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呜呜——我把我妈妈杀了,我竟然把我妈妈杀了!”我妈妈杀了!
看着视频里这个16岁的女孩子,为了向父亲要5万块钱去体校就读,竟然趁母亲去给她做饭之机将母亲控制起来,起先是锁在屋里可以自由行动,后来因为发现母亲在偷偷地给外面的父亲传纸条,就把母亲五花大绑地绑在一个椅子上。因为父亲迟迟不给她钱,她便断了母亲的吃喝,还用电棍和甩棒击打母亲。四天后导致母亲脏器功能衰竭不治而亡。
被批捕后的她面对讯问,很后悔对母亲做出那样的事。还说如果死的是爸爸她绝不后悔。她说她痛恨她爸爸,控制妈妈不过是为了报复爸爸,让他感到痛苦。她没有想到母亲会死。痛哭失声的她不断地重复着那句话。
等她心情慢慢平静之后,问她既然对爸爸恨之入骨,为什么却对妈妈下手时,她的回答是:因为妈妈总是站在爸爸一边,有时本来母女俩商量得好好的,可是转过身去,妈妈就成了爸爸的代言人。这让她觉得自己格外孤单。
最后,当问及她为什么如此痛恨爸爸时,女孩子说是爸爸切断了自己与外界的所有联系。后来好不容易结识了一个叫张南的朋友,父亲又从中横加干涉。导致她一个可以说心里话的朋友都没有。于是一气之下离家出走,在离家不太远的一座小城打工。可是忽然有一天,父亲和一个穿着迷彩服的陌生教练把她从小店里抻出来,塞进一辆汽车里。毫无心理准备的她本能地反抗了几下,顿时遭到教练一顿猛扇。这辆车一路向南,直接把她带去一家特殊学校,开始了噩梦般的生活。
是她的叛逆,父亲对她交友的百般干涉,在她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的情况下就把她押往某学校进行所谓的特殊教育,而母亲又总是站在父亲一边,没有自己的立场。诸多原因交杂在一起,共同造成了这起惨剧。
现实生活中,的确有些父母因为太爱自己的孩子,担心孩子被别的孩子带坏,恨不得把孩子放进真空里。让孩子永远生活在真空状态。作为父母,这样的焦虑是可以理解的。可是如果孩子无论跟谁在一起,都要时时刻刻地跟踪、追问,从而制止孩子与之正当交往。迟早会引起孩子的反感、叛逆甚至敌视。因为几乎每个孩子都需要保有一块属于自己的私密空间,父母看得越紧,她的叛逆心就越强,心也就离父母越远,甚至拒绝与父母交流。视频里这个极端事例,就告诉了我们这个道理。
02
前天又看到两则新闻,一则新闻说的是,一个18岁女孩,因为父母逼迫自己嫁给一个30多岁的男人,选择喝药自杀,以示反抗。结果因为喝的剧毒农药“百草枯”太多,而不治身亡。
另外一则新闻也跟逼婚有关,说的是一个31岁的男子,因为想去南方打工被母亲百般阻拦,不让其外出,并要他在家乡成婚,在附近找份事情做。男子无法脱身,遂无情的将母亲用刀捅死,而后奔逃。
每次看到类似的新闻,我都怀疑这些逼婚的父母是从封建社会穿越过来的。都什么年代了,还陷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权威里不能自拔。仿佛孩子从出生那天开始,就成了自己的私有物品,自己想怎样处置就怎样处置。还美其名曰为了孩子好。只要觉得是为了孩子好,就觉得自己无论怎么做都是天经地义的。从日常的吃穿住行,到就读学校与交友,无不是按照自己的标准去要求行事(还有那些孩子稍有反抗就家暴孩子致死的家长),一直到孩子娶妻生子,甚至隔代的教育都得自己说了算。恨不得一辈子都把自己的孩子当作婴儿呵护。
然而,大多数孩子却并不领情,矛盾重重的结果是家无宁日。无论是18岁女子被逼婚,自寻短见;还是31岁男子被逼婚捅死母亲,都是因为家长没有意识到孩子是个独立的生命个体,有属于自己的思想。而把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强加在孩子头上。如果孩子懦弱,就会忍气吞声,一辈子郁郁寡欢。如果孩子性情刚烈,不愿屈从,就发生了无可挽回的悲剧。祝英台被逼婚,选择了与梁山伯“生不同衾死同穴”的方式,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焦仲卿被逼婚,与刘兰芝双双殉情。
当逼婚逼出人命后,除了“悔不当初”这一条路可走再无别的路可走,落得个白发人送黑发人,悲惨至极的结局。
03
作为家长,有时你认为的“为了孩子好”,实际上对孩子是一种伤害。
在孩子最需要朋友的时期,你实时跟踪,限制它与朋友交往,而自己因为工作的原因又极少陪伴,就会引发孩子的叛逆或厌恶。甚至拒绝与你沟通。
在孩子最需要陪伴的时期,你选择远离家乡去外面打工,让孩子成为留守儿童,你以为有了钱就可以摆平一切。可实际上并非如此。你错过了孩子最需要陪伴的时期,以后再怎么想挽回也挽回不来。
在孩子最需要鼓励的时候,你骂他真笨,真没用,就会在孩子内心深处埋下自卑的种子,然后在学校里被老师和同学边缘化,成为可有可无的存在。
在孩子想跟自己的心上人走进婚姻殿堂时,你因为孩子对象不入自己法眼而横加干涉,棒打鸳鸯。孩子即便没有做出极端的举动,也会闷闷不乐过一生。
其实每个人,都需要对自己的选择和行为负责。父母是,孩子亦然。为什么不放开孩子的手,让他们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非要提前给他画好圈子或轨迹,要他按照自己的设计去生活呢。作为家长,我们不能自私到只要自己满意,就不管孩子的死活。真正无私的爱,是我们因孩子快乐而快乐。
我们培养的是人,不是巨婴,更不是机器!我们就是再能耐,也管不了孩子一辈子。不能替他们生,也不能替他们死。
就像黎巴嫩“艺术天才”纪伯伦诗中所写的: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通过你来到这世界,却非为你而来。他们在你身边,却并属于你。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