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2019年第一篇作业是这这篇影评,其实这部电影若不是陪着闺蜜去看(免费)我恐怕不会买票去影院观看,这篇电影题材被翻拍过多次,主演们的表现平平没有共鸣,没有回甘(品茶专业词儿都被我用上了)
电影题材的确反映了当下人们的生活现状,人与人之间的零沟通,地铁里、马路上、用餐过程中等等等等,每个人的距离看似很近,却因为人手一部手机各自将视线、思想关闭在自己的世界里。不知是出于习惯成自然亦或是手机里能展示的世界更精彩,慢慢的减少了智能手机存在以前的日常交流,这一切是手机的缘故还是人和人之间不想更多的交流了呢?这似乎上升到另外一个话题,那就是互相被认可的存在感越来越低,导致了交流变成了鸡肋,所以宁可去抖音看网红女主播跳舞打赏,再也不愿抽出一点耐心去和时间去和身边的家人交流。
那么是社会变了,还是我们变了?这样更好吗?再严重下去会是什么结果?大家似乎不愿意去思考这样的问题,会觉得既然都这样,存在即是合理,为什么要考虑这么小众甚至无病呻吟的问题,工作压力已经够大了,生活压迫的已经很喘不过气来了,为什么还要吹毛求疵。
那么,我们活着的目的是什么呢?有人说,为了挣钱养家。养家难道就是为了每个月甩过来的金钱么,对于家庭成员来说,退休的老人在家里,可能你的日常谈心都比过年过节甩给他的金钱要来得重要,为家庭付出更多的另一半,也需要平和的交流和关心,成长中的孩子,更需要的是家长这个身份的关心和引导带给他的安全感和正确的价值观,可以在他以后人生中的各方面选择中能够沉着应对,不至于迷失了方向。而这些时间,都是可以玩儿手机的时间中压缩出来的。
我们失掉的是交流的耐心,那么慢慢的是否最基本的交流能力都会丧失呢,手机表示不背这个锅。
昨天无意中看了《红楼梦》播出三十周年纪念节目,为什么87版红楼梦是经典之作,并不是因为她完成的时间早、年头长,相反当时就一台摄像机的情况下、当时的成像技术对比今天的高清、抠图、磨皮简直不可相提并论,为什么百看不厌,是因为它用了3年的时间打磨剧本打磨演员,在对故事的理解程度方面,在演员长时间的进入角色后的表现方面,都是现代制作所不能及的,为什么现在的人不愿意花那么长的时间来制作一部影视剧了呢?核心问题就是成本,时间成本、演员成本太高,投资效益的回收达不到现今人们的要求了,仔细想想,很多事物都是因为耗费的时间长漫漫的淡出了人们的视线,那么生活中的很多事情,真的省时间的就是最好最适合的吗?
还是我们已经失去了放慢脚步的能力,就像一个机器人一样,每天机械的上班路上、工作、吃饭、下班路上、回家看手机、睡觉,那天我笑着问闺蜜,如果有人说收回你的手机,用金钱补偿你,你肯吗?闺蜜狡猾的说“那得看给我多少钱”,所以我们是不是可以试着在周末的时间里,先从半天开始不碰手机,做到真正的陪陪家人、陪陪孩子,也许慢慢你会发现,手机之外的人生更加的真实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