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孩子们能自己做的事,还非要帮他们包办,不就是压榨他们的发展空间吗?我这种生活技能为负的状态,不就是他们包办了这么多年惯出来的吗?这是可悲啊还是可悲啊!
现在我对着一柜子两抽屉的东西感慨万千,究竟是我没有能力打包寄出去呢,还是我产生了心理依赖想着别人帮我办呢,还是我屈于家长的控制欲和价值感,而愿意把这个对我“好”的机会留给他们呢?!
真正的好是什么?是让孩子越来越独立,越来越不依赖,越来越能自己搞定很多事情。这个过程,你只有让他们自己去尝试,去承担责任,去犯错误然后成长,他们才会真心地感谢你。包办算什么?封建遗存,控制手段,强烈的膨胀的做好人的欲望,以及对于他人发展空间和实际能力的不肯定。
父母的确有高下之分,不是所有父母都是高明的、有智慧的。实际上,这些热衷于包办孩子的事的父母,对于自己的生活难以控制。他们在对他人的“帮助”中得到了一种控制感和做好人的快乐。当然也很容易感到失控和被辜负。因为他们企图控制的东西,本来就不在自己的控制范围内,他们所谓的孩子对自己的“不辜负”,本来就不是孩子们发展的目标。人们尽是努力发展自己,让自己按照期待的图景变得越来越好,如果正好符合了某人的期待,那是巧合和缘分,如果不符合他人的期待,那便是事实本该如此。
你很容易区分——出于控制的帮助,必然是心里期待着孩子对自己感恩戴德的。总会有这样的逻辑:“我对你如何如何,你应当……”、“我对你如何,你对我是另一番样子,我如何如何不计较……”。而真正无私的帮助,在自己看来都是不值得一提的。或许是举手之劳,或许本身便慷慨大方,或许是慈悲之心使然。这种帮助甚至也包含帮别人驱除心中的愧疚感的环节。
人们不必努力做很好的父母,只需做更好的自己,更好的自己对孩子来说是更积极的影响;不必以做父母的角色为傲,孩子本天成,男女偶得之,有孩子才有父母,这个称谓的得来并不需要很大的努力,而是仅仅出于本能,没什么可骄傲的;不做父母的人生不一定是不完整的。完整在于对自身全方位的接纳和理解,包容和无条件支持。只要做到了这一点,人生就是完整的。生了孩子并把孩子当成自己的附属品,这样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