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在标题上一再强调大家别看这篇,完全是出于想要让大家心痒难耐点开这篇文章的目的。这是我在《自控力》中学到的一招,便借用过来抖了个机灵。
科学家们在对自控力的研究中,发现了一个很奇妙很讽刺的现象。我们当然能分辨出自己的行为想法哪些是好的哪些不好。但是当我们的脑海中诞生出消极的想法时,我们自然也会想要压抑这种想法。然而让人恼火的是,每次我们越是压抑它,它在脑海中就越是清晰。
当我们在超市购物时,考虑到自己的体重,会避开巧克力这样的高热量食物。但是如果从一开始就什么都没想还好,一旦“不选巧克力”这个念头出现在脑海中,我们越是一再严肃告诉自己“不选巧克力”,越是到最后脑子里全是巧克力。最后悲哀地发现,结账后的购物袋里还是躺着巧克力。
于是,在沮丧、内疚、自责中,我们更加失去控制,于是更可能一到家就将巧克力吃了。然后更加沮丧更加内疚,而更为低落地情绪愈加削弱了我们的自控力。
有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真的控制不了自己不去想什么。那些脑海中的想法,就像是一个个充足了气的皮球,我们越是用力地把它往下拍,它反而跳的越高。
记得小时候玩游戏,总会出现这样一个让人无语又绝望的情景:有个关卡总是过不去,虽然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哪里,但是每次玩到这个地方的时候,每次都会提醒自己该如何如何做,但实际上却再一次做了相反的操作,再次败北。
有些在某些场合容易紧张的朋友,在考试或者面试的时候,一再告诉自己不要紧张,但是当事情来临的时候反而更紧张了。
戒烟的朋友看到香烟或者是别人抽烟的时候,下意识告诉自己,我要戒烟,不要抽烟。然后努力的想要抹掉自己脑海中抽烟的想法,努力地想要将自己的注意力引向其他地方,最后发现想要抽烟的欲望反而更强烈了。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韦格纳认为,这是由于,大脑在执行“不要去想”这个指令的时候,会把这个指令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我们且叫它“操作”,而另一部分且叫它“监视”。
当我们有想要减肥不要卡路里这样的想法时,“监视”就会标记出对这个想法有危险的东西。比如:“报告,前面有巧克力,危险!”而“操作”就是我们依照“监视”给出的信息,规避这个危险。
但是,这个系统的漏洞就是,“操作”是需要能量维持的。当我们状态很好意志力还很强的时候,我们当然可以自控。但是当我们的意志力不足以“操作”的时候,“监控”仍然在一遍又一遍地标记,这无异于在我们脑海中将诱惑一次又一次的摆在我们面前,增加我们失控的风险。
这就是为什么,当我们试图去压抑自己的情绪或欲望的时候,反而会起到一个相反的效果,反而会更想做自己不想做的,情绪和欲望反而更加强烈。
然而很少有人能够意识到这一点,我们只会觉得自己的意志力太低了,并且暗下决心,下次一定要控制住自己。然而,我们越是注重这件事,“反弹”的力量就越大,我们就越难以控制自己。
那么,有什么办法能改变这种言不由衷、背道而驰的现象呢?
办法就是:由它去吧。
既然我们控制不了自己的大脑,既然我们越是压抑,它反而反弹得越是厉害,那我们只有放弃自己的对大脑的控制,任由它去吧。
这还真是讽刺,自控的良方竟然是放弃自控!
如果我说到这里就完结了,我怕有些朋友会打死我,我想有必要和大家讲清楚什么是“放弃自控”的自控方法。
放弃自控并不是说让大家任由欲望的驱使。
“算了吧,反正也控制不了,越抵抗反弹越厉害,那就不要挣扎了,反正都没有意义。”
并不是这样的。
我们确实控制不了我们脑海中的想法,但是我们可以控制自己的行为啊,想法如果没有付诸于实际,就没有任何意义。
我们有时候会有一种做某一些不好的事情的冲动。而我们知道这件事情不好,但是当我们每次想要从大脑中驱逐这种想法时,这个想法反而愈加坚定。我们会错误的认为,这就是自己想要做的。
其实不是的。
我们首先要清楚,我们大脑中所有的想法,并非都是自己想做的。我们可以任由自己的大脑各种想法纷至沓来,但是我们在行动之前需要理智地去思考,自己想要的其实到底是什么。
而我们允许自己胡思乱想时,我们就不会受到“越压抑、越反弹”这样的效应的折磨。这就防止了我们一遍又一遍地去加深诱惑在脑海中的印象,也就降低了我们失控的概率。
同样的,当我们感觉到烦恼和愤怒的时候,越是压抑这种情绪,我们越是会感觉这种情绪反而更加强烈。这时,我们要做的不是压制自己情绪,而是接受这些情绪,尝试观察自己的身体是如何受到这些情绪的影响的。
当我们观察到,我们的心跳会因为这些情绪而加剧,我们的呼吸会为此而变得急促,我们可以让这些情绪随着呼吸慢慢地自然消散;而不要让冲动支配自己的身体,作出后悔的行为。
但是,有些朋友会说,我即便接受自己的想法和情绪,但是我还是控制不住自己想要抽支烟,这对我戒烟并没有意义啊?
就像所有的新的自控方法一样,“放弃自控”的自控方式也是循序渐进地。
当我们想要抽烟的时候,我们并不是要努力地压抑这种想法,也不是拼命地强迫自己去想别的事情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我们大可以训练自己接受内心的想法,直面挑战。
我们可以理性地观察自己。哦,我是在这个时候想要抽支烟的。这个冲动是哪里来的呢?我抽烟的动机有哪些呢?有哪些东西会引发这个冲动呢?我希望从香烟中获得什么?
我们可以拖长取出香烟,点上烟这一系的列动作的时间,观察自己每一步的反应。
而在点上烟之后,我们可以问自己,我们实际得到的是什么?和之前所希望的是一样的吗?以及我们多长时间会抽一次烟?在什么时候会抽烟?
在每次抽烟的时候都进行一番自我观察和理性的分析,会比我们一味地压抑自己抽烟的想法要有效得多。我们可以使用这样的方法,逐渐减少自己抽烟地频率。
不管我们对什么上瘾,我们都可以用这种方法,去尝试训练自己驾驭冲动,而不是一味地企图否定这种感觉。
去感受自己的感觉,感受冲动是怎么增强的。我们要勇敢地面对冲动,研究它,了解它,而不是每次都畏之如虎,落荒而逃,却起不到好的效果。
如果最初的时候我们还是点上了烟或者坠入了诱惑之中,那也无需灰心,这并不是意味着这个方法就是无效的。我们要通过每次有意识地自我训练,一步步加强我们对自身冲动的了解和把控力,那么我们就可以成功。
总而言之,当我们面临欲望的诱惑时,我们不要和它对着干。我们要理解“反弹”效应,承认并接受自己的欲望。只是,我们不要付诸行动。我们要始终记得一时的冲动并不是自己想要的,我们要清楚自己的目标到底是什么。
《自控力》中有一句话总结得非常好:对内接受自我,对外控制行动。
这就是自控的范畴和意义所在。接受自己胡思乱想并非是放纵,而借此控制自己的行为才是自控的目的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