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人们会认为学习不应当受到干扰,效果才会好。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在学习时故意给自己制造麻烦,造成短期学习难度提高,但从长期看能提升学习效果。心理学家比约克夫妇把这种困难叫做“合意困难”。
那么哪些干扰能够提升学习效果呢?
1、改变正常的表达形式——干扰学习的流畅性
你愿意看一篇字体排版正常的文章,还是一篇排版字体模糊的文章呢?毫无疑问,我们都会选择前者。但事实是,当文本页面略有模糊或是字体稍微有点难以辨认的时候,人们能更好地回忆起文章的内容。
教师所用的教学大纲与教科书的章节分毫不差还是课程最好与书本有一些差别呢?事实证明,当教学大纲的编排顺序不同于课本内容时,学生需要花费更多的力气去弄清楚主旨内容以求一一对应起来,这样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回忆课程内容。
昨天有一位朋友问我,英文单词应该怎样进行检索练习,实际上非常简单,把英文单词随机去掉几个字母,做成抽认卡,抽到某一张的时候,把单词进行补全。再升级一下难度,在某篇文章中,去掉那些你不熟悉的英文单词,然后在阅读的时候,把这些英文单词进行补全。这样做,不仅把英文单词复习了,连带着文章也进行了检索练习,效果更好。
2、尝试解答一道题目或解决一个问题,而不是坐等信息
这种主动去解决问题的行为叫做“生成”,在测验中,想出一个答案要比选择一个答案更困难,但是也更有利于学习。说实话,小学时老师强迫我们背诵的那些课文,到现在我都还有一些印象。
当你想方设法地去解决问题的时候,你的大脑就会开始检索相应的知识,并且把这些知识间的联系打通,这样大脑中的神经回路就更多了。
就算是尝试解决一个问题出错了,也比不去尝试要好得多。
3、反思
在学习完一章新的内容后,拿一些问题来考考自己。课程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主要观点是什么?课程中的哪些例子能支持这个观点?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例子?这次课程中哪些知识点是以前学习过的?哪些是全新的?它们怎样进行联系?
类似的反思活动可以促进学习。《认知天性》中提到一种方法“以写促学”,简单来说,就是对学习过的课程内容进行书面总结,用自己的话重述概念,并且用例子进行细化。
这三种“干扰”实际上都属于合意困难,都能够促进学习。但是这也需要根据具体的学习人员来区分,比如对于缺乏阅读技巧、语言不熟练的学习者来说,打乱章节顺序就不属于“合意困难”,而是无法克服的困难了,这就不需要在这种无法克服的困难上浪费时间了。
不是一切的“困难”都是干扰,也不是一切的“困难”都值得花时间克服。为自己的学习之路制造一些合意困难,提升自己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