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天领完新书,中午10岁的浩洋和小伙伴一起午饭,下午一起包书,玩耍,做作业。
我默默地拿起我的电脑,手机,iPad,水杯去隔壁。
我们都需要自己的空间。
10岁的孩子,如果有朋友来,已经不再需要妈妈陪伴,他们更享受那私密的空间。
而近40岁的我,也更喜欢一个人在隔壁上英语课,能够把声音放出来,一个人写文章,可以放着自己喜欢的音乐。
我们彼此享受这份独立。
物理空间会影响心理空间。
小A
小A一家居住环境还比较大,楼上楼下,老人住在家里的一个房间,平时老人多半会在房间里看电视。即使这样,小A还是非常少邀请朋友去家里小聚,不仅自己觉得不够自由,朋友去了也会觉得稍稍有些尴尬。如果有人存在与那个物理空间,即使不见,但依旧是有感受在那里。另一方面由于老人看待事物总是以抱怨为主,久而久之,小A发觉自己的孩子竟然也无形中拒绝了很多尝试。
小B
小B原先一家三口居住在两室一厅,后来由于一方老人生病来上海求医,一家三口居住在了一间小房间,老人每天八点就要睡觉,正值活泼好动年龄的男孩子也不得不压低了声音在家里说话。平日里温柔的小B也觉得自己好像有被压抑的怒火,但又不知何来。小B觉得自己的孩子有点蔫了,说不出哪里出了问题,看到他写的所有期望都是和老人的病有关,或许,孩子简单的期望如果老人不生病,一切又能回到当初有规律有掌控感的生活了。
小C
小C一家和老人住在一起,平日里老人帮忙接送孩子,家里小C教育孩子的时候老人总会插嘴,让小C一直很纠结。为此小C的老公和他的父母讨论过很多次,可是毫无改观。而有时候小C向孩子表达自己观点时,孩子会告诉她这个观点会让爷爷奶奶很不高兴。小C纠结的是孩子的价值观和教育不断被老人在拉扯,对于无法有觉察的老人,那份不自知的打断和他们价值观的植入,更是让小C在心理上充满了无力感。
人和人的界限
物理界限,是指我们处于不同的物理空间,这是易于分辨但有时候难于实现的。
心理界限,粗浅地理解为精神上的栅栏~我多大程度上要拦住你。
物理界限的产生便于实现心理界限。
当年旧上海72家房客的时代,几家人共同一个灶台,要各种精明算计地使用,让上海人被国人集体无意识称为“精明的上海人”,这便是物理空间的狭隘导致心理空间的狭隘。东北黑土地的人热情粗旷,也是由于地域稀广而造就的性格特征。
物理界限的产生有助于产生心理界限。
家庭治疗大师Minuchin认为,在一个拥有健康的亲子关系,边界清晰的家庭中,每个家庭成员之间彼此联结--都对家有一种“归属感”,并且每个成员也各自分离————都具有“独立性”。
而这种“分离”,并非只一种对家庭成员之间互不关心或断绝关系,而是互相尊重彼此作为个体的独立性和边界。
我很幸运,我的父母是我的邻居,而非房客。
关起门来,我的家里即使沙发上堆满了衣服,水池里堆满了未清洗的盘子,他们也不会以打扫的名义冲进我家来帮忙。
平日里即使需要互相沟通的时候,也一定会预约时间,在彼此合适的时候交谈。
我家请客时,会预约妈妈的时间,是否方便;
有时候爸爸想清静时,我们提前沟通,我家即使朋友成堆也会安静地关上门不打扰对方;
更多时候父母家各种亲朋好友聚会,也会尊重我选择参加或不参加(尽管只是一门之隔,但时间是属于我自己的)。
正是这个“分离”的过程,让我们逐渐理解那些是“我”的,哪些是“父母”的,逐渐彼此都获得一种“自我感”。
在我教育自己的孩子时,他们一定是保持沉默。如果他们觉得我的孩子有哪些地方不妥时,也一定先会和我沟通,在我们价值观一致的前提下再去和我的孩子陈述我们的观点,从不越界,从不。
正是这种“自我”,让他们在这个年龄愿意出走度假就出走,不要纠结我们的衣食住行,因为每个人属于自己,把自己照顾好就是人生最大的功课。
或许对于六十多岁的父辈来说,找到自我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只有尝试去寻找哪些真正属于自己,定义自己的生活方式(如和自己的老友们聚会,去花市看花,自己每天听书散步),而不再过着只为了赢得儿女赞许的生活(如帮助儿女照看孩子,帮助儿女照顾生活等),这样的父辈,不仅活出了自己的风采,更是赢得了他人的尊重。
很多人会说,太难了,要改变父辈们的价值观太难了。
其实,不是改变他人,是改变自己与他们的相处模式。没有自我的父母也会影响到自己的孩子,那种无意识的,不健康地全心全意只为孩子付出的关系模式也会造成孩子无视他人感受,这样的负面影响更是巨大的。
这个过程不会很顺利,有时候被认为是“背叛”,会被进行指责和阻挠。而个人如果因为害怕失去家人的支持或害怕独自承担责任和后果而会变的犹豫。
作为一个有觉察的人,上有老,下有小,的确需要肩负起这样的职责。不健康的家庭关系在捆绑了自己的生活之外,也不可避免地束缚了老人和孩子的生活。
就事论事,不带情绪地表明自己的感受,温柔且坚定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想法,在尊重对方的基础上,清晰地表达出来,绝不动摇。
我们需要尝试给父母看,在家庭关系上更成熟的相处模式是怎样的。
当然这份独立和界限是建立在自己也要避免总是向父母寻求意见或帮助,我们不能要求他们对我们有求并应,那么依赖他们又想着独立,那与自私又有何差别?
我们也更多地需要找到自我,不仅是作为父母,更多的是作为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