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1700字,预计阅读时间8分钟。
1
为什么很多人接受不了批评会马上暴怒反驳,因为大多数人心理有着习惯性防卫机制,他们不能很好的区分“我”和“我的观点/行为”,当开会的时候同时批评你说小饭你的项目做得太烂了,你的第一反应不是去思考这个项目是不是很烂做得对不对,而是觉得他在针对我。把他人对你观点行为的质疑理解为对于本人的质疑,是激发习惯性自我防卫的原因。
要改变这种状态就要明确“我”和“我的观点/行为”不一样—我的成长来自“我的观点/行为”的改进提升,别人对我“观点/行为”提出意见,正是我们能够从不同角度获得启发和成长的机会。
2
发现大牛们都在谈相同的原理,只不过是表述方式些许不同.
他们都谈到的书:《穷查理宝典》、《自控力》、《第五项修炼》、《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等等,以及对于乔布斯,巴菲特理念的推崇。能够判断他们共同的一手知识源头就来自于这些书启发的灵感。
3
很多细节一次读过后给忽略了,只有反复阅读结合上下文才能够发现落下的内容
罗振宇在奇葩说分享的职场箴言:做大概率会赢的事,不要管每件具体的事的具体成果;没有任何道路可以通向真诚,真诚本身就是通向一切的道路。
这两句话一直没有真正弄懂,重读《好好学习》居然看见了相同的句子,结合上下文有些新的理解。
一句出现在描述人脉价值的部分,在提到如何和弱关系朋友1对1沟通上,成甲谈到成为好朋友的核心就是价值观的认同。人品好才是真的好,最后才是沟通技巧。真诚永远是赢得别人信任的好伙伴。没有什么道路可以通往真诚,真诚本身就是道路。
第二句做大概率会赢的事,不要管每件具体的事的具体成果,这句话是书中讲概率论这个话题的时候,成甲指出生活中的决策都是概率分布的,我们应该养成这样的思考方式:过去的每一件事的结果,是众多结果之一。而运用概率论解决生活中的复杂问题,就是利用一个叫做决策树理论的工具进行分做析,这并不是让我们每一件事都做对,而是让我们每次的行动处在最高赔率上。
4
文章中提到的行动指南没有很好的践行
通过再次回忆之前的阅读场景,发现自己当下的不足进行改正
拿记录来说,每天的日记和反思很久没有写了,日记内容不单单包括记录当天发生了什么事,还包括事情发生时候的情绪,内心想法与思考历程。尽可能多丰富的内容能够让回顾文章的时候更加有画面感,让复盘更加容易。
5
很多道理是经历过某些人生重大阶段之后才会明白理解的
比如前一个月和家里人商量买房的事,仔细一算当前的工资还不起高额的房贷,当前需要父母的支持,和老妈达成共识是找方法买,做好一段时间内较为辛苦的准备,因为未来可以预见工资待遇肯定会越来越高,但是如果指望工资上涨速度超过珠海房价的上涨速度再买房也是不现实的,前期可能供房压力大一些,但是从长远来看现在都是最好的购房时机。但是我爸和他就聊不到一起去,他就一直强调钱都付首付了没钱了怎么办啊,家里出现意外怎么办啊,我和你妈还要不要养老了啊。当时父母亲为了这件事还闹的很不愉快,自己也很难过
因为大家本质都是为了一家人好为什么会闹的不愉快。
今天再看“关键的预见性认知”这一节我找到了父亲发怒的真正原因,之前对他的行为不理解找到了理由:为什么面对同样一个艰难的处境,父亲给出的答案是“我们的钱不够”,而母亲的选择是“不惜代价实现它”?
这里涉及到《应激性反应与单因果思考方式》与《结构性反应与系统化思考方式》
我们祖先留给我们的就是应激反应,面对突发情况立刻做出直接反应的能力,这让我们避开足够多的危险活到今天。但是面对复杂情况的本应该三思而后行的时候,应激反应让我们不由自主做出简单反应,丧失了全面思考能力。我想在父亲面临巨大财务压力和不确定性的未来的时候,他的大脑里一定是应激反应发出这样的声音:“没有钱很危险!要安全!要安全!”换句话说,我们在考虑得失的时候,很容易陷入细节的问题或者表象的问题里。
父亲考虑买房问题,很容易被表象问题—“存款都付了首付”这个问题限制,从而思考不到将来工资上涨,商品房取消限购将大幅上涨这些潜在收益。
穷人的思维宽带被眼前的危机占满了,他们没有多余的空间考虑长远。
而结构化反应是指做选择的时候不仅根据接触到的现象做出反应,还要思考导致这个现象的系统结构是什么。要知道任何一个系统都是多个元素互相作用的结果。
所以,应激性反应与单因果思考方式是对于问题本身做出反应。而结构性反应与系统化思考方式是将问题背后的推动因素纳入一个整体进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