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国内的自由行很不同的是,国内想到景点排队,吃饭排队,买票排队,住宿排队,内心都会塞满绝望,到了地广人稀的地方,突然有机会和时间去品味一座城市的时候,会留下一路七彩的心情。
悉尼——蓝色
吹着自由之风的港口城市悉尼,在我的印象中是蓝色的。
从中国一路风尘仆仆而来,一路转机,又经历了漫长而煎熬的飞行之后,悉尼用它冬季的清新迎接了我们。8月的悉尼并不算冷,但却有冬季才有的澄澈,一下洗清了一路奔波的辛苦。
在悉尼的第一天,空气里透着一丝冬季的凉意,但阳光总不忘适时的洒在街道弄巷,点
亮冬季的清晨。早晨的街区几乎没有车辆行人,安静的像个童话。街道两旁都是当地居民的小房子,装饰各异,映衬在湛蓝的天空下整齐又洁净,只有小教堂上的海鸥和鸽子是不是飞起,打破宁静。
悉尼的交通十分方便,只要手里有谷歌地图和一张公交卡,你可以去到市区所有的景点。各种攻略上推荐的必去项目之间其实相隔很近,步行可达,我们选择的线路是悉尼歌剧院--悉尼港--岩石区pancake--美术馆--皇家植物园(海德公园)--艺术馆--麦考利夫人座椅--达令港。
早晨到达歌剧院的时候一切都十分安静,远处海港大桥迎着清晨第一缕阳光,在深蓝色的海洋上面格外清晰,海鸥也只是三三两两的站在岸边晒太阳,清新的海风吹走还未散去的困倦,没有人打搅的海岸十分适合拍照。9点钟悉尼歌剧院的英语观光团开始了,我们跟随导游走进歌剧院,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是它的构造,从内部观看它贝壳一样错落的内部骨架和在太阳下微微有些金色的外壳,以及一些贴心的小设计,都能体味到这个与众不同的建筑里耗费的心血。作为一个音乐爱好者,最喜欢的还是音乐厅。坐落在歌剧院最高点的穹顶之下,一个楼中楼的设计,使音乐厅独立于建筑之外,又与建筑浑然天成。内部的回音壁也是层叠状的,正中间一个巨大的管风琴完美的契合在三角形的建筑尖顶上,一个个摆好的谱架安静的等待着音乐家和它的听众们,灯光师安静的现在前面为演出做着灯光设计。坐在这里,就仿佛坐在艺术里。
一个多小时的tour结束后,太阳已经升的很高了,人也渐渐开始多了。抛弃掉挤在附近拍照的人群,我们打算趁午餐高峰之前去吃火爆的网红餐厅,pancake on the rock.超大份的肋排和pancake,两个人吃都很吃力了,但香甜的味道又让人欲罢不能。里面的菜品不算太甜也不太油,完全不会有吃了不想再吃的腻感。店员小哥们都热情又风趣,为了适应越来越多中国游客的到来,不仅get了微信支付的新技能,还努力的向中国食客们学中文,可以说是十分可爱了。
午后的岩石区,从居民到市场再到每一栋建筑都悠然自得,让人不由得放慢了脚步。漫步过午后的小集市,为街头弹唱的艺人们驻足倾听,欣赏着阳光下白色欧式的小房子站在蓝色的天空和海洋上的感觉,才算是找到了度假应该有的感觉。从岩石区的小路上下来,正对着的就是美术馆,里面的作品以现代艺术为主,大多数都是我看不懂的,但是离主要景点距离都很近,顺路去参观也是很好的选择。出来的时候太阳刚刚开始偏西,算是拍悉尼歌剧院的最佳时间了,海的蓝和歌剧院的白,搭配在一起组成了最让人舒适的组合,可以和漫步的澳洲白鹮一起晒晒太阳,在人来人往的环形码头买一杯咖啡,穿行在人群中,感受港口的生活气息,然后慢慢向下一个目的地前进。
出了海港,旁边就是海德广场,在这里给你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一定是鸟。大一点的是澳洲白鹮,高抬起两条细细的大长腿,追逐着太阳趾高气扬的漫步,完全不把人们放在眼里,还会向路边挑逗它们的行人耀武扬威。很多人会在路边买些水果,坐在草坪上喂喂这些大鸟,这些居民现在也是悉尼的标志物之一了。沿着海德公园继续走可以到达皇家植物园,面积比较大环境也很好,里面除了澳洲本土的植物,也会种植一些来自世界各地的植物,即使对于植物没有什么了解,走在绿色的世界也会心旷神怡。植物园深处还有一家艺术馆,这种欣赏艺术的地方在悉尼可以找到很多,可以说是艺术爱好者的福音了。然而我最喜欢的部分,还是坐在草坪上听听音乐,享受着美好的午后时光,看鸽子燕子海鸥在眼前低低的飞过,当地的小孩子们追着鸟群奔跑,小哥哥小姐姐们锻炼身体打打闹闹,虽然一天走过的路程很多,但感觉就像养老一样舒适,没有忙碌也没有疲劳。
黄昏到来的时候,我们到达了麦考利夫人座椅。这里可以同时看到海港大桥和歌剧院,虽然逆光的效果拍不出很好的人像,但是景色还是令人赞叹。作为一个能get到经典照片的必去景点,一天中任何时候到达都有一番风情。趁太阳还没落山,我们来到了达令港。最后一缕阳光穿过对岸的建筑物照在帆船的最顶端,海鸥迎着风在帆船之间穿行,沿岸的酒吧已经开始热闹起来了,砖红色额的欧式小楼又被夕阳镀上一层金色,喧闹的酒吧和忙里忙外的服务员也突然变成了一幅安静的画。漫步在桥上,海港的生活尽收眼底,当太阳收起最后一点光芒,两旁的路灯亮起的时候,夜,就突然间降临了。
第二天早晨早早出发,我们走进了悉尼大学。周末的清晨学校安静地只有细细的风声和昼夜不听的钟琴悠扬的旋律,哈利波特楼方方正正,慈祥又肃穆,静静伫立在一片如茵的绿草中,魁地奇比赛的选手们散去了,但那些雕塑似乎还记得他们的笑声。教学楼里都空空荡荡,各种图书馆可以看到勤奋的学生们进出,多半都是亚裔,即使在遥远的另一个半球,也能感觉到同胞们学习热情的冲击。
静静的城市,静静的大学,让古典和现代完美交织,就好像静静的蓝色带给人们的力量,娴静,优雅,但庄重不容侵犯,在蓝色的世界里,一切都按律而行,自由和浪漫,都在苍穹之下的规则里,这就是悉尼给我的记忆。
午餐选择了著名的悉尼鱼市场。很多人说里面东西很贵,比较坑人,其实买下来感觉还好,不要去那些现买现做的餐厅,买些做好的熟食或者生海鲜带回去自己煮,价格还是比较平民化的。3个人100刀几种主要的海鲜都可以吃到,如果不是一定要品尝顶级海鲜,吃这些普通的效果也不错,大龙虾真的肉质鲜美弹牙,十分美味。
体验了大学带给我的秩序,下午的海滩徒步带给我的就是自由。从邦迪海滩步行到库基海滩两个小时的步行,基本上包含了悉尼海岸线的精华。
从市中心一路坐了一个多小时公交到达邦迪海滩,弧形的海滩上坐满了休息玩耍的人们,海里有很多人在练习冲浪,悉尼的冬天不算太冷,天气晴朗的周末,海滩可以说是最拥挤的地方。邦迪海滩是我们在澳大利亚见到的第一片海,也算是对澳大利亚海岸的初印象。习惯了在国内看海的感觉,澳大利亚的海洋可以说是惊艳了。海水清澈得让人感动,海和天都是纯净的蓝色,毫无杂质,只是静静欣赏也是很快乐的事情。悉尼的蓝,让人平静。
在海岸线上徒步是欣赏海景的一种很好的方式。游客们选择这种方式的并不多,一路上遇到的主要是背包客们和一些日常锻炼的native,一路行走的过程中,自己仿佛也成为了他们的一部分。远离了喧嚣的海滩和叽叽喳喳的大批游客,旅行才真正是旅行,是一种休闲和放松的方式。可以自由的欣赏景色,自己调整行走进度,听着岸边的鸟叫,吹着清爽的海风,看着天空随着太阳角度的不同一点点改变它的颜色,惊艳于自然这个大调色盘的美丽与神奇。沿岸的临海的小别墅和凸起的海岸线宁静美丽,不禁让人想起那些电影里才会见到的场景。徒步的中途会经过一片墓园,几年一百多年钱的人们,普通或伟大,年轻或年老,在生前曾经为这个国家贡献血液,死后的墓碑雕刻精美,上面记满了人们的怀念,它们静静的立在海岸线上,面向大海,背向夕阳,洁白的墓碑映着蔚蓝的海洋,在阳光下闪着金光,站在这里似乎超脱一切,现实和烦恼,都在这仿佛时间静止的一刻,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第三天——蓝山之旅
提到悉尼的蓝,还有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蓝山。
蓝山国家公园距离悉尼市区有两个多小时车程,为了方便我们报了个英文的一日游。接我们的是个胖胖的光头,土生土长的蓝山人。他带我们上山的时候,会带我们看那些山里人视为珍宝的秘密:什么样的树敲起来空空作响,是因为里面有可以杀死人的毒蜘蛛;什么地方有珍惜的鸟类筑巢,鸟妈妈紧张得在巢穴里张望;哪里的树藤又长又结实,可以拽着它打秋千...澳大利亚人,热情,大度,慷慨,自由,在导游身上都得到了放大。
Why is blue mountain blue?
站在山顶的观景台向远望,在山峦和天空交界的地方,茫茫的林海看起来是灰蓝色的一片,天上的白云投下来影子,山上斑斑驳驳,似乎是墨绿色,又似乎是墨蓝色的。和国内的名山大川比起来,蓝山虽然不高,不险,不奇,也没有人文的痕迹和神秘的传说,但广袤无垠,向远无限延伸,看起来柔和舒服,似乎能感受到目光在舒展,在生长,在蔓延。如果不是山风大的能把人吹倒,冷得让人话都说不出,倒是希望一直站在观景台上,听刷刷的风涛,一阵又一阵的抚过树顶。
和其他山区的景点一样,想要看到蓝山最美的风光,就要乘坐景区的索道。蓝山的索道是套餐,乘索道上去,再乘一个近乎垂直修建的火车下来,乍一看会吓一跳,其实一点都不可怕,只要抓好自己的随身物品不要掉下去就好。和所有乘坐索道的地点一样,你首先要走进餐厅和纪念品商店,不过蓝山的纪念品还是别买了,和澳大利亚所有的纪念品商店能买到的东西都一样,但做工并不那么精美。不管怎么说,看一看贴着山头行走的云在眼前舒展姿态,让冰爽的山风吹进肺里,还是很值得的。
我形容悉尼为蓝色,最重要的原因是蓝色优雅,自由但不放纵。悉尼的自由,仿佛是被一条无形的细线穿起来的,显得井井有条,落落大方。不论是可以亲手触摸野生动物的动物园,还是宫殿一般的维多利亚女王大厦,还是中规中矩的悉尼博物馆,都似乎是有一个核心,一个主题,与美丽的港口和蔚蓝的海浪融为一体,化成泡沫漂浮在整个悉尼的空气中了。
绿色的墨尔本,绿色的大洋路
告别了悉尼的规整,墨尔本就显得更加有活力,就像充满青春味道的绿色,洋溢着不羁的活力。
在墨尔本的第一个晚上,热闹的马路,开满世界各地商店的街道,教堂杂乱的钟声显得奇怪却有毫不违和,寒冷的风夹着电车叮叮的响声,仿佛觉得天上马上就有雪飘下来,街道的对面可能就是英国了。晚上河岸边的夜景非常美,各种肤色语言不同的人们,把我带到了这个城市忙碌的节奏里。
清晨早早起来,吹着rose lane莫名的大风,等待着接我们的wildlife tour 大巴车。旅行箱可以寄存在southern cross station的locker里,离接人的地方步行只有5分钟的距离。导游是个高高瘦瘦的典型澳大利亚人,长得有点像豪斯,说话带着一种不正经的慵懒感觉,但为人十分贴心。细心的记下每个人的名字和偏好,推荐对口的食物和活动,对英语不好的游客会时刻照顾着他们。
开始进入大洋路的时候,路变得蜿蜒起来,左右不停的旋转,迫使我把早餐贡献给了大地。但接着来的美景证明了一切都值得。路边高大的桉树上,许多野生的考拉像一个个毛球一样一动不动的抱着树干,向人们展示着迷人的睡颜,一动不动的它们不像是动物,而是一种桉树挂件。除了这些睡美人,还有笑翠鸟和大大小小五彩缤纷的鹦鹉在树间飞舞,盯着有谁手里捧了食物。
一路颠簸,终于见到了宽广的海岸线。海风将一层层的浪花打成卷撞向细细的沙滩,还没来得及安居的沙滩被打散,和海洋融在一起形成黄绿蓝的过渡色。岸上的沙子也被吹的像纱巾一样展开优美的痕迹,抹去了刚刚踏上的足迹,抚过漏出沙滩的贝壳和岸边的礁石,向更远的方向走去。海鸥小小的身体也抵不过风的力量,被吹得东倒西歪,留下一排弯弯曲曲的小脚印。
如果说悉尼是平静的天然港湾,在澳大利亚的南岸,风大浪急,大海更加壮阔,海浪更加澎湃,海的颜色不再是深蓝,变成了美丽的蓝绿色,在海草茂盛的地方变成深绿,从岸边的悬崖上望去,形成深浅不一斑驳交错的图案,与岸边绿色的植物相互呼应,形成一个整体。海水不断冲刷着岸边的岩石,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大洋路都在改变,这片绿色的海洋,永远洋溢着不同的生机。
一路上导游讲了很多,关于大洋路的历史,环境,野生动植物和有趣的故事,在进入最著名的地点之前,先用午餐和最好吃的冰激凌填饱了我们的肚子。大洋路的一边是海,一边是雨林,沿路而行,两边的景色都可以停一停,不会耽误。雨林中高大的树木在顶端形成网,低处蕨类植物拼命汲取着阳光也长的格外高大,深涧里清澈的溪流穿过树木间的空隙,是鸭嘴兽的栖息地。在墨尔本寒冷的冬季,却欣赏着热带雨林一般的灯光,清新的空气裹挟着水穿过寒冷的温度进入肺里,鲜活诱人。但时间不等人,为了在太阳下山之前看到后面的风景,每一站的体验都尽可能在最省时的情况下得到想要的风景,这是旅行中的rules之一。
去往大洋路的途中,天渐渐阴了起来,铅灰色的厚云像甜腻的奶油冰激凌涂抹在天空,到达十二门徒的时候,太阳从云层中撕开的破口里洒下光柱,仿佛来自天堂的圣光向大地温柔的伸手,将十二门徒映衬得神圣无比。十二门徒景点已经被建成了国家公园,作为无数旅游杂志和旅行达人们的封面图片的来源,在这里停留的时间也是最久的,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人多车多,拍照拥挤,不论是游客还是设备齐全的摄影爱好者都会在此久久停留,希望能等待一个合适的光线和拍照角度,留下属于自己的十二门徒记忆。但我认为,十二门徒任何时候都很美,找一个人少的栏杆倚靠一下,吹着海风欣赏雪白的浪花在十二门徒岩上打碎的样子,比盯着相机找一个拍照角度更加能留下回忆。
水气充足的海岸线上,大雨说来就来,也说走就走,虽然带了雨伞也没有用上,主要靠冲锋衣挡雨。虽然下雨的时候大洋路似乎冷酷无情,你若愿意为它等到雨停,它也会用最美的景色回报你。乌云还为散去,阳光就从另一边偷偷照在岸边的植物上,鲜明的对比形成了无法形容的美感,更不用说还有巨大的彩虹像通往童话世界的大门立在海岸边的平原上,门柱伸向乌云之中,穿破黑暗而来。这是我见过最宽阔的彩虹了,坐在车上也久久不愿移开视线。
恋恋不舍地离开十二门徒和伦敦桥,大洋路之旅也接近尾声了,第一天晚上就入住格兰屏国家公园,开始了另一段意想不到的旅程。
格兰屏的青旅比想象中的条件要好很多,空间还算比较大,也很舒适。夜晚的时候也像白天一样,窗外断断续续的下一些小雨,淅淅沥沥的声音让人感觉很安稳。早上自助吃完早餐一出门,一大一小两只袋鼠在门口静静地吃草。之前听到的描述中觉得号称拳击手的袋鼠会比较凶,不敢靠近,没想到导游走过去亲切的默默它的脑袋揉揉它的下巴,它像猫一样乖巧,可能是从小就认识这些人吧。
格兰屏公园是野生动物的家,各种各样的袋鼠,鸸鹋,考拉,鸭嘴兽等澳洲特有的野生动物幸福地生活在这里,我们也都有幸得以一见。和其他地方的山比起来,格兰屏的景色并不算特别出色,尤其是山上有雾的时候。格兰屏的优势,除了它的野生动物以外,还有它的石头。有石头,就有了攀岩的机会。
和其他森林公园不一样,格兰屏的山上并没有修真正意义上的路,只是工作人员们在可以爬上去的石头上用黄色的箭头指出通往山顶的方向,后面要做的,就是手脚并用的爬上去了。一开始没有想到导游会带着我们爬难度为4的路线,但正是这个经历,让我觉得不虚此行。很久没有像小时候一样手脚并用的在又陡又滑的石头上攀爬,突然爬起来整个人的奋斗精神都被点亮了。一路上热心的瑞典小哥哥在很高的地方会停下来把爬不上的姑娘拉上来,大家的团队精神也一下都被带动起来了。爬到山顶的感觉真的非常棒,一场突然而来的雨又让我们体验到了跑进山洞躲雨的欢乐。爬之前记得一定要穿合适的鞋,尽量不要背任何包,不然真的会有些困难。
一路奔波回到了墨尔本市区,我们住在St.Kilda海滩附近,是个简单轻松的小社区。从海滩上一路回去,路两边是一排排的酒吧和别具风情的小店,周末的时候,在luna park门口会有集市,热情的店主们摆好自己手工制作的小装饰品,微笑着问早上好。
墨尔本市区有很多好玩的地方,多半是些皇家公园,图书馆,艺术馆,纪念堂等等,在我看来,墨尔本绝对是澳洲最有首都气质的城市(希望悉尼党不要打我),大气,优雅,又有历史的厚重感。早晨起来逛了一圈botanic garden,就读懂了墨尔本人对于环境和森林的热爱,读懂了墨尔本人心中绿色的追求。
皇家植物园里面有一条森林漫步的路线,一路上可以看到来自世界各地的植物,是一座建在城市中的森林。墨尔本人认为,不论是为了经济发展还是人们居住,都不应该以破坏绿色为代价,拥有一片森林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有了森林,各种野生的鸟儿也被吸引来次定居,在这里,我听见了从未曾听过的美妙鸟鸣。
墨尔本这座植物园还有一个很吸引人的地方,就是人们可以按自己的喜好为公园捐一把长椅,长椅上可以刻上自己与公园的点点滴滴,可以刻上自己最喜欢的风景,也可以纪念逝去的亲人朋友和存留在记忆力的美好时光。长椅静静的,面向着湖泊,树木或者城市,触摸那些金属上冷冰冰的文字,指尖竟有些温暖,仿佛长椅的主人坐在那里,兴奋的指给你看那些可爱的野生动物,或者微笑着讲述他们的故事。
植物园的纪念品店做的东西也都很用心,不论是香薰,香皂还是护手霜,都是货真价实的好用。
如果在穷游上搜索墨尔本的攻略,会发现值得一去的地方好多好多,其实它们都集中在市中心很小的区域内,步行可达。多半都是路边一些极有历史感的建筑,记录着墨尔本古老的过去。墨尔本的博物馆和艺术馆们,和其他地方的一本正经略有不同,在严肃之外夹杂了一些走在科技和时尚前沿的东西,给了这些严肃的参观景点别样的活力,有时间的话可以都去看看,在这里不一一介绍了。维多利亚图书馆里面的倒是十分好看,尤其是爬到顶楼看下面整整齐齐的桌椅和绿莹莹的灯光,心想着如果能在这里坐上一天,就算是背书也是快乐的吧。
第二天的清晨,我们早早出发在st.kilda海滩等待日出。其实st.kilda海滩并不是个非常适合看日出的地方,因为海岸面向西边,日出并不在海平面上,而是在背后的城市中升起来。但是日出之前,粉色的霞将天空和海洋染成一体,然后颜色一点一点变化着,知道金色的光猛的从鳞次栉比的建筑之间透出来,沉睡的城市仿佛在那一刹那就醒来了。经历了天空在一天开始之前最美的变化,为自然的调色盘感恩,感动,这个日出还是很值得一看的。
白色的塔斯马尼亚,恋恋不忘
塔斯马尼亚州是不论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都与澳洲大陆截然分离的一个岛,更少的人口和更闲适的环境,氛围和大城市中就截然不同了。宁静与单纯,塔州在我印象里,就是一个个白色的小城。
前一天晚上在墨尔本登上了塔斯马尼亚精神号客轮,为了不枉费自己的船票,首先来了个轮船一夜游。为了省钱没有买船上的卧铺,只买了座椅,但座椅其实非常宽敞舒服,在上面睡一夜也不会感到疲惫。大船行驶起来很平稳,再加上我们订的比较早分到前排海景座位,一点都没有晕船的感觉。
客舱一共有三层,主要的设施是各种酒吧餐厅。座位非常多,乘客们都过来坐也不会很拥挤。如果觉得长夜无聊,可以到酒吧里喝杯啤酒听听歌手演唱,或者花10刀去cinema看场电影,去reading room看看书,爬到甲板顶层吹一吹清凉的海风,看着灯火通明的海岸越来越远。火车和轮船是我旅行中很喜欢的两种交通方式,不停的晕在飞机飞机飞机上,中间穿插一次其他交通方式感觉很不错。
经历了轮船和大巴的轮番颠簸,终于到达了塔斯马尼亚中心的朗塞斯顿小城。塔斯马尼亚中心并不是旅游热点,一进入小城就感受到了完全不一样的氛围。道路上安安静静,行人稀少,车也只稀稀疏疏的通过。街边的cafe里偶尔有几个老人聚在一起聊天喝茶。城区里的建筑都很古老,很多都有一二百年的历史了,在码头拿的旅行指南上推荐了几种游览路线,标出了一些值得一看的很有历史的建筑,根据指示就可以看完城区的主要景点。最古老的雨伞店里的老奶奶开心的跟我们聊了很多,每一个客人都仿佛上帝的馈赠。整个城市很少有超过两层的建筑,所有的房子错落有致的在河岸两边依山而建,设计得都很精美,又被漆成各种各样的颜色,颇有欧洲小镇的感觉。我们的房子就是在山坡上,虽然没有车爬起来有点费力,但一路上的风景很值得一看。
塔州的居民们非常和善热心。首先是机场大巴的司机大叔,热心的给晕头晕脑的我们安排bus,指路,搬行李。接下来是巴士司机。由于不太熟悉这里的公交线路,山上的路又弯弯绕绕十分不好找,我们渐渐偏离了方向准备下车步行。和蔼的司机大叔绕路回去把我们送到本来不停地站点,还画了个地图告诉我们怎么走。接下来是最古老的雨伞店的奶奶们,亲切得跟我们聊天,对我们就像邻居家的小孩子一样贴心。一天的时间,一个水车般古老又缓慢的小城,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霍巴特,一个有魔力的城市
在澳洲的这些天里,霍巴特应该是最让我满意的地方了。虽然没有悉尼的文质彬彬,没有墨尔本的意气风发,但它独特的气质深深抓住了我的心,即使冬天的风吹在身上冷的发颤,也想多去街上走走舍不得离开。
在霍巴特安排了三天,这三天中,我收获了白色的惊喜,体会到了白色的热爱,也留下了满满的白色的遗憾。凡是旅行都有遗憾,而我这次旅行最多的遗憾,全都留在了霍巴特这座小城。
一面背对着威灵顿山的皑皑白雪,一面面向着东岸冷暖交际的洋流,霍巴特的城市规划十分清晰,从山上的小小民居一路走到港口,几天下来不用地图,不用问路,已经走的轻车熟路了。小城少有高楼大厦的恢宏,只有自给自足的快乐,走在并不十分繁忙的街道上,扑面而来的是一种与世隔绝的独有的自豪。这种自豪来自这个远离main land而形成的独特的生物结构,自然环境和文化背景,虽然不发达,不热烈,没有波澜壮阔的刺激,却能秉着一颗匠心在慢慢的时光中雕刻自己的艺术。是的,这里的每个行业,都能做成一门艺术。
霍巴特人对艺术有着自己独特的嗅觉。
这一点集中体现在他们的博物馆。在霍巴特,博物馆不再是一个严肃的诉说历史的地方,里面的展品不再是没有血肉的遗迹,而变成了一个个拥有灵魂的讲述者。他们根据不同展品所要表达的内涵,来设计不同风格的展厅,走进展厅,就仿佛走进了一个时代,参观者化身成为时代的见证人,聆听过去的诉说,触摸时间的年轮,于是,展品的价值得到了最大化。最值得一去的还是MONA, Museum of Old and New Art, museum of everything, 在之前写过的游记中,我也介绍过它,有不可思议的恐怖设计吓得人逃出来,仿佛看见背后设计者的偷笑,走出来后又有些恋恋不舍,想再一次一头扎进去看看那些奇思妙想的艺术品。
多说无益,捡几个有代表性的展品介绍。
这不是个展品,这是进入MONA给每个人都会发的苹果手机,随着你的步伐,它会自动搜索周围的艺术品,打开相应页面可以看到关于它的由来,作者,含义的详细介绍,有文字的有语音的,边走边听,就像配备有专业的导游陪同。
这就是把我吓到半死的地方,在一个充满神秘总监氛围的几乎没有光亮的屋子里,沿着迷宫般的路一圈又一圈绕道最后,进入了一个狭小的房间,突然头顶上飞速出现一个黑黑,影子仿佛在低头看着我,仿佛已经暗中跟踪我很久了,就在这里等着我出现,探下头来抓我。镇定下来才发现,上面是一面大大的镜子,映出突然闯进来的我的影子。
这件展品的名字叫消化系统,定时给它投喂食物,它会模拟食物在人体中的消化过程。千万不要凑的太近,这个设计真的有些令人难以接受。
当然这只是没有那么精彩的一小部分啦,我不能剧透太多,大家还是自己去参观吧。
乘船去MONA,还有美丽的沿岸风光享用。
除了带给人惊喜不断的市区,霍巴特还有很多值得一去的地方,但大多数我们都没有去成,比如讲述囚徒文化,体验囚犯生活的亚瑟港一日游,让甜品爱好者两眼放光的巧克力工厂,惠灵顿山在我们到达的时候刚好下了雪,山顶上的白雪隐藏在云雾中,我们也没有机会登上去一探究竟。在深冬的日子里,整个霍巴特晚上都能看到绚烂的极光,但我们去的时候已经立春了,极光的范围没有那么大,也没机会看到。留了一屁股遗憾在身后,我们没有错过的地方时迷人的酒杯湾。
在我们到达的时候,酒杯湾是游客不能上去的,所以保留了最干净的状态。酒杯湾沿岸的海洋,营养丰富,养育了无数野生动物,而且刚好是各种鲸鱼迁徙的路线,虽然没看到鲸鱼浮出水面,但还是看到了海豹们躺在岩石上晒太阳,海鹰在悬崖边盘旋,等待下一个猎物的到来。
酒杯湾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是色彩绚丽的海洋和温柔的海岸。每一个观景地点,海的颜色都是不一样的,虽然一路上的旅行中看到了太多的海,还是忍不住为这里迷人的海洋惊叹。
海是温柔的,风是温柔的,沙滩是温柔的,阳光是温柔的,连这里的小袋鼠都是温柔的,整个国家公园就好像一个温柔的女神,用她的美丽征服着每一个来访者的心,用她的柔情治愈着生活中的烦恼与阴霾。在这种温柔的氛围中,人们忍不住被感化,被说服,用最纯净的心灵拥抱生活,感受热爱。
金色的布里斯班,名不虚传
从下雪的冬季出来后,我们一路北上,一口气飞到了澳洲人的度假胜地昆士兰。一路上飞机转火车,火车转公交,公交转步行,从阳光明媚的上午折腾到星斗满天,终于到达了梦一样的黄金海岸。
这个因海出名,依海而建的城市,整个就带着一种度假胜地特有的气质——豪气。街道上漂亮的小别墅比比皆是,游艇也变成了很多家庭的必备之物。沿路上精致小巧的别墅一排接一排,我们也有幸住在其中一栋里。房东追求友爱平等和分享,让我们得到了一夜别样的体验。
黄金海岸,是因海岸而发展的城市。除了绵延几十公里长的大浪和金色沙滩,没有其他有特色的游玩景点了。
一路上看了那么多海,温柔的,清新的,活泼的,恬静的,再看到黄金海岸的时候还是有一种全新的幸福感,让人情不自禁得想光着脚去体验一下海水舔舐沙滩的力量,和绵绵的沙滩的温柔。这里被称作冲浪者的天堂,岸边的风并不大,浪却有一人高,我们在沙滩上赤脚走了近5公里,每一米的海岸线都是这样,在阳光的照耀下闪出让人昏昏欲睡的慵懒,向前向后望不到头,一卷卷的浪花仿佛是永恒的。由于被海水打湿在所难免,索性不管衣裤站到海水里,海水的力量似乎要将人粘走,仿佛海洋深处神秘的召唤。岸的另一边,以Q1为代表的高楼错落有致的立着,设计者在建筑上的造型上打造出一种争相向上生长的感觉,和蜿蜒的海浪一起,让人看到了一种东西,叫自由。
在湿漉漉的沙滩上走了整整一上午,脚板酸疼,两条裤腿全湿了,被风吹干的地方结满了盐巴,但是并不冷,如果夏天来穿着短裤拖鞋会更方便一点,但冬天会更凉爽。
回到布里斯班的那一天,刚好赶上一年一度的盛会Ekka的最后一天。每年辛勤的劳作结束后,当地的农家们举办各种比赛,农作物拼画比赛,养鱼大赛,蛋糕设计大赛,绘画比赛等等,姑娘小伙子们也会准备丰富的节目,一起来到城市展示,参与者看中了哪件作品可以当场买走,这就是Ekka,一个把乡村带入城市的盛会。会场里有我们熟悉的环节,歌舞,食物,游乐场,也有我们从未体验过的风情。
整个会场里挤满了热闹的人群,欢乐的氛围让我们这些半路闯入的游客也体验到了一种丰收一般的喜悦。参会的人群中,当地人占了绝大多数,游客很少,亚洲游客几乎没看到,比起其它精心为游客打造过的参观景点,这里更加原汁原味。百姓们对于用富裕创造性的心灵将对于生活的热爱倾注于双手,传递到一件件作品上,虽然不能登大雅之堂,但每一件都是生活的艺术,让一头扎进朝九晚五的现代生活的人们耳目一新。如果你在8月份来到这里,刚好赶上了这场盛会,一定要亲自去看一看。
布里斯班还有一个必去的地方,就是南岸公园。
到这里之前,我已经逛过了澳洲的各种大大小小的公园,但南岸公园,真的和其他公园都不一样。
走过长长的故事桥,来到澳大利亚的南岸,沿着岸边的步道一路走过,经过天然观景台袋鼠角的崖壁之下,继续沿河而行,就到了南岸公园。一路上的亚热带风光十分迷人,沿途会遇上很多健身的人,攀岩的人,热带的野生动物们,和热闹无比的party ship.这里既能找到西班牙式的热烈,又能找到加利福尼亚式的自由,街道上的人造海滩,海岸边的人造雨林,草坪上乐队在热情的演奏,花架下有激动人心的表演。走过了一路养老之行,在这里,我回到了夏天的世界,也发现了属于澳大利亚人的那一份不羁。
南岸公园,一定要找一个周末的晴天,带上度假的心情,走走坐坐玩玩,让周围的假日氛围带动全身的细胞,懒洋洋又充满了莫名的悸动。
昆士兰博物馆逃不脱博物馆的套路,过去的20天我们走遍每个城市的博物馆,几乎不用参观就知道下一个展厅会出现哪些动物标本。野生动物的确是澳大利亚人心中的骄傲,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说多少遍,一定会看到你能背下那些动物的名字为止。这个国宝泛滥的国家,一面把它们关到动物园里养尊处优,一面袋鼠多到涌入街道,端上餐桌,也有说不出的幽默感。
不过来到昆士兰博物馆的时候刚好赶上漫威和罗马的展在开放,这种能遇则遇的事情就像狂欢节,电影节一样,算是旅行中的意外惊喜吧,总有那么一些精彩的故事,在意想不到的地方等着你,也算是为旅行画了个圆满的句号了。
再见,澳大利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