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第一次拿到这本书,我就感觉这本书沉甸甸得,同时也感觉到这本书是一个很晦涩难懂的书籍。果然不出所料,当我打开这本书开始阅读的时候,刚开始对于汉斯.凯斯托尔普的介绍丝毫提不起兴趣,可随着故事的进行,从汉斯到了魔山我便有预感发生在这里的故事肯定不同寻常。
果然山上的生活是那么精致却单调:早饭,散步,第二次早饭,卧疗,午饭,卧疗。这里的伙食很好很棒,不愧称得上是国际疗养院,这里的空气也很棒,让人吸进去就会促进人的发展:疾病会更快的暴露,而得病的人却会更快的好起来。作为一个访客的汉斯,却不幸因为家族的遗传史,在这里被确诊为“患者”。原计划在这里只待三个星期的汉斯,却因此不得不留了下来。表哥约阿希姆,对汉斯无微不至的“照顾”,教会汉斯如何使用牛皮毯子,教会汉斯如何做一个合格的病人。不过很明显的安排,约阿希姆终将在作者的悲剧中结束自己。因为他的出现不过是反衬汉斯的性格,在我看来,这类人物终将悲剧收场。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和汉斯有着对话争锋的塞塔姆不里尼(后称塞),塞有着与众不同的出场方式,一出场就让人感到毛骨悚然(因为作者将其称之为魔鬼),打开房门的样子然后吸走了天花板上的灯光,一切的一切让我以为这将是一个小人一样的存在。可继续读下去,我发现了他思想非凡,十分深刻,通过和汉斯,和纳夫塔的辩论讲述给汉斯许多的道理,其中有许多我很欣赏的想法关于时间,疾病等我都在论文中提到,此处不再详细赘述。
整片文章有很多景色的描写,让人感到身临其境。从远到近,由近及远,各种各样的写法,都让人感到很随意很自在地阅读。这些景色的描写让我知道了“魔山”之上气温变化无常,和平原地区有很大的差异,可就是这变幻无常的天气和人们如此规律而且惯性巨大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人们不管天气如何总是能照旧遵守着疗养的规律,大部分的人依旧可以做一个好的病人。山上也不乏有一些有趣的人来缓解整个剧情的冗长,让人多了可以继续看下去的想法。“半肺组织”,这种新颖的名词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这其中的人都是受到过肺部组织被切除一部分的痛苦。他们这些人整日游手好闲,游山玩水,仿佛能度过一日就过一日,丝毫不再有任何可以重新积极的念头,疾病成了他们的习惯,疾病改造了他们的生活和行为习惯。除此之外,照X光的经历也给我了深深的印象,以及贝伦斯是如此的多才多艺,而且并不像看去那么地严厉刻薄。经过和贝伦斯的深入交流,汉斯从中学习到了很多知识,他真的是一个知识渊博的人。从这一幕幕的讲述,我看出了约阿希姆虽有下山参军的口头情怀,内心却是刻板僵硬,最后还是因为疾病复发回到了山上,最后死于“魔山”。内心是属于“魔山”这类人的人,表面看似逃离魔山,最后还是不得不回归,这就是我读到的作者想传达给我的一个意思。下来我就要仔细阐述到底什么是“魔山”了。“魔山”,顾名思义是一个有着魔力的地方,山上的人们聚集在一起,悄悄丧失梦想,正常的积极生活的念头。失去时间的观念,然而这一切又都是看起来那么得自然和正常。“魔山”,就是一个没有时间概念的地方!“音乐将每个小时分成一些细小的单元,然后又逐一填满,这样总多少有些收获,否则这儿每小时,每天以至每星期都要稀里糊涂地溜走。”时间在这里真的被划分到一种没有概念的领域。然而,不管在什么地方,都是会有爱情的火花的。汉斯有着自己纯情的恋爱对象,有着自己的向往——肖夏太太,可是作者旨在构建一个悲惨的疗养院,他虽苦苦等待肖夏太太,如此痴迷于她,可是让他只有失望,这也是爱情中最悲凉的一种情景吧。不但身体上受着折磨,而且心理上无依无靠,这样的汉斯,作者才能写出其最本真的状态吧。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还有这积极念头的汉斯,已经很不容易但还是会陷入“魔山”,可见“魔山”的魔力多么的强大。不只是在所谓的国际疗养院有这样的情况,而是在现实生活中,在我们的身边时时刻刻存在着这样的“魔山”,我相信这是作者写这篇巨著对我们最大的忠告。
一定不要陷入“魔山”!我认为不论年龄大小,我们都应该时刻保持一个良好的时间观念,让自己不要轻易失去自己。这样才能在人生之路上不断迎风破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