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春日,正是不停欣喜花开,又暗伤花落的时节。从玉兰,桃、李、杏花,再到樱花、牡丹,目睹一树花开和衰败的过程,令人唏嘘。不敢回顾花开的繁盛,零落的衰败。
白玉兰的花瓣成片成片地遗落草丛之间,遮盖了葱绿的颜色;樱花在微风中飞舞如雨,落人满面的粉红;牡丹园里牡丹芍药凋败后再无蜂舞蝶飞的热闹,被遗弃的姹紫嫣红瞬间被绿影覆盖。如此匆忙又短暂的花期,那些感怀落泪的灵魂是否还在花下徘徊,隐匿在绿叶间寻觅。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小说里,我们跟随着宝玉,把那重重落了一地的花瓣兜了一兜,“登山度水,过树穿花”,直奔了黛玉葬桃花的去处。未到花冢,先闻呜咽之声:“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香榭,落絮轻沾扑绣帘……”听得痴倒的宝玉或许坐在花冢山坡的另一面,正暗自垂泪,怀里的花瓣撒了一地,也不去管它。只是想着自己花容月貌的林妹妹若真的到了无处寻觅的时候,岂不是要令人断肠;若是园里的妹妹都到了无处可寻的时候,自己又会身在何处。
少年时期对未来的模糊概念,滋生了这种惆怅,在今日的嬉闹里,每个人未卜的将来,好似一个巨大的咒语,浮幻了大观园里的快乐。每个人都知道,青春终有一天不再,团聚的日子终究要走向离散,今日愈感幸福、快乐,他日定越感寂寞、孤独。若真有一天这样的时光不再,每个人遭遇不同的人生际遇,将会多么令人牵肠挂肚,百转回肠。同为少年,他们似乎没有主宰命运的能力,他们的人生方向没有掌控在自己的手里,只能在这院子里哀叹。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由花开花落想到人的生死,自己未卜的将来。落花离开生长的枝叶,独自飘零在大地上,被风捉弄,或混入泥土,或掉入泥淖,或随水流逝。而自己因父母离世,独自一人寄居外婆家,偏又心心念念喜欢了宝玉,虽有外婆为自己做主,却偏偏来了个金玉良缘,又是宝玉亲娘妹妹的女儿,希望飘渺,几多惆怅郁结于怀。
扫起落满一地的花瓣,感叹有的花瓣落在泥土里,有的落在路上,还有的落在水里,随水流去的花瓣不知终将流向何方,会有何样的归宿,只是扫起能收拢的落花,将它们收进花囊,埋在花冢,用自己最大的悲悯,来怜惜这些落花。却不知人世间是否有人能同样悲悯自己的身世,为自己寻觅好的归宿。林黛玉一度天真地以为薛姨妈会向太太提起她和宝玉的亲事,殊不知,世态炎凉,没有利益关系的,况且此事牵扯薛姨妈家族利益的事情,薛姨妈怎么会去做。可怜林黛玉想在人群中找到一个可靠、能帮助自己的人,竟也不能。只能随着落花入流水,浮萍般失散了自己。
独把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
林黛玉即使有宝玉千般爱护,却无法回避自己孤苦无依的身世背景,在极度艰难、险恶的环境下,单薄得像风中颤抖的叶子,随时都有被吹走的危险。只是作者寄予林黛玉绛珠仙子的美好化身,给残酷的现实,蒙上了浪漫的面纱。让读者在这种虚幻的故事面前,释怀了林黛玉的生死。这种释怀或许是作者想要寻求的一种超脱。生死或许并无福祸只说,只不过该来的来,该走的走。繁华一场,终将凋敝。
只是厮守相伴的日子,虽碎碎念念,竟牵扯一生。那些在林黛玉的心里起起伏伏的情绪,那些不寐的夜晚,觉露滋的清凉,都绕不过宝玉的甜蜜和挂念。绛珠草还泪的浪漫意境,淡化了现实的残酷,美化了人世间的感情。林黛玉的眼泪从一出场就令人堪怜,使人心忧。滴滴清泪,每一滴都在心底幻化成鲜红的疼痛。让人无法抗争,无法释怀,更无法去申诉。在现实生活的面前,每个人都是被投入湖水的石头,咚一声响之后,就是永久的沉默。
林黛玉也一样,虽然贵为贵族小姐,可以讲究吃穿用度,可以按自己心意读书吟诗,可以闲情雅致地去葬花、结诗社,可以匠心独造地和燕子共处一室,却偏不能和相爱的人厮守在一起。命运终要将她推向绝境,不管有没有毒害一说,林黛玉和宝玉的相爱侵害了某些家族集团利益的事实不可避免。王夫人的极力反对、赵姨娘的诽谤,都在践踏着她自尊,令她处在“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境遇中。
一方面她深感宝玉深情,另一方面又对他们的爱情是否有结果深感不安。或许一度她相信他们的感情可以很纯粹,不干他人,却在金玉良缘的魔咒里感到危机四伏。袭人的劝告似乎正合王夫人的心意,而宝玉差晴雯送的旧帕子又令黛玉忧心,甚至惧怕:“宝玉这番苦心,能领会我这番苦意,又令我可喜;我这番意思,不知将来如何,又令我可悲;忽然好好的送两块旧帕子来,若不是领我深意,单看了这帕子,又令我可笑;再想令人私相传递与我,(令我)可惧;我自己每每好哭,想来也无味,又令我可愧”。左思右想,不由得提笔。
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
尺幅鲛绡劳解赠,叫人焉得不伤悲。
抛珠滚玉只偷潸,镇日无心镇日闲。
枕上袖边难拂拭,任他点点与斑斑。
彩线难收面上珠,湘江旧迹已模糊。
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识香痕渍也无。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作为自尊心极强的林黛玉,她宁愿玉碎不为瓦全的性格或许是命运悲剧的一个因素,但是她不能委屈自己,将自己推向更加不幸的境地。年少就遭遇了世事变迁的林黛玉,原本就比别人更加懂得生命的珍贵之处。她活得晶莹剔透,不愿意被沾染一丝污渍。她深知生命个体逃不开自然的轮回,更深知个体生命逃不脱生死的宿命。她似乎早就看透了生死,只是还眷恋着大观园里如画的风景、如梦的深情。她与自然灵性相通,熟谙四季特性,春花、秋月,夏情、冬雪,在这院子里,在林黛玉的生命里沉淀、发酵,化聚成她痴恋的真情,孤傲的心性。
莫道此生沉黑海,性中自有大光明。
心中的美好,终究抵不过现实的残酷。即使用幻境去虚化,去将真事隐去,也在字里行间透露着无法掩饰的真实。作者的悲悯和对生死的超越感悟,在执着和痴迷间走走停停,或悲戚哭泣,或感怀真情。干脆在一场虚幻中为自我的痴迷开脱,为无法解释的事实亦或是不愿接受的事实幻化一副说辞。
世间事,是福是祸,谁也说不清。原本福祸相依,质本洁来还洁去,强过陷入泥淖,生不如死。所以林黛玉的死或许是一种解脱。只有真正看透生死的人才能面对死亡如此淡然,有如此的解释。如一些人说的那样,林黛玉的死也一定是极美的,定比葬花更有意境,更有艺术感。她幻化成仙,永驻在活着的人的心里。
冷月葬花魂
无论是中毒而死,还是沉湖而亡,林黛玉被预设的命运终究逃脱不了结束生命。又或许哪一个人能逃脱得了呢?只不过有的人来得早,有的人来得晚,有的人来得仓促,令人始料不及;有的人拖的日久,自己也心生怨恨。死,是每一个人都必须面对的课题。古往今来无一例外。再受宠爱,再被遗弃,终究都被收进死亡的囊中,不知是否真能堕入轮回,却也绝非大惊小怪。身边的人终究会陆陆续续走向死亡,包括自己。
冷月下,水芙蓉花间,花下脉脉的流水呜咽着夜里的凉。林黛玉一袭素裙,长发飘逸,在花间闭上眼睛,完成了在凡间的最后一个行为艺术。沉湖,或许是林黛玉的另一种仙去之法,影影绰绰的花叶间,一具美丽的身体幻化成飘散的衣裙,随着水韵散开、散开……
后面的话
倘若林黛玉父母健在,林黛玉将是另外一种处境。她会和所有贵族小姐一样,天真无忧,过着自己幸福的生活。顽皮可爱,犀利又善良,柔弱又坚强,有小性子却也识大体。只是这预设的条件一改变,就完全改变了一个人的命运。或许稍有人生际遇的不同,像袭人和英莲。竟也不过是熙熙攘攘人群里的一段佳话,聊以茶余饭后的谈资。
����d���j+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