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版《深夜食堂》里有一个桥段是老板痴迷听完奇奇的歌声之后顺口问出:
“你在唱歌的时候,你当时是什么感觉呢?你在想什么呢?”
奇奇反问:“那你,做菜的时候会想什么?”
老板答:“我什么都没想。”
而后恍然大悟,原来当你喜欢一件事情并为之心甘情愿去做的时候真的可以是什么都不想,就是这么简单!
小时候我很厌烦作文课,也最害怕写作文。每次都是火烧眉毛了才哭哭啼啼东拼西凑交差,但是经常还被当做范文,这也许为我日后喜欢写作涂上了浓重的一笔吧。
那时太重视考试成绩了,再加上成长环境,除了教科书根本就找不到任何课外书填饱满足一下空虚的期盼。
到高中后随着环境的变化,如刚逃出鸟笼般对花花世界充满各种好奇的我们开始如饥似渴的翻阅着一本本书籍。
幸运的是我们语文老师有很多藏书,而他毫不介意我们这群如狼似虎的疯狂借阅,让我们能在有限的资源下享受到了更大的世界,引领我们跨入一个个新领域。
尽管时隔多年,仍深深记得有一次因为没有背诵完古诗被破天荒罚站一节课的情景。虽然不记得是哪首诗歌了,但不会忘记是老师让我第一次放空感觉,那堂课什么都没有想,也没有听进去一个字。
对于古诗从来都是囫囵吞枣,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那次罚站后渐渐地我开始喜欢上了揣摩诗歌,并不仅仅是字面的意思,开始朦胧懂得一点点意境,零星领悟到一些所谓的诗歌灵感!
上大学后现代诗歌开始与我形影相随,曾经有一段时间,桌子上洒落着灵感带来的一首首诗歌,那时候写诗歌变得和吃饭睡觉一样自然。
突然觉得这样写写自己的小情绪反倒是找到了一个宣泄的出口,就像黑洞攀爬出的一株植物,向着阳光努力生长,从此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沐浴着不一样的温暖。
当文字从笔下汩汩而出时,什么都不想,就任凭文字一个一个喷涌而出,收笔满心鼓舞,无比轻松惬意。
当初申请公众号就是想鼓励自己再次拿起笔找一找失去的灵感,哪怕读者只有一个我也要坚持弥补一下曾经荒废的时光。
也许是很久没有思考脑子僵化了,也许是太久没有输入头脑荒芜一片,感觉思维乱哄哄的什么都写不起来。也许设定目标会有所成效,于是我开始强迫自己一定要在2017年上半年拿到原创和打赏,下半年争取有人喜欢转发链接。
当3月份拿到原创和打赏之后我却不敢再写下去了,每次写就会想是否会有人读,什么时候才有人转发……,生怕辜负打开文字的那些人。于是又开始停滞不前,看着别人的文章不断被各种大号转载,我越是着急越写不出,写写删删,后来都不愿再打开自己的公众号。
但是内心压抑的痛苦始终无法释放,有一天无意中看到董卿说:“我喜欢莫泊桑的那句话,生活不可能像你想象得那么好,但也不会像你想象得那么糟。我觉得人的脆弱和坚强都超乎自己的想象。有时,我可能脆弱得一句话就泪流满面,有时,也发现自己咬着牙走了很长的路。”
也许我正是失去咬牙一个人走路的勇气,这段路也许很长很长,但是我太需要坚强一下了。
渐渐地每当敲击键盘时,又开始慢慢找到那种轻松输出的感觉,原来什么都不想才是最好的写作状态。
当构思好框架之后,旁征博引或事例支撑查找好资料,就无需顾虑粉丝、无需考虑阅读量,更无需思量投稿,只是单纯写下来,等输出结束,回头再细细思索这种感觉真好!
掺杂太多功利性目的抑或急功近利只会适得其反,写作其实也是一条漫长的道路,开始很容易,坚持写下去很难。有时写文字就像与另外一个自己对话,写着写着就会遇到更好的自己!
于一个歌手而言,什么样的歌声最感动?当他与舞台和观众融为一体,只是单纯唱的时候,他,什么都不想,歌声就是最响亮的长情告白!
于一个厨师而言,什么样的菜肴最美味?当他与锅铲和食材不分彼此,只是单纯做饭的时候,他,什么都不想,杯盘皆空就是最成功的回馈。
于一个写作爱好者而言,什么样的文章最火爆?当他与文字和读者心有灵犀,只是单纯创作的时候,他,什么都不想,共鸣就是黑暗中出现的那道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