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这句话常被男人们用来表达自己对心爱女人的痴心,表明自己愿意为了真挚的爱情敢于赴死的决心。
《红楼梦》里就有一个看起来为了爱情献出生命的男子——秦钟,表字鲸卿,秦可卿同父异母的弟弟,也是贾宝玉最好的朋友。世人都说《红楼梦》是本奇书,曹公取名都有寓意,秦钟即“情种”,暗示他乃为情所困,为情所伤的痴情男儿。事实真如此吗?我看不尽然,且从秦钟的出场开始说起。
《红楼梦》中描绘的人物上百个,但闭上书,随便挑出一个人物都活灵活现,居然没有一个性格与前途是一模一样的,足可见作者笔力惊人,阅人无数。秦钟这个人物在《红楼梦》中虽然只共出现过七次,但七回就已经把一个人物的生命周期全部表现出来,从人物的出场、发展、高潮、到结局。
01 人之初性本善,开始的秦钟是个好孩子
秦钟首次登场是在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警幻仙曲演红楼梦》,贾宝玉到侄儿贾容家做客,乏了想睡个午觉,侄儿媳妇秦可卿请他去自己房里休息,一个老妈子说“哪有叔叔去侄儿媳妇房里睡觉的道理”,秦可卿笑着说“不怕他恼,他能多大,就忌讳这个?上月你没看见我那个弟弟来了,虽然和宝二叔同年,两个人要站在一起,只怕那一个还高些呢?”秦可卿拉出弟弟来,说明没把宝玉当外人,当自己弟弟一样看待,既打消了宝玉的顾及,又堵了众人的嘴。
宝玉从没听说有这个人,就记在了心上,想要见一见。这是曹公惯常“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写法,不过此声非王熙凤出场的叽叽喳喳声,而是名声的声。他通过秦可卿之口说出她有一个像宝玉一般年纪,比他高些,一样性情温和的弟弟。寥寥些字足以引起众人和宝玉的好奇心,掉足了众人的胃口。
第七回才写到秦钟的出场,也是宝玉来宁府做客,秦氏说“今日可巧,上回宝二叔要见我弟弟,今天他在书房里坐着呢,为什么不瞧瞧去?”宝玉听了急急忙忙就要去看,凤姐说“既这么着,何不请进来我们大家都看看”。
通过贾容的口我们了解的秦钟是这样的:生的腼腆,没见过大世面。王熙凤眼中的秦钟是这样:比宝玉略瘦些,眉清目秀,粉面朱唇,身材俊俏,举止风流,似更在宝玉之上;只是怯怯羞羞,有些女儿之态。
从凤姐和贾容的描述中,我们都可以看出一开始秦钟是个腼腆清秀、斯斯文文的男子。
他虽然外貌在众人眼中似乎在宝玉之上,与宝玉又脾气、兴趣相投,但他和宝玉相比,在资源、人脉、名气上有些天壤之别:
第一,阶级不同:宝玉是钟鸣鼎食之家的贵族出生,他出生于寒儒薄宦的清寒之家。两人在阶级地位上有着较大的差别。
第二,资源不同:宝玉拥有金冠绣服,艳婢娇童,他想继续读书都要依靠亲戚帮助,依附在宝玉家的学堂。
第三,名气不同:宝玉是衔玉而生的公子,外面都听说了他的“稀世珍奇”,而秦钟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家公子。
虽然宝玉和秦钟身份地位有着天壤之别,但不妨碍他们一见如故。恨不能早相逢,宝玉当下就有了和秦钟一起入学的想法,那时的秦钟没有风花雪月、云雨巫山的邪念,是个认真读书,求贤若渴的好孩子,他说:
二叔果然度量侄儿或可磨墨洗砚,何不速速作成?又彼此不致荒废,又可以常相聚谈,又可以慰父母之心,又可以得朋友之乐,岂不是美事?
那时的秦钟还是孝顺懂事、积极上进的好孩子,他想在宝玉家学堂读书,为的是安父母之心,得享朋友之乐,不荒废学业,浪费时光。
02 他是怎样一天天变坏的
古人云:欲想毁之,必先与之。电影《夏洛特》里也说过:要想毁掉一个人,必须先让其膨胀。
秦钟在宝玉的帮扶下,又得到贾母等人的喜爱,三天送衣服,两天送金银,渐渐地就忘记了自己是贫寒官宦人家的出生,忘记了家中有一个翘首企盼、体弱多病的年迈父亲,他以为自己从此就可以平步青云、金蟾折桂,变得和宝玉一样尊贵了。
渐渐地他不再是当初那个把读书当作自己最大事业的好青年,他变得骄奢淫逸,喜欢结交狐朋狗友,养出一些精致脾气。虽然顽童大闹学堂一事中,他也受了伤,可是他是罪魁祸首,始作俑者。如果他老老实实本本分分的读书,不去招惹与薛蟠龙阳之好的“香怜、玉爱”,能惹来那些是是非非吗?
本来他来学堂读书的目的是安慰父母之心,不荒废学业,结果他完全违背了初衷,气得姐姐病情加重,至于后来在姐姐尸骨未寒的时候,和尼姑发生关系,气死父亲,自己也因纵欲过度,掏空身体病倒后,方才悔悟。可惜为时过晚,他临终的时候不忘嘱托宝玉:
以前你我见识自为高过世人,我今日才知自误了。以后还该立志功名,以荣耀显达为是!
秦钟的一生从心理学上来说,他的人格变化经历了从“自控型人格”向“自我型人格”转化的过程。
所谓自控型就是能够自我调节、自我控制心理情绪,属于主观与客观良好结合的人,能够合理掌控自己的情绪,表现为意志较强,有所为、有所不为。早期他虽然羡慕宝玉有那么多娇婢美童,但血气方刚、年少而慕少艾的他仍然表现出礼貌与理智,一心想的是求学上进。
自我型人格的特点是:讲究个性,渴望与众不同,追求独特的感觉,恐惧平淡;追求浪漫,充满"感觉",要有"感情"。
他的自我型人格在得趣馒头庵一章中得到最大体现,一边是佛门清净之地,一边还是自己不幸病逝的姐姐,如果他还是以前那个善良腼腆的弟弟,方不会在此时见了青春貌美的小尼姑欲火焚烧,仿佛“色中饿鬼”,《红楼梦》中是这样描绘他的丑态:“好妹妹,我要急死了,你今儿再不依我,我就死在这里。”
此刻的他,完全就是个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下半身动物,完全没有一点礼义廉耻,把平日什么孔孟之道抛之九霄云外,激情和本能释放才能是最重要的。
03 秦钟称得上“真正的情种”吗?
秦钟在馒头庵里得趣,和小尼姑智能儿逍遥快活了三天,没想到本来体质就如女儿般娇弱的他,如今开了荤,受了风寒,虚了体,不到三五日光景,连床都不能起了。这件事告诉我们,没有那金刚钻就不要领那瓷器活。
本来只想做一回露水夫妻,哪里曾想馒头庵里的小尼姑居然动了真情,想和他过一辈子的,听说他病了,巴巴地从城外逃到城里来看他,偏生让秦钟的父亲看到了。
年老多病的父亲,本来苦撑着病体在人世,就是想让孩子们出息,女儿最近病死了,好家伙儿子又这么的不争气,放荡不羁,心思不在学习上,亏得自己还东拼西凑的给他借钱,腆着老脸给他求了个读书的地方,他居然这么不思长进。赶走了小尼姑,老爷子一下子气不打一处来,两腿一蹬,死了。
秦钟见智能儿不知去向,父亲又被自己气死,心急如焚,病情更加严重了,不到两三天就撑不住了。
有人说秦钟是为了追求爱情而死,他和智能儿是一对苦命鸳鸯,就像琼瑶剧里爱的轰轰烈烈的痴男怨女。
果真如此吗?曹公怎么看?
其实《红楼梦》第一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曹雪芹就借贾雨村之言跟我们交代了他认为的真正“情种”是怎么一回事?
贾雨村说:
天地生人,除大仁大恶两种,余者皆无大异。若大仁者,则应运而生,大恶者,则应劫而生。运生世治,劫生世危。
意思就是说这世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大好人,这种人秉承世间正气而生;一种是大奸大恶的人,这种人秉承世间邪气而生。除了这两种人,其余都是庸庸碌碌没什么区别的俗人。
贾雨村还指出:还有一种人秉承正邪两赋之气而生。
使男女偶秉此气而生者,在上则不能成仁人君子,下亦不能为大凶大恶。置之于万万人中,其聪俊灵秀之气,则在万万人之上;其乖僻邪谬不近人情之态,又在万万人之下。若生于公侯富贵之家,则为情痴情种;若生于诗书清贫之族,则为逸士高人,纵再偶生于薄祚寒门,断不能为走卒健仆,甘遭庸人驱制驾驭,必为奇优名倡。如前代之许由、陶潜、阮籍、嵇康、刘伶、王谢二族、顾虎头、陈后主、唐明皇、宋徽宗、刘庭芝、温飞卿、米南宫、石曼卿、柳耆卿、秦少游,近日之倪云林、唐伯虎、祝枝山,再如李龟年、黄幡绰、敬新磨、卓文君、红拂、薛涛、崔莺、朝云之流,此皆易地则同之人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正邪两赋的人,聪明灵秀在万万人之上,但性情乖张不尽人情,看起来又在众人以下。秉承正邪两赋之气的人,生在侯门贵府就是情种,生于诗书清贫人家,就是逸世高人。生于普通老百姓之家,可能成为奇优名娼。
贾雨村这段话是告诉我们,一般人学问不深很可能误会了像宝玉这样亦正亦邪的人物,把他当作淫魔色鬼看待,其实他才是真正的“情种”,看似好色,喜欢往女人堆里凑,他一点也不淫荡,只是单纯的爱好、尊重一切美好的事物,他和唐伯虎、祝枝山是一类的新型人群。
另外,在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中,警幻仙子也曾经将宝玉的“淫”和世人的“淫”区别开来。
第一,世人中的好淫者,不过悦容貌,喜歌舞,调笑无厌,云雨无时,恨不能天下之美女,供我片时之趣兴,此皆皮肤懒淫之蠢物耳。
就是说世上那些淫魔色鬼,喜欢容貌,歌舞,调情都是为了享受肌肤之亲。
第二,而宝玉的淫,更像是我们现代所说的自由、平等、人权。在宝玉心中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他对每一个女孩都尊重,视为朋友,没有任何淫荡占有的想法。
宝玉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情种”,爱一个人就必须尊重她,爱护她,把她放在和自己平等的地位,理解她的思想,尊重她的选择。无论是和林妹妹、薛宝钗这样神仙似的人物相处,还是和晴雯、麝月这样身份低微的丫鬟侍女相处,亦或是和乡下偶有一面之缘的野丫头相处,他始终都怀抱着尊重、平等的态度。
再回头看看秦钟,在贾母房中,他就调戏智能儿,抱着她想求欢,到了馒头庵他又迫不及待地想和智能儿苟合。即使智能儿挣扎,跟他说要出了这牢坑,离了这些人,才依他。可见智能儿是真的把他当作终生依靠的人,她把馒头庵当作牢笼,想早点逃离。从她的师傅唆使凤姐背后收人钱财,逼死好好一对情侣来说,这个馒头庵确实不是个干净的地方,住得不过是一群腌臜泼才。可惜,她将痴情错付了人,秦钟也不是良配,也是个腌臜泼才。
综上所述,秦钟之死不是因为情深不能自已,而是因为风月债难偿,不过是另一种警醒宝玉不要留恋风月场所,重回仕途经济正道的反面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