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1951年Little, Brown and Company出版《麦田里的守望者》使得塞林格一举成名,这部围绕16岁少年霍尔顿3天经历的意识流小说,一经出版受到众多学生追捧,家长与老师甚至将此书视为了解青少年内心世界的“必读教材”。
2019年由江苏凤凰联动出版社、雨落荒原书写的小说《5月14日,流星雨降落土拨鼠镇》(以下简称《5月14日》),以《麦田里的守望者》为暗藏线索,从时间、表达技巧上进行创新,通过蒙太奇的手法和每个人物的心理描写揭示出关注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青少年的焦虑与守护美好一脉相承
《麦田里的守望者》创作灵感源自于塞林格1946年发表在杂志《纽约客》的短篇小说《冲出麦迪逊的轻度反叛》,以二战后美国社会各方面迅速得以恢复、发展,成为政治、经济、军事大国为背景,聚焦青少年的精神世界。《5月14日》聚焦20世纪90年代开始飞速发展的中国,用《麦田里的守望者》为引子,跨越两个纪元,引发对精神世界的关注。
1、焦虑源自于内心的缺失与无人懂
《5月14日》里提到过蒙克创作的画作《呐喊》,而这幅取材于奥斯陆峡湾的画作则是蒙克所见所感的具象。画作问世前,蒙克和两个朋友一起去海边便道散步,然而友人都未发现蒙克疲累的靠在栏杆上休息,继续前行。残阳映照下的血色景象令蒙克感到孤独和绝望,感到有声呐喊穿破云霄直抵人心。
画作《呐喊》恰到好处的映射出了费南雪的生活现状。不知所踪的父亲与吸毒的母亲,没有哪个同学愿意靠近她,与她成为朋友。唯一在此时抛出橄榄枝的是将她当做已故女儿替身的语文老师π先生。迫切需要温暖,渴望有人疼爱的费南雪接受了π先生如父亲般的关爱,可是这关爱却朝夕相处中悄无声音的发生了变化,推着费南雪离开。
驴杂火烧店爆炸宣告平静生活结束。唯一安然无恙的姬大娘终日以泪洗面,无法解决交不出治疗费的问题。随着费南雪的替身作用渐渐消失,她的敲诈计划没有得到顺利施展,愤怒的π先生掐住她的脖子,虽及时收手却仍然将费南雪推向了生命终结点。
突发事件发生后,费南雪拥有较高的焦虑,而焦虑产生的源头则是长时间无人关心的精心理健康、没有可信赖的商量对象、责任感压身三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继续往上追溯,费南雪短暂的一生,所有的不幸皆来自于原生家庭。在应该与父母建立起亲密联结的年纪,父亲沉溺于自我,母亲沉迷于爱情,无暇顾及她的生活,于是她开始一个人磕磕绊绊的成长,不知何为安全感,学不会信任,在多方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葬送了年轻鲜活的生命。
2、愤怒来源于无能为力
不知道你还记不记得自己16岁时的样子,我是记得再清楚不过了。那时候,我的全部人生都被两个字填满——愤怒。
这种愤怒并不是针对某个人、某件事而存在的,应该说我恨所有人、恨全世界。
走在大街上,我看到恶俗凌乱的广告牌、乱鸣喇叭的汽车、横冲直撞的行人,就恨不得来一场地震把他们统统摧毁,立刻马上。
——《5月14日流星雨降落土拨鼠镇》
井炎的愤怒与霍尔顿如出一辙,讨厌虚伪的条条框框,对世界有着强烈的自我认知,会因无法挑战权威而选择离家出走。
父为子纲体现的是传统美德孝顺,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亲子关系越来越趋于尊重孩子,但在90年代大多数家庭中父母仍具有不能挑战的权威。生存在如此大环境下,井炎的父母更是走向了极端,将孩子视为自己所有物,将生活中不遂心的怨气发泄在孩子身上,使得孩子敢怒不敢言,最终只能通过离家出走来解决“不良父母”的问题。
井炎的世界是非黑白分明,他看不惯虚伪的邀功,于是在圆滑的社会中他毅然选择辞职,远离职场的阴暗面,用文字保护内心世界。
3、守护出于我想让你快乐成长的愿景
《麦田里的守望者》结局是霍尔顿决定为了妹妹不再游荡,重新回到了现实生活。霍尔顿曾说,他将来想要当一名麦田里的守望者,守护跑往悬崖边的孩子。悬崖在小说中意味了虚伪、残酷、现实的成人世界,而霍尔顿则希望守护住孩子纯真、可爱的美好品质。
π先生的人设沿用了霍尔顿想要守护美好的愿景。他是世俗眼光下的受害者,到了该结婚的年龄草草结婚生子,在这场无爱的婚姻中被出轨,而这些经历也让他明白被世俗束缚住会有多可悲,于是他尽最大努力守护女儿的古灵精怪,使女儿在规则之下能活得自由自在。
不同于霍尔顿有妹妹及时拉回现实,π先生在最后精神寄托费南雪去世后,终于有所顿悟,在顶替亲戚身份后,成为仙踪森林护林员,守护陨石不受陨石猎人的侵扰,变相守护费南雪的喜好。
让阳光照射进心里每个角落
传统观念中,健康的定义为机体处于正常运行状态,没有疾病。1946年世卫组织成立时对健康给出了如下定义:健康是一种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将健康的定义扩展到三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健康的定义被进一步扩大,逐渐衍生出了躯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社会健康、环境健康、智力健康等多方面。
良好的心理状态对疾病康复、应对打击具有很好的自我修复作用,成为新生代父母在育儿中愈发重视的一方面,如何才能让阳光照射进孩子心里的每个角落使其不会被挫折击倒呢?结合《5月14日》的内容,我认为最重要的有三点。
1、完全接纳孩子
近日,番禺警方通报了一起婴儿死亡案件的真相,令人惊讶的是女婴的父母因为孩子早产且患有先天性疾病,遂将女婴杀害后埋尸于小区游乐场。这起案件透露出的不仅是父母的不负责任,更是父母无法完全接纳孩子的具体表现。
很多父母都会说自己有多么爱孩子,而真正到生活中这些爱充满了条件,要孩子听话、学习成绩好、懂礼貌,但凡孩子犯错或有点不听话的倾向,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解决问题,而是以“妈妈/爸爸不爱你了”威胁孩子按自己的设定继续前行。
回到《5月14日》的故事中,13岁的费南雪却完全接纳了让她生活七零八落的妈妈费菲。她在剖析内心时说:她的确是一个不合格的母亲,但她也不愿如此。她本来是一个好妈妈,没有比她更好的,相信我,那才是她真实的样子。
完全接纳孩子,是欣赏他的优点,也能看到他的缺点,并努力引导孩子改掉错误行为。它需要父母不轻易给孩子贴标签,而是走进孩子内心,去了解他“熊”行为背后传达的真意。
没有被完全接纳过的新生代父母,要走上全然接纳孩子的路途的确困难重重,但在一步步前行的路上,收获到的不仅是更紧密的亲子关系,更是与自己和解的时刻。
2、培养一项兴趣爱好
《打造儿童超级大脑》里提到学龄前的孩子是右脑(感性脑)偏好者,想要孩子配合自己就要对右脑投其所好。同理,想要让孩子培养一项兴趣爱好并能够长期坚持下来,也需要对孩子的右脑投其所好。
《麦田里的守望者》之所以能作为《5月14日》的暗线,跨越10年的距离为费菲带来心灵平静,不仅因为这本书是费南雪的遗物,更重要的是费菲本身就极爱阅读,能在阅读中得到慰藉。
雨落荒原巧妙的将费氏母女、π先生、井炎的爱好都设置为阅读,更好的推动了情节发展,使得费菲在找到“仇人”π先生后有足够的理由实施计划,井炎成为作家有迹可循。
用兴趣加以引导让人坚持某项行为是最为简便的方法,爱好的存在则成为人们在创伤中平抚情绪的良方。
3、找到适合自己释放情绪的方式
除夕夜,井炎的妈妈再次因为小事突然发难,忍无可忍的大男孩选择暂时离开家庭,出去透气。这个看似逃避的举动,却帮井炎释放出堆积的负面情绪,舒缓了心理压力。在很多人眼里,逃避是一个可耻的行为,但在无能为力时暂时远离困扰自己的情景,却是避免自己崩溃的好方法。
其实,只要释放情绪的方式不伤害到他人,本身的行为并没有对错之分,这种行为不过是缓解压力的一种表现方式。就好像有人心情低落时喜欢吃吃吃;有人难受时想要听音乐;有人伤心时需要向人倾诉……五花八门的排解情绪方式不过是结合自己的喜好与自身实际情况而定。
情绪阀达到临界值时需要释放负面情绪,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解压方法,才能更好的迈步前行。
结语
2020年春节,新冠肺炎病毒爆发打乱了很多的人的生活。逆行者从最初救死扶伤的医生慢慢扩展到守土有责的警察与服务群众的基层工作者,而这支队伍在不知不觉中悄然出现了心理医生与咨询者,为没能中悲痛中走出来的患者服务,确保他们身心健康。
心理健康从忽视到被世卫组织纳入进健康定义,再到如今被重视,足以说明它的重要性。给心灵一缕光亮,让它保持阳光,为身体健康提供后方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