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一生说法,临灭度时,文殊请他再为大家说法一次。
佛说:“我在世49年,又何尝说过一句法?现在你让我再讲授一次,难道我曾经讲授过什么吗?”
禅,正发生于不立文字的拈花微笑。
相传,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当时大众都不晓其意,面面相觑,唯有迦叶尊者发出了会心的微笑。于是,释迦便将这“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道传给了他。
有僧问灵山:"佛祖拈花是什么意思?"
灵山说:"一言方出,驷马难追。"
僧又问:迦叶微笑是什么意思?"
灵山即答:"口是祸门。"
口是祸门者,一落言筌,便成谬误;驷马难追者,若经道破,即乖真实。
所以禅宗传法,每每用无言的方式。
有次众人请惟俨上堂说法,惟俨勉强答应了,可大众刚刚聚集起来,惟俨便一言不发地回房。院主追在后面说:"你同意上堂说法,为什么又急急回房?"
惟俨说:"讲经有讲经的法师,说戒有说戒的律师,我是禅师,而禅是不能讲的,讲了也白搭,这怎能怪我呢?"
顺德问雪峰说:"教门先辈们岂不是以心传心?"
雪峰说:"兼不立文字语句。"
顺德说:"既然不立文字语句,又怎么传法呢?"
雪峰沉默了好一阵子。
顺德于是作礼致谢。
云门文偃也曾效法维摩诘在"说"不二法门时的沉默,有时干脆连"一字禅"也不说了。
相传广主刘王诏文偃等人到宫内过夏,禅师门交游频繁,问讯说法。唯有文偃不与人交往,无言无语。宫内有一名直殿使,看出云门的默然乃是高深莫测的"最上乘禅",遂书一偈贴在碧玉殿上:
大智修行始是禅,禅门宜默不宜喧。
万般巧说争如实,输却云门总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