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读到了大学,就必然经历过几次毕业。
幼儿园毕业根本就不记得。
小学的毕业似乎没有太大的感觉,因为小学同学大部分也将上同一个初中,要好的同学三三两两拍拍合影,男女同学依旧打打闹闹,小学就这样结束了。
记得临近中考,班里反而了没有埋头学习紧张备考的氛围,而是开始偷偷做一些放肆的事。历史课和思想品德课上,谈恋爱的坐到了一桌,还在追女生的托人传纸条。我和同桌在课上交流转笔技巧,用我们起的诸如“Black”“Green”这样的代号谈论男生,或者就着阳光观察英语老师的唾沫星子落在了谁的课桌上。班主任找我谈话,要我注意“和同学之间的关系”,我还是继续早恋着。学校禁止交换同学录,我们还是把同学录藏在课本下,写了一些幼稚的真心话,再从书桌下交换。那段时间,男女朋友成得快分得也快,打架斗殴的事也频繁了些。相比于离别的感伤,毕业前一个月的放肆更让我难忘。每次提起来,都会联想到盛夏肆无忌惮的燥热。
离校的那一天,语文老师讲着讲着就哭了。班主任给班里每人买了一个红色的垫板,说考试时图个好彩头,后来这位一米八几的男老师也哽咽了。我不记得自己当时怎样哭的,但一直记得放学后一起乘班车的男同(peng)学(you)把头埋进双臂,所以哭声是闷闷的,我在他后面的座位,只看得见整个后背都在抽动。
高中毕业,是离校时书包装的满满的,还要左手一个手提袋,右手一摞捆好的书;是穿着整齐的班衫,和不管是一直玩得很好还是没有过多交集的同学合影一张又一张;是放榜后一家一家地参加升学宴,约好了大学到彼此的城市玩。说起来有些感慨,高中有几个玩得特别好的男同学,和女同学们的关系也不错,毕业的时候我们相互拥抱,对未来充满期待。可是到现在还经常联系的同学一只手就数得过来,情分似乎只能在朋友圈点赞上体现。
大学,我看着别人毕业。毕业真好,搞定好一切可以出去浪;毕业真好,可以拍美美哒毕业照;毕业真好,可以结婚。如果生活日复一日,我们难有情感波动。而毕业让生活将要发生一些重大的变化,当对未来的期待和对未知的恐惧交织时,情感会格外敏感而丰富。我想尤其对于即将走入社会的学长学姐来说,更加不舍的是以后难得感受到的校园的单纯吧。
早上到楼下的小卖部买茶叶蛋,小卖部的大叔在外面和宿管阿姨说话,他说自己拿吧,我就自己舀了一个茶蛋然后自己扫码付钱,大叔始终也没有进屋。我从厕所出来刚好踩在宿管阿姨刚拖过的地上,她轻声说:“小心啊,别摔着”。去修自行车,大爷详细地跟我说车为什么会有毛病,要我以后注意什么什么。这些只是我最近一周的小瞬间,我相信四年中会有无数这样的时刻,让你觉得校园中的信任和关爱那么温暖。
也许是我冷漠,围观了专业毕业晚会和学校毕业晚会,看充满朋友圈的毕业感言,并没有那么感动和感慨。前天,一位学长在鹏翔门口弹起吉他唱歌,看到拉着行李箱走出大门的学生,就大喊一声再见。后来,他的同学们拖着行李箱过来了,他们拥抱,痛哭,咒骂,唱歌,最后又说得开怀大笑。这时候我知道,毕业不是一次疯狂的旅行,不是一张张创意的毕业照,不是酩酊大醉和满地酒瓶,只是现实。是朋友同学各奔东西,是要适应新的环境,是明明难过还要笑着离开。
大四会过得很快,感觉自己很快就要毕业了,到时候,请告诉我应该怎么哭。最后,很喜欢的一句歌词:让我们干了这杯酒,好男儿胸怀像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