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010 王稀娟
一本好的绘本,内涵往往有很多层次,无法一下子全呈现出来,得一层一层剥开来读,才能发现惊喜。《玛德琳》就是这样一本绘本。初看的时候,可能会有点小失望,画风粗犷,惜字如金,似乎有些拙劣和幼稚。当我还沉浸在犹疑中的时候,孩子已经被深深的吸引了,才读了一遍,她的心里就住进了一个玛德琳。在每晚亲子共读的时光里,这本书常常成了最后享用的“美餐”——宝贝从小有个习惯,最爱的东西要放在最后享用,可见这本书在孩子心里地位之高。在陪伴她阅读的过程中,我才慢慢感受到这本书的分量,内心充满了欢喜。
每个孩子的童年,都应该有一本玛德琳。这部伟大的作品后面有一个伟大的人,他是路德维格·贝梅尔曼斯。他的人生经历并不顺利,年少时他甚至被定义为一个“坏孩子”,一度辍学,辗转各地。也许正是这段曲折的人生经历,让他的作品与众不同。1939年,《玛德琳》一书首次与读者见面,便获得了凯迪克奖银奖。此后他又创作了一系列《玛德琳》丛书,并最终成为了经典儿童读物。
一部好的儿童绘本,也是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值得一读再读,细细品味。在这本书里,你能看到:
一、勇敢而又淘气的玛德琳
虽然在十二个孩子中,玛德琳年龄最小,但她却是胆儿最肥的一个。带着一群人到厨房里喂老鼠的是她,敢在老虎面前轻轻松松地说:“喵!”的是她,过桥的时候伸开胳膊走桥沿儿的是她。没有人比她更知道,如何让克拉菲老师吓得要昏倒。她就是这样一个女孩儿,满脑子里装的都是奇思怪想,不走寻常路,勇敢、淘气而又充满活力。
二、乐观而又快乐的玛德琳
在疾病面前,每个人都是弱小的,玛德琳也不例外。因为盲肠炎,她被救护车带走了。没有沮丧,没有害怕,她独自一人坚强的面对疾病,快乐的享受住院生活。鲜花萦绕的病房,吃喝都满意,病床还能摇上摇下,天花板的裂缝看起来好像兔子,窗外的鸟儿、树木和天空都是那么美。十天转眼即逝,等小伙伴们来探望她的时候,她自豪的撩起衣服,露出肚子上的疤痕——“看,这是我的可爱标志!”
三、人人都是玛德琳
十二个小女孩,她们排成两排,一起吃面包,一起刷牙,一起上床睡觉,朝夕相伴,形影不离。她们不一样——不一样的发色、不一样的头型、不一样的姿势;她们都一样——一样的表情,一样的神态,一样的期许。她们对好人微笑,对坏人邹眉头,有时候她们也会很难过。当玛德琳生病了,她们就像自己生病一样难受;少了玛德琳,就像少了自己的肢体——所以她们也要割盲肠。可笑又可爱的女孩儿!她们不是玛德琳,她们都是玛德琳。
我们的孩子又何尝不是玛德琳?他们喜欢说反话,他们不规规矩矩走路,他们故意与我们对着干。他们充满活力,富有热情。他们直言直语,爱憎分明。他们有时像天使般惹人喜爱,有时又如恶魔般让人生气。他们勇敢与自由相伴,淘气与冒险并行,乐观是一种天性,快乐如影随形。而我们,有耐心时给予鼓励,不耐烦时总忍不住干预,很难自由的行走在这个界限里。
王菲在写给女儿的歌《童》里唱到:“你不能去学坏,你可以不太乖。”——这是一个妈妈多么深刻而有度的体悟。就像路德维格·贝梅尔曼斯,没有人知道,他也许只是淘气,并不是学坏,他花了多少年才撕掉这个“坏孩子”的标签。所以,就多一份宽容,多一些看见,好好守护孩子这份纯真和肆意吧,因为他们也是玛德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