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惊闻博人传整了个大活,于是赶紧闻风而至,发现这部一直都只是作为情怀来看的作品在岸本重新操刀剧情走向之后又回到了当初的配方。
依稀记得在看火影忍者和疾风传的时候,也不知道是里面的人物说过,还是自己想过,或者是哪位朋友提到过,如果鸣人和佐助的境况互换一下,会怎样?
这一次,作为主视角的依然是“没头脑”性格的博人,虽然他是个天才,虽然他年纪轻轻就成了英雄,但也埋下了他失去这一切的伏笔。
毕竟,一开始就是巅峰的人生,如果没有跌入谷底的经历,怎么可能有戏剧性?
岸本也是狠,在我好奇有鸣佐乃至木叶村如此强大的后盾,博人还能跌到哪里去的时候,他突然来了一手超强许愿机。
就那种,上个版本大反派到最终都没能实现的大招,这里被男二使了出来,还直接砸中了本作主角的意思。
这让我想起了鸣人在剧场版里中了限定月读那种感觉,只是这次这招更狠,直接改变世界里面人的意识。在这个世界里,所有人与博人的回忆都变成了与男二川木的,而川木的身份则理所当然的被博人所继承。
而这个时间点,正好是川木刚刚将鸣人和雏田藏起来,整个木叶都正在因为这两个人的失踪而追捕川木。
结果一下子,几乎所有人都在一瞬间倒戈。
靠,原来是你啊,月岛秀九郎!
不,川木比月岛还狠,月岛起码是不害人性命的,而是像那种像邪教一样,让主角被朋友和家人裹挟加入自己的一方。而川木直接告诉那些已经将他当作火影之子的忍者们,火影已死,凶手是博人。
这就是要把博人推上绝路。
当然,他的初衷是要干掉博人体内那个随时失控的超级大反派。而他比佐助和鸣人都要悲惨的童年,以及他对鸣人近乎偏执甚至扭曲的保护欲,使他走上了这条最终反派的路线。
而博人也在此刻失去了一切——不过最后没有受到影响的是佐良娜而不是巳月,这倒是让我有点意外。也许还是那句话:宇智波是最强一族吧?
不过,这个“大招”看起来,就是把二人在世上所有人的记忆中的位置互换,但其他都不变。甚至有忍者在大招放出来之前得知博人的眼睛被划伤了,在二人身份互换后,却发现川木的眼睛没有受伤而感到惊讶。
如果按照这个设定,说明这一招并不是完全天衣无缝地修改记忆,只是简单而又粗暴地将两个人的身份对调了而已。
那么,接下来的剧情就会有很多很容易让人起疑的点,也许大家迟早会觉得这些记忆很怪吧?
但也许要让人去怀疑自己的记忆还真的是挺难的一件事?或者说,也许也只是理性上觉得难?
那么川木到最后不得不通过某些强硬手段去把这些瑕疵抹掉的这种剧情展开应该也是可以预见的了。
也许这也才引出了他们二人的最终决战。
网上有个说法很有意思,就是有人把博人传最初的那句旁白“这不是别人,而是……我的故事”,以及后面他强调的“我再重申一次……这是我的故事”结合在一起看,说是其实岸本一开始就算好了这一步,这两句话相当于是这个“大招”发动后无法解除,在多年后博人讲给早已颠倒的世界中的人听的,属于他自己的故事。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我觉得下一集直接跳到多年后的博人在篝火前和几个看着面生但很有主角相的人聊天,旁边是陪伴他逃亡的佐良娜以及一些发现了蹊跷选择相信他的人等等,这样的剧情就完全不突兀,还可以一下子跳过中间复杂难写的部分。
不过,第一集的接下来那句话是“不过,最初的确会有一点点……父亲和我的……故事”。
如果再联系在一起看,这只是作者在告诉观众:“这是旋涡博人的故事,不是旋涡鸣人,但一开始还是会有一点漩涡鸣人”的意思。
有点像当年龙珠Z里面,开始以悟饭为视角的感觉。
当然后面大家都发现了,悟空很快又作为不可动摇的主角回归了故事之中。
至于博人传,如果不是岸本整了这么一手,在剧情上把最强战力之一的鸣人直接封印(咒术回战:这个我熟),又把剧情的矛盾冲突一下子全部转移到博人的身上,想必漫画迟早也是如当年某UP所说“火影忍者新世代:我们是来看你爸爸的”,变成龙珠Z的那个节奏。
毕竟,鸣人是陪伴我们这一代人整个青春的漫画之一,特别是,我们开始看火影的时候,我们也就是小学初中的样子;而如今鸣人成家立业,而我们这一代人也正好是逐渐走出社会,成家立业。这在大火的少年漫画里面可能真的很少有。
比如十年后今天的一护,依然是那个十七八岁,会迷惘,会冲动,会一腔热血,也会有小心思的阳光大男孩。
比如十年后今天已经变成“五皇”的路飞,依然是那个平时傻不拉几关键时候超级可靠外挂一堆的耀眼太阳。
而鸣人,压在他身上的东西太多了,就如现在的我们。
博人?谁啊?不熟。
什么?博人现在要被全世界针对了?
妈耶,这不就是当年的我以为的我自己?甚至好像现在也差不多?
好家伙,认同感突然就来了。
不过我总觉得,真正处于那个孤独,认为自己不被理解,被所有人背叛的时代的人,反而不会因为博人的遭遇而认为岸本这一手来得漂亮,而可能会更加孤独绝望,或者给岸本寄刀片。
毕竟那个年纪的我们,很容易代入书中的世界,让自己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而导致我们那时候不成熟的思想越走越远。
多年后的今日,我们却学会了如何从书中抽离,开始从创作、剧情等层面去看待作品。因此,我们不会单纯地跟着里面人物的情感路线去走,而是会具有自己的思考和品鉴。
那么,又不知道要过多少岁月之后,我们才能从现实之中抽离,不再会因为自己的因缘际会而过多地动用自己的情感,成为孔夫子所说的“从心所欲,不逾矩”之人呢?
……
……
……
所以今天我到底其实想要聊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