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一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都打算弃读了。
因为主人公的生活简直乏味的可以,缺少印象中所有主角该有的“光环”。
同时却也好奇众人对这本书的推崇,遂决定一探究竟。
读完整体感觉就像看了一部悬疑满满的电影,在后半程所有的疑问才得到一一解锁。
在整个阅读的过程中,我对书中的人物满是批判,最大的感受就是“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母亲去世后,主人公的行为也让我觉得不妥和怀疑;
跟周围邻居、朋友的相处和承诺都无法符合价值判断的标准;
在法庭上,本该维护公平正义的法官却是毁坏它的主谋,与其宣扬的“最完善的法律”呼应地满满讽刺;
在证人席上各位的所言所行才是对之前彼此关系的最好印证。
最后主人公的结局似乎是“罪有应得”,“理所应当”,其实大家都是判处他死刑的“帮凶”。
因为作为读者的我,在看到莫尔索将母亲放在养老院并少有探望,
在母亲葬礼上“无动于衷”和葬礼后一系列“荒诞”行为后,我做出了同书中法官类似的判断。
在他万事不上心,平和却也毫无斗志的生活状态上,我也觉得无法苟同甚至有一丝丝“轻视”。
在他开了一枪解决了潜在威胁后,又对其连开四枪,我也会质疑他的动机。
这一切,因为性格内向、平和、不争不抢,因为他的生活不符合我们期望的标准,所作所为没有按“常理”进行。
所以,他需要被判死刑,他以往的为人处事正是现在“罪有应得”的佐证。
原来,我们都是他“斩首示众”的观众和幕后推手。
或许你不认同自己也是“同伙”的说法,
那就反观以下生活,
是否对同事新买的衣服一通审美批判;
对子女学业、职业选择时是否专断独行,为你是从;
对周围人甚至陌生人的所做作为所思所想指手画脚。
但愿你没有······
我们在自己的人生里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或许这样才试图去别人的人生里指手画脚。
我们接受他人的“指点”,可不接受“指指点点”。
同样,你我凡夫俗子,何必五十步笑百步。
我们要做的不是自己人生的“局外人”而是他人人生的“局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