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初槿
01
昨日参加了毕业三年以来第二次高中班级聚会,来人过半,简单寒暄后纷纷入座。
看着往日熟悉的面孔都已略有些陌生,言语之间也少了些亲密。
我素来不喜人多的场合,在饭桌上也只有听着邻座的同学互相说些大学的事儿,偶尔发表自己的意见。
这样的场合,听别人畅谈 ,内心难免会有些许孤独。
茨威格说:“在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比置身人群之中,却又得孤独生活更可怕的事了。”
三年来大家有了各自的兴趣爱好、好友圈子,同学之间除非关系非常要好,否则共同话题很少。
看着一桌子的人都在笑着说着,我感觉自己与她们格格不入。
02
记得有一季奇葩说的辩题是“女人,要不要单身”。
有一个辩手说:“比起一个人的alone,两个人的lonely更显得孤独。”
“对在各种孤独中间,人最怕在精神上的孤独。” ————巴尔扎克
精神上的孤独是即使身处人群中也无法排遣的寂寞。人群越是欢笑,相衬之下反而显得俞加孤独。
03
这种精神上的孤独来自于能懂你的人越来越少。
从我们上初中再到高中,一路走来都有老师同学相伴,每日大家一起学习共同玩耍,共同话题自然也少不了。
那时的我们,不会有太多忧虑 ,同学之间的比较竞争也显得微不足道。
可随着我们上了大学,彼此之间联系也少了,身边的人和事也不相同 。一件你认为很重要的事对方不能感同身受,也许他觉得微不足道,于是慢慢彼此就越来越少交心了。
谈的话题也不再如往日亲密,我们也不会把秘密再说给对方听 ,彼此间也慢慢学会了客套。
就这样,我们一路走来,朋友也渐渐淡成了了同学。能够交心的人越来越少 ,在人群中也越来越少讲话了。
04
慢慢地越来越多的人便喜欢依靠于“手机”这个朋友,因为它相对无言,却可以无时无刻陪伴着我们。
我们喜欢这种虚拟的世界隐藏自己的脆弱,受伤了也只是在深夜静静舔舐伤口,而不像从前一样在朋友面前歇斯底里的大哭。
余秋雨:“孤独不是一种脾性,而是一种无奈。”
哪里有人喜欢孤独呢,不过只是不喜欢失望罢了。
当你的内心无人理解,失望累积的多了 ,也越来越学会伪装自己,此时,即使身处人群也显得孤独。
05
我始终在想:如果我们都可以按着自己的性子来生活 ,那就好了。不喜欢的聚会我可以不去,不喜欢的人我便不与他来往,不喜欢的事我尽可以不做,不喜欢与人相处我便独身一人。
所以,长大之后与其失望,我更喜欢自己独身一人,这也算是逃避吧。
雨果:“孤独可以使人能干,也可以使人笨拙。”
内向的人在一个人的时候充电,在人群中放电。我想我可能就是一个内向的人,相比于朋友们热闹,我更喜欢独自一人。
独自一人的时候,我可以做自己的事 ,不用受他人的影响,不用顾虑他人的看法。看书、看电影、跑步、听歌、跑步、爬山抑或做菜。
这些事儿都让我觉得充实,一个人的时候发现了生活中的许多小确幸,也让我成了一个自律的人。
这些好处可能是身在人群中无法得到的。
06
当我习惯了一个人做自己的事后,便也不再强求自己融入某一圈子 ,也不在意身边有多少朋友,不再为了看起来不孤独而刻意与谁交朋友,不用为了朋友而去迎合做一些不喜欢的事,不必为了所谓“朋友”去浪费自己的时间 。
虽然我可能会是alone,但我却不lonely。
相反,在我看书时,我与作者对话,与主人公情感共鸣;看电影时 ,体会剧情的扑朔迷离;听歌时享受内心的安宁与平静;跑步时感受汗流浃背的酣畅淋漓;做菜时品尝自己的精心制作。
慢慢地享受生活中的点点小确幸。
我承认,这样真的很美好,也算自得其乐。
愿你我精神都能有所依 ,享受孤独中的小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