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李斩棘老师讲课题研究,我边听边对照自己四年前研究的课题。确实有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
记得那个时候,第一次选的主题是“小学语文课堂如何‘动’起来”。后来发现这个课题太大了,“动”指灵动互动,动手动口,动脑动情……有老师的“动”,有学生的“动”,有师生互动,有老师与教材的互动,有学生与教材的互动……于是我请专家帮忙给点意见,他们也说课题太大了,哪一个放学都能做一个课题去研究。
于是我就想,既然这样,就从让学生灵动,让课堂更有趣入手,于是我又提出一个想法:《小学语文课堂植入“实践活动”的研究》,没想到这个课题居然顺利通过导师审核。之所以定这个研究课题,我是这样想的:语文课堂上植入实践活动,就是让学生动起来。这个“实践”当然指的是语文能力的实践,也就是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换言之就是把听说读写的过程活动化、游戏化。为此我结合自己平时的课堂教学实践,又在网上找了大量的资料分门别类,整理归纳,花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终于整出一个立项报告,结果导师说“你这语言上不像立项报告……”我晕,没法过了!我放弃的心都有了!
后来想想,难了就放弃不是咱的作风!于是又找了很多别人的立项报告,揣摩人家的语言,看看类似的内容人家是怎么表述的,还请山东的靳老师帮我修改。终于又过了半个月,我的立项报告终于通过导师那一关了。当然,我们李导师通过了,评审就不难了,人家是有名的严格。
结项报告倒不困难,因为我们平时做就是这方面的事,虽然结项需要更多的数据、材料,但竟然比立项申请还要容易。我想大概是因为我们的课题从日常教学的困惑中来,付诸行动后孩子喜闻乐见,非常喜欢植入实践活动的语文课堂。现在想想,那时候可真是憨大胆,小学一级教师,两眼一抹黑就敢主持课题立项。而且我们组还有一个小高高的组员!
现在如果再做课题,我想做语文课堂上“导读导写”的研究。原因四:
一、理论支撑:课标要求学语文就是要运用,叶老也是:“重读轻写是跛脚的语文”。课堂上我们不光导读的方法去理解,更要有导写的形式来训练运用。
二、专家支持:有我们全国导读导写专业委员会的各位专家,西安师院的徐赐成教授愿意为课题研究做理论指导,热心的李斩棘老师和我女神也会给点意见或建议。
三、自身经验:经历过一次课题研究,已经有了一些这方面的基本常识,不至于像上次一样两眼一抹黑,分不清东西南北。课题确立与申报,还要报告的填写以及各阶段各成员的人物都有了一些眉目。
四、团队配合:我们团队这几位老师都是比较优秀的,均有十年以上的教学经验。而且她们志愿加入课题研究当中。(应该说她们硬拉着我一起做课题更正确一些,哈哈。)
有了以上准备,我想我们这就大干一番,做出点成绩来。能不能做好做成是倒其次,做起码做了得倒点经验,为以后更多更好的研究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