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位学前教育专业研究生,可以说读书期间进行的基本都是颈部以上的学习,因为没有将理论与实践运用起来的学习毫无意义。回想起读书、工作、育儿的这些时光,每当遇到困惑,我总是喜欢向书籍求教,也喜欢参加各种各样的课程学习班,但是真的发现,以往这种理论学习对生活和工作的帮助很小,正如船长所说,只是硬生生将理论往人头上贴标签罢了,没有对知识进行加工和运用、创造,都不算有意义的学习。
奥苏贝尔曾说过,有意义的学习包括以下几个要素:
1.学习材料本身具有逻辑意义;
2.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具备与新知识相联系的知识准备;
3.学生具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可见,有意义学习绝不是简单的死记硬背,它是对新知识的二次建构,同时还需要学习者有积极学习的心向与态度。说到此,不由想到学习的漩涡理论。
学习的漩涡理论,是将学习这件事情比作漩涡,学习者一边学一边悟,一边实践一边反思就会越来越接近漩涡的中心。它强调一种钻的精神!强调实践与应用。
而漩涡式学习的对立面是流水式学习。很多人可能都习惯于流水式学习。因为它简单不费力,可以随波逐流,比如听听微课,听听讲座。比如学生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学校生涯。看似从未停止学习,但总觉得不曾留下什么。这或许是越来越多的人不知道学习是为了什么原因之所在吧。但有些流水式学习的人,一旦遇到问题或者是遭遇到抱团学习的对象,就如两只有着不同温度不同速度的水流相遇的时候一样,产生巨大的学习激情,愿意去探索和实践。难怪我们需要具备发现问题的能力也一定不要错过,抱团学习的机会。因为一个人流水般的潜行是不可能体会到漩涡中心的感觉。
我想这也是为什么船长梁晓玲会运用这种社团学习的方式让大学抱团成长,实践心理学的原因之一吧,由此,船长真是见大远行啊!
说回到漩涡中心理论,我记得日本的经营大师稻盛和夫曾经说过:最好的工作就是身处在漩涡之中。他认为要有意识地把自己转入到最艰难的困境,才能学习到更多。他还把这种主动带头迎难而上,带动周围的人把工作有声有色地开展起来的人。比作为在漩涡中心工作的人。难怪很多成功人士都是在漩涡中心工作的人。
而从能量学的角度去看,我发现漩涡中心运转的速度最高。漩涡中心能吸引所有的能量。了解到漩涡的能量,就真的不能小看漩涡式学习的人。也要给自己定下一个漩涡式学习的目标,以期在自己的榜样示范下,让我的孩子也具备漩涡式学习的能力。
不管是漩涡式学习还是有意义的学习,我想它们之间都有着相同的技巧。比如这需要我们有轻装上阵的心态。那就是要把过去的放掉,把姿态放低,放下心理包袱,放下过往的执念才能更快的适应互联网新时代的发展,而不应墨守成规害怕改变,害怕自己的改变会与当下的环境格格不入。我一直认为,把自己当学生,就会遇到很多老师。学习需要轻装上阵的心态。
另外,我们要敢于“睁大双眼”。就像坐过山车,同样是坐过山车,有的人吓得闭上双眼,完全看不到过程,除了害怕什么都没有。有些胆大的会睁开双眼,尽情欣赏,看到了别人看不到的美丽风景。以前接触一些课程,因为不愿意去承担风险,也害怕改变自我,会产生回避行为。但后来我明白,既然学就要敢于解剖自我。有问题有杂质,有痛苦都不要怕,睁大双眼,勇敢面对才能见证美好。
我曾经看过这么一段话,感觉很有意思,是说在大航海时代,我们要努力成为一名水手,勇敢地走进漩涡中心。如果没能成为水手,那就努力嫁给船员。如果船员也没有嫁成,那就至少在码头上走走吧,把这段话送给自己,也送给我的船员朋友们,我们一起共勉!
重新定义与看待学习,改变旧有的认知系统,让我们破框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