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上参加多维好家长研习班第三课啦!
今天我们一起讨论关于“手机”的话题,您是怎么看的?
接下来,跟着大象老师的步伐,一起开启讨论模式吧!是什么成就了“手机”的地位?
手机的功能日益强大,从“通讯工具”逐渐成为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设置成为了许多人的“掌中宝”。
为了提升学习的效率,很多学校也会布置一些“线上课程”,让孩子在手机、电脑等终端进行操作。
但这些便利似乎也为很多孩子设置了“机会”——手机游戏、上网聊天……逐渐沉迷其中,似要与手机“同生共死”一般。
渐渐地,看着“无法自拔”的孩子们,手机似乎也成为了继电视机、电脑之后第三大“学业敌人”。
曾经和现在的“头号公敌”
您也曾和孩子一样难易抵挡诱惑
是什么让孩子沉迷手机/游戏?
1.缺少父母高质量的陪伴;
2.逃避现实生活和学业上的压力;
3.团体影响及现实依赖:社交+游戏+娱乐;
4.生硬地制止而引发的反效果。
是什么吸引了孩子们?
1.迅捷的反馈系统→充满动感的音效、及时的反馈、可预见与可视的操作
转变:孩子成功时的认可,失败时的鼓励,疑惑时的解答,……您都能一一及时反馈吗?
2.贯穿的奖励机制→每一阶段都可以获得奖励,最终获得满足
转变:给孩子有边界的奖励、非惩罚性限制(适用且可行的承诺与奖励)。
3.保持在线状态→游戏在线,思维也在线
转变:您和孩子都应该保持在学习状态,互相鼓励就是动力。
为什么斗不过手机(游戏)?
游戏集结着数以百计的工程师心血,自然是让众多人难以抗拒。在虚拟的世界里成为“英雄”,是让很多人无法拒绝的一种感觉。
“曾经以为我可以拒绝,但是为了走进孩子而尝试后,我也开始爱上了它(游戏)。”大象老师也表达了对游戏的态度,但是玩游戏不该是一个人的“单打独斗”。智能手机为什么会让家长把它放到了“天敌”的位置?
1.阻碍孩子身体的发育:身姿变形、视力下降、颈椎问题、诱发疾病等;
2.注意力分散,成绩下降;
3.性格内向,易怒;
4.容易受骗,盲目攀比;
5.亲子关系疏离,矛盾冲突多。
但是,您却没有正视一个问题:既要“以身作则”,也要“以身试法”。
以下检测条款,每个一分,您能拿几分?
1.对孩子说出的所有“不准”,自己也能做到;
2.对孩子的管理,能够做到以下要求:提前达成协议并相互监督;控制使用时长;选择健康内容;规定适合场合。
3.时长带着孩子做活动,转移注意力:做游戏;做运动;做家务等;
4.引导科学运用智能手机:做会学习的低头族(参加线上课程);建立学习小组(相互促进);鼓励孩子运用新媒体策划公益活动(引导与参与)。
5.成立家教微信群,充分利用社群力量。
修炼进行时,“以身作则”,能够让孩子逐渐认同你,而“以身试法”,会让你与孩子拥有更多的话题!
吃鸡 舔包 偷塔 伏地魔 落地成盒 补刀……
这些名词您知道多少?反思一下,您与孩子的话题少了多少?
很多事情只有亲身接触,才更有发言权,跟孩子一起玩手游,相互监督,相互促进吧!
我们都曾短视得只看到不好的一面,手机让孩子迷恋的原因,最终还是源于家长的不理解与少陪伴。
说的好听,不如做的漂亮!
从今天起,陪孩子“玩”起来吧!共同监督,才能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