以感受到这位爸爸民主且理性。他对于孩子的成绩起落真的是非常淡然。我欣赏这样的爸妈,平淡而又接地气。小乖的高要求让他们有些担心,却从不表露在孩子面前。
小乖呢?当我提出要与她拍照时,她开心地走了过来,与我坐在了一起,拍照后,我与她浅聊了几句,她是一个特别懂事又乖巧的孩子,只是偶尔有些小脾气,容易生气。我想告诉她的是:老师觉得优秀不仅仅是考试第一名,而是学会放弃和权衡。我们需要认真对待过程,却不能太过于看重结果。人生的路不仅仅只有学习,还有很多其他的有趣的事儿。比如和同学友好相处,比如痛快地疯玩一场,比如像别的小朋友一样考试砸了后也可以一笑而过……我不想就一个问题来对学生下诊断,也不想轻率地从外在行为给予学生问题归因,我想我更需要把握学生问题背后的成长需求。我想我更应该成为孩子的朋友,让他们都“非常愿意”地让我走进他们,了解他们。
临走时,我又看见了小乖家门口的文化,是小乖的学习课程表,以及兴趣班的时间表,一个家庭能把孩子的作息时间张贴在进出都能看见的地方,可以看出什么?那不仅仅只是父母的关注。
我想在网络时代发达的今天,走进每一个家庭,会看到一个个不一样的孩子,会听到一个个不一样的声音。这是线上交流所不具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