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只管去做》的作者邹小强的有关时间管理的线上课。
时间真的可以管理么?我一直都带着好奇去听,最终得到的答案是,可以的。观察一下,我们平常是不是总这种感觉,想陪孩子,但总是加班到很晚才回家,想一个人出去放松,喝杯咖啡,但是家务活根本干不完,每天都在理想和现实中撕扯,计划定了,知道重要紧急的事先做,不重要的后做,或者学会授权或者拒绝,不承担所有的工作等方法也用了,可还是坚持不了多久,又打回原形,事情还是做不完。主要原因是我们没有根据自己的症状,对症下药,自然效果就不明显了。
管理自己的时间,就是要改变自己的原有行为习惯,而人的行为改变,会经历四个阶段,由看到事实,这是行为改变的动机,到自己的感受,这是行为改变的动力,到分析,这是改变行为的方法,最后是行动,这是行为改变的成果,最终形成一个闭环,缺一不可。
针对自己的时间黑洞,这里提供一个方法,让我们流逝的时间,显现出来,就是记录每天的时间日志,步骤是记录时间,当任务更换时,记录下现在的时间,任务和刚才所花费的时长,一般记录不超过一周,然后通过记录统筹分析,看看自己的时间都花去哪儿了,找出改进方案,然后是修正行为。
在这里,很多人会觉得一个人的习惯养成,需要21天,其实不是的,习惯养成记是人们对《心理控制术》这本书的曲解,书里的观点是人可以用21天习惯某种变化,而不是养成一个习惯。那实际上养成一个习惯需要多少天呢?因人而异,可能是21天,57天,甚至更长。很多人以为,习惯的养成就是每天坚持做一件事,比如每天读书,每天运动,每天早起等等,认为只要有决心,有毅力,就一定能做到,可是几乎所有这样培养习惯的人都失败了!
一个人的习惯养成,就像是推着滚石上山一样,会经历四个阶段和三个卡点。在培养一个新习惯时,我们会发现,刚开始的时候,新鲜感十足,进展的总是很顺利,这是第一阶段,但紧接着考验出现了,突然发现推着滚石上山好累啊,好幸苦,这时我们就进入了第一卡点,三分钟热度,这里,仅靠之前的激情已经不管用了,这时我们需要寻求方法或者小伙伴,然后继续前行,前行一段后,紧接着就会出现第二个卡点,自我怀疑,我们开始怀疑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幸苦的把沉重的滚石推上山顶呢?值得吗?这时我们需要给自己一个内心渴望的奖赏,转移自己的注意力,这时我们的习惯已经基本培养完成,心想,我可以开始下一个习惯的培养了,这时第三个卡点就出现了,不堪负重,培养一个习惯,我们需要花费很多的精力和时间,而我们的精力是有限的,所以,想同时培养多个习惯,就会很累,这时,我们需要放下,任其发展。放下的意思不是不管它,而是注意力放在新的习惯上了,同一时间只能培养一个习惯。另外,在培养习惯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因为一次的失败而放弃,不能想一口吃个大胖子,计划需要阶梯式进行,允许自己偷懒,但是紧紧给自己3条生命,且行且珍惜,全程不能只想索取,不想付出。
讲了那么多习惯如何培养后,我们该说一说,如何去制定计划了,没有计划,一切都是免谈。很多人时间,计划都有了,但是在做事的时候还是专注不了,一如既往的焦虑,烦躁不安。这是因为他们制作的都是“假计划”,什么是假计划,下面这四种就是,1-在脑袋里做计划,容易忘。人的大脑,超过7件事,产生遗忘。2-备忘录式的计划,容易让人焦虑。一般人会把计划列个清单,然后一项一项去完成,这样的备忘录式的记法,让大脑不知道接下来做什么,然后做什么,根本没办法释放焦虑,反而无形中增加了我们的焦虑感。3-过于严格的计划,容易有种挫败感,很多人做计划时,喜欢规定时间,几点到几点,做什么,一旦事件没有按预期完成,就会市区对计划的信任,然后产生强烈的挫败感。4-重要紧急的四象限计划,容易让人纠结。我们总是在重要,紧急,紧急又重要的事中来回徘徊。
其实制定计划很简单,可以用“衣柜整理法”➕滴答清单来解决,在整理衣柜时,我们会先把衣服拿出来,再分门别类的放进去,所以当我们专注做一件事,或者还没开始做时,可以把脑海里会不停的出现念头写入滴答清单,将这些事记录下来,有什么写什么,这时第一步收集信息。等手头的事忙完了,回头来看,做一次明晰,这是第二步,问一下自己,刚刚记录的事件,下一步行动是什么,然后写在每一项任务的里面,并且设置截止日期。这一个步骤相当于把分堆的衣服放进衣柜,第三步,排程,列出日计划,相当于从衣柜里搭配一件衣服出门。当第二天起床后,点击日历,我们就能看到滴答清单已经把截止日期是今天的事情列出来了。
在执行计划过程中,我们有拖延症,是正常现象,但是我们需要意识到自己的拖延症,对症下药。一般造成拖延症有四个因素,它们分别是1-价值感不足,当你看不到这件事对你来说的价值和意义时,就容易拖延。2-信心不足,3-分心冲动,在做一件事的时候,越是容易分心,越是会拖延。4-反馈延迟,做一件事的时候,他的成果来的越晚,就越容易拖延。对于这四个症状,当然也会有药片去治疗,没有价值感,我们就用价值链的方法,把事件与你当下觉得什么是最有价值的事情做个重新的链接,信心不足,那就采用烂开始法,不管怎么样,先开始再说,分心冲动,那就用强制约束法,把所有分心的东西都关掉,一个人呆着,反馈延迟,那就用胡萝卜加大棒法,加入一个站托社群,公开承诺自己在什么时间之前完成什么事,如果没有完成就给大家发红包,如果完成了就奖励自己。
除了以上几点因素以为,拖延症还有一个根本原因是对自己的否定,总是觉得我不行,我做不了这样的话。美国的高管教练梅若李。亚当斯提出的选择地图,很清晰的向我们阐述了,我们在每件事的选择上,都存在学习者道路和评判者道路。
学习者道路的人,总是会问自己:到底发生了什么?我自己到底要什么?我能从中学到什么?他们一直保持着行动和思考,而评判者道路的人,总是问:这是谁的错?我怎么这么失败?何必要白费劲呢?这一条路上的人几乎都是在原地踏步,停滞不前。
那我们如何走出这样的泥潭呢?ABCC法则可以帮助我们,A-觉察,问自己:我现在是评判者状态么?B-深呼吸,如果确实是,那么先退后一步,深呼吸,然后让自己更加客观的看问题,C-好奇,放下评判和自己的观点,带着好奇去问自己,到底发生了什么?C-选择,根据对这件事的新的了解,我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
最后,在时间管理的这条路上,希望我们越走越顺,可以不断的通过ABCC法则,转换视角,重新回到学习者的道路上,升级打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