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下文明确规定,IPAD、手机不能进教室,因为孩子近视眼太多?孩子完全是因为IPAD、手机才得近视眼吗?《柳叶刀》杂志发表文章认为:学生近视的主因是户外活动时间太短,日晒太少。由此可见,如果学校不改革课程结构,家庭不改变生活方式,以大力增加户外运动,减轻学生学业负担,那么降低近视率的希望是不大的。
教室里该不该用Ipad,这不能是教师根据需要而选择吗?
有学校明确规定,孩子必须站着吃饭,节省时间;孩子必须控制膀胱,少上厕所,节省时间。
这样控制下去,是不是该在脑子里装个芯片,控制学生不能在教室里天马行空“遐想”、“走神”?
有地方教育主管部门明确规定,教室编排座位,必须遵守规定1,2,3,4,5…某某教育厅下文要求全区中小学教室门口设置统一的班级信息牌。
你教育局(厅)该干什么事你自己不清楚?保证教师按月发工资、教师培训经费到位、学校设施设备到齐……一个政府部门管学校管到教室里去了?!不要因为是个官,就认为“管”,是教育局的唯一职责。
须知,教育不是生产人的工厂,是生成性的、需要互助合作的学习场所,越专业的学习共同体,越需要人的自我激励,所以教育和学校体系需要高信任,低管控,多元化,让教育者可以成为有效的创造者。
而当下这种“瀑布式”无缝隙管理,权力太过“无限”,也太缺乏智识。智识,是智慧与见识统一——对世界正确的认识,对人与物(金钱与权力)的合理安排,知道什么是常识,什么是决策。有智识的人,至少不会相信什么救世主,自己也不会扮演救世主。有智识的人会清楚,模型、文件越写实,可能效果越差,数学家称之为“过度拟合”。所以,有智识的人,至少比较谦虚,不会妄想自己能一手遮天,下个文做个顶层设计,就能管理好一切。
我希望教育工作者(含教育领导)和父母,都拥有一种情怀,叫“有限”——任何事情都要有个限度,过分追求极致,反而不一定是好事。
这一点的逻辑是:
第一,你根本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厉害,也没有那么重要;
第二,你根本没有你想象的那样全才,掌握所有信息或知识(技能);
第三,任何人不是工具,只会“执行”。
一味求全、一味求多、一味求大、求唯一……是这个短缺时代的特征吗?
承认自己“有限”,尊重他人的“有限”,至少这种情怀,不会通过各种激励或其它外控手段,让人活得仅仅更有效率,让人把事情做得无限正确。这一种“有限”的情怀,是需要智慧的,不是什么“做大事”的智慧,而是“不做大事”的智慧。
人都是有自由意志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欲望和梦想,人,不可能只是棋子。须知,人们用来对抗无穷多的,同样也是无穷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