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模糊图片”之所以火爆,是因为它占尽“天时、地利、人和”。
I.天时:时间点合适
该活动日期是2016年1月26日,腊月十七,正值春节前夕,迎来送往维系感情的需求旺盛,“红包”主题非常应景
II.地利1:产品又傻瓜又有趣
a.易操作
入口清晰,指导语清楚,用户唯一需要做的就是选一张自己想po的照片
b.参与门槛低
从需要的技能难易角度来讲,写短文(e.g.微博)比写po长文(e.g.博客)容易,拍照比写短文容易,不要求审美能力的拍照比要求审美能力的拍照(e.g. “朋友圈旅游摄影大赛”)更容易。
“朋友圈模糊图片”恰恰就是不要求审美能力的拍照,拍好了可以说是匠心独具,拍差了可以说是娱乐大众。只需要一部带摄像头的手机就可以参与,而这基本是当今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了。
c.有趣好玩
这是一种以往转帐红包/拼手气红包/口令红包都不同的全新方式。用户可以一对多、主动发起讨红包的行为,虽然在节庆期间也可以不以过节为目的要/发红包,改变了红包必须是单向的、和送祝福相联系的刻板印象。
d. 激发了用户的好奇心理
用户习惯了在朋友圈看到各种清晰的美图,突然在清晰的图中夹杂着几张马赛克图,他们会很好奇这些图到底是什么,好奇心累积到一定程度会付钱看图。
III.地利2:用户基数大
根据2016年1月数据,微信平均“日登录用户”为5.7亿,活跃率为76.33%,居移动app活跃度排行版首位(数据摘自艾瑞咨询《中国APP活跃用户排行榜TOP400(1月份)》)。
在这样用户庞大而活跃的平台上发布活动,效果火爆并不在意料之外。
IV.人和:满足用户的社交需求
根据李教授的“社交币”理论(见文章《为什么你会写自嗨型文案》),产品除了为用户提供金钱刺激以外,还能够通过帮助用户完成社交过程中的某个任务,为客户实现社交关系的提升并收获情绪价值。这种作用被李教授称作提供社交币。
社交币分为五种,这几种都在“朋友圈模糊图片”活动中得到了体现。
a. 为用户提供了谈资
用户(包括各种大V和公众号)可以以各种角度去谈论这件事:
研究互联网的人可以谈论一下新的产品模式;
清高不屑于参加的人可以发个评论说自己不玩这么幼稚的游戏
研究法律的可以讨论一下涉黄(把淫e照片打马赛克吸引用户发红包牟利)被抓的几率有多大;
没什么特别观点的人也可以说“看来我的近视又提高了,眼都花了”来幽默一下
b. 为用户提供表达自己的机会
以往不好意思在朋友圈发自拍的用户,这次活动为他们提供了契机,他们可以用“参加活动”来催眠自己,尽情晒自己平时担心被其他人说“矫情”“爱嘚瑟”而发过的照片
c. 变相的为用户提供了“帮助”的机会
有些用户其实对看别人的照片没有太大兴趣。但临近春节,以参加活动为契机发个红包,对于他们来说是可以接受的
d. 为用户提供了展示自己形象的平台
用户通过参加一种全新的发红包活动,展示出“乐于尝试新鲜事物,热爱生活
”的形象
e. 激发了用户的攀比心理
人与人有相互比较的需求,所有人都想知道自己在朋友当中是什么位置。通过po照片收红包,可以让他们了解到自己到底是交际花,还是无人问津的壁花
其中某一个晒出收到的红包总额,可能会激发其他人更疯狂的po照片求红包,周而复始,刺激产品的活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