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会利 焦点讲师班五期 洛阳 坚持分享第1082天《劝人有法》2019.10.25
今晚是嵩县焦点小屋第37期读书会,其中谈到咨询师与来访者的合作问题,有一点讲到,咨询师需特别注意,千万不要太受到转介者的期待影响而变得躁进,或者处于一直要当事人遵照转介者目标的立场,因为这很容易让当事人更坚信咨询师是转介者的盟友,或是“官方派来间谍”或“转介者打手”。
这段话讲的是咨询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比如一个不上学的孩子被父母带着做咨询,孩子往往已经很讨厌聊关于上学和学习的话题了,但是父母希望的是通过咨询让孩子赶快返回学校,所以对咨询师提出的要求也就比较急切。当然,有经验的咨询师一般不会轻易答应父母的这些要求,因为欲速则不达,一个孩子如果到了厌学的程度,那么问题往往不是表面上看起来的那么简单,很可能背后积累了很多问题,或者真实的原因被隐藏了起来。而且孩子之所以会到被带来做咨询的地步,也一般是家长、老师、亲朋好友等劝了一遍都没有用,家长实在无奈才带孩子咨询。而经过很久的狂轰滥炸之后,基本上已经由最初的疲于应付变到十分反感了,毕竟大部分都是父母的“说客”,说的话无非也就是讲道理或者和父母站在同样的立场上说。
所以,对于孩子来讲,所有人关心的看中的都是他上不上学,有没有好好学习,以后会不会有前途。很少有人会真正关心他到底是怎么想的,他到底受了什么委屈,他究竟想要什么,虽然所有人的出发点也是好的,可是大家看不到他这个人本身才是最需要被关注的。于是他关闭了自己对外交流的通道,宁可把自己封闭在自己的世界中……
此时,若咨询师能够慢下来,试着去听听他的故事,平心静气的接纳他人本身,让他有个宣泄的机会,那么他还有可能和咨询师聊下去。相反,若是咨询师和他的父母们一样,说相同的话,做相同的事,那么他怎么可能愿意合作?
不仅咨询中是这样的情况,回到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的劝别人却出力不讨好也是同样的道理,我们只是充当了别人的说客,却没有考虑过当事人有自己的难处,也需要被理解和看到,所以最终劝人不落好。倘若我们能够先倾听一下对方的心声,而不是先入为主的带着感情色彩去劝说,或许我们才能真正找到打开他们双方彼此的心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