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晴
有位妈妈回复我:桃子,我昨晚给孩子看了《孩子,我爱你》的链接。孩子说没兴趣。面对孩子的回答,智慧父母怎么说呢?
其实不管结果如何,了解孩子真实的想法是必须的,沟通才会持续。不妨试试对话式练习:
妈妈:“哦,好啊!那你没兴趣,你是怎么想的。”(表达接纳的态度,打开心门,了解孩子内在的想法。)
原版“那你暑假你是怎么安排的”(貌似一件事,这在心理学上就是沟通中常出现的“打岔”。)
其实对于结果我早有了解。因为我们每个人问话时心里都早已有答案。
只是有时候做决定往往是在自己的感受中,不能客观中立地看待这件事。忘记了焦点是这件事的本身,最初想让他参与的初心。
就好比我要去的是A点,因为在路上遇见不喜欢的人,大吵一架,心里不舒服,走着走着觉得不爽,就不想走下去。因为在自己感受中,太在乎自己感受,忘了出发时,我的目的是去A点。
外境的好坏并不是苦乐的来源,真正的始作俑者是我们的心。一切唯心所现。一个念头,只要因缘具足,迟早发生。当我开始自己对话时,我了解这份因缘,所以我接受这样的发生。祝福这位宝贝和妈妈!我依然记得老师说的把最好的东西给别人,有机会再分享。就像我们觉得那个课程对朋友很好,不会因为朋友一句“我没兴趣”就此打住,总会找到恰当的机会再跟他分享。如果因为受挫,被拒绝而打住,那么焦点在自己感受里,没有把价值带给别人。
这一切发生让我欣喜觉察到了自己心的位置,我迫不及待跟苏州的朋友分享。想起用时2年时间把她推进TA,如今她收到我给她的这份生命礼物。别无他念,当我反思的时候,我自问自己,心的位置在哪里?发现自己的心念在他人身上,都不是为自己的时候,我心安。凡事只要问心无愧,不管别人怎么说。只要发心清净,坚持到底。
推荐希阿荣堪布的《残酷,才是青春》,特截取今日阅读摘录——
当今时代,人与人之间需要有互相合作的能力。一个人若没有良好的人格,与别人合作时就会经常发生矛盾,这样的话就算你有再过硬的技术,再绝伦的才华最终也无用武之地。
而且,在过去做事的过程中,我们不能自作主张,遇到重大的事情,必须要和大家商量。若能如此,即使功败垂成,我们也不会对你有怨言。否则,凡事都是自己一个人说了算,事情成功也就罢了,万一失败的话,众人就会把过世统统归咎于你。
所以,不管是什么人,在为人处事的过程中不能想什么就干什么,一定要有善巧方便。
(想到《孩子,我爱你》课程中,通过很多练习,让学员开始关注他人的感受,学会合作。就是学会合作,开始关怀他人,同理他人感受这样的社交能力,让学员成为利他自利的受人欢迎的人。就一点出发,我还是会坚持分享,因为我想把最好的给你,哪怕你一次次拒绝,也许有一天你的福报够了。我也是这本书作者说的,不管如何,持续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