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不同身份、不同思维方式的人对同一种场景会有不同的感受和接受度
现场一个场景,我和艾琳不同的感受,估计让在场所有的人都深刻感受到不同身份和不同思维方式人的差异。
课上有一个环节,5位老学员把我们3位新学员当成客户,介绍什么是教练,看看能否最大程度的打动我们,让我们有兴趣找他们咨询。
Susan是一个企业的HR,当天她穿着一套很漂亮的正装。她介绍了学习了教练后,在亲子教育和工作上的收获。以前孩子和她不亲密,她觉得自己这么辛苦的工作、学习,却落得这个结果,是婆婆、老公和孩子的错。学习了教练技术后,开始关注孩子的诉求,学会蹲下来给孩子讲话,和孩子的连接越来越深。她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肢体动作,就是给我们蹲下来演示和孩子说话的样子。后面又从亲子关系的改善过度到工作上的收获。
同样是新学员的艾琳发表感受的时候,认为Susan穿着西装学和孩子说话蹲下来,服装和场景不匹配,还特意举了芸角讲丰姿状态的时候专门穿旗袍来匹配场域的例子。另外,她认为Susan讲亲子和职场两个例子,让人感觉不知道她在哪方面更专业。
我和艾琳在这一场景上的不同感受,是同时发生的,不是因为她发表的感受内容,引起了我想辩论的心思,都是当下真实的感受。
我认为Susan穿着西装来讲这些很合适,毫不违和。她讲亲子时的痛点源自她是一个职业人,如果她是全职妈妈,就没有孩子和她不亲的痛点。她穿着西装学和孩子说话蹲下来的场景,更能看出她学习了教练技术后的进步,妈妈和职业人的身份都没有改变,改变的是妈妈的内心。另外从亲子过度到工作,因为前面有职业人和妈妈身份的冲突,过度到工作很自然。
我们不同的感受让在场的人都感叹不已。其实了解了我们的身份就比较容易理解我们的感受,艾琳是未婚状态,我和Susan一样是一位职场妈妈,和她有着类似的痛点,工作和生活平衡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