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家已经过了刷第三遍《摔跤吧,爸爸》的时间点,我才磨磨唧唧地去找了这部电影来看,原本对摔跤这个题材和印度电影完全不敢兴趣的我,和某位朋友一样“竟然发现摔跤还蛮有意思的”。
《摔跤吧,爸爸》讲的是印度曾经的摔跤国家级选手爸爸带领两个女儿以实现自己未完成的梦想为起点,原本社会地位低下的女孩通过艰苦绰绝的努力和坚定的信念,完成了家人甚至国人的共同梦想,也璀璨了个人的感人故事。
比起一个剧情符合常理的励志故事,更容易引起我们的共鸣的自然是电影中的情感部分,马哈维亚和两个女儿的父女关系。
看着阿米尔·汗的一身白色长布衣,严肃、坚定又慈祥的面孔,加上那信心满满的富态中老年人体型,父亲的角色被他演绎得深入人心,亲切感十足。
在马哈维亚身上,其实也有不少老父亲存在的偏执、严肃、无能为力和不近人情,可是这一位爸爸却让人肃然起敬、分外感动或者说羡慕。
纵观这个影片,我想在他身上,这些才是一个好爸爸所需要具备的点。
我有我遗憾和执着,和其他人无关
在电影中,马哈维亚本是一位极具实力的摔跤选手,但是因为经济无力负担继续比赛,他不得不放弃了自己想在国际舞台上为国家争光的梦想,在小山村娶妻生子,过着极为平淡的日子。和很多父母一样,他努力创作稍微好一点的条件,将自己的梦想寄托在了下一辈身上。
在夫妻俩为了生个儿子,请教村里人各种偏方,然而屡屡失败,这一段情节极为搞笑。
看到郁郁寡欢的丈夫,做妻子的表示愧疚,马哈维亚是个明白人,既表明了没生出儿子不是妻子的错,也主动解释虽然想要个儿子,但挚爱的却是现有的女儿。
其实不仅在印度,包括中国很多偏远和思想落后地区,作为一家之主,对妻子和女儿的无偏见的爱就是一种很难得的能力,很多人都不具备。不少男人会将生活压在自己身上的重力,以及本身的不得志所带来的消极情绪转移到更方面,尤其是武力弱于自己的家人身上。
当你看不清楚什么才是好的,我帮你决定
那位14岁出嫁的小新娘,面对众人不知所情或者习以为常的狂欢,唯一身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她却始终低着脑袋,一脸漠然。
在14岁之前,她干的是娘家里的苦力活,全心全意活在家务琐事当中,而到了懵懂的年纪,毫无选择性地被嫁给了一个素未谋面的丈夫。她对自己的处境和命运,是一无所知的,是没有主动性的,也是不抱任何希望的。
当姐妹俩在抱怨父亲对自己的粗暴,新娘开始落泪,很羡慕两姐妹有一个会替她们着想的父亲,虽然走得那一条路暂时艰辛,也不知未来如何。不可置疑的是,父亲帮助她们摆脱了终生待在厨房里劳作,且在婚姻之事上,只能由男人来抉择的命运。
人在渐渐长大的过程中,总会对父母在自己身上所施加的抉择产生怀疑或者反抗。如果遇到了一位强势的父亲或母亲,这样的过程无疑是冲突不断的,然而当事情的成果渐渐浮现,又总不免感慨“当时要不是我爹妈逼我去……,我现在可能就不像现在这般过得还不错了”。
与之相对应的另一种遗憾是“当初我不过是不懂事,任性了一点罢,我父母就完全放弃了我,说是任我自由选择,可我那时候哪知道什么才是正确的啊……”
我不能说,父母为子女想为选择的那一条就是正确的,而是当父母得知孩子顺势而为走得那一条路可能并不正确,或者以后得到幸福的可能性比较小,那么还是应该多上点心,先做个“坏人”,主动去为孩子选择一条更好走的路。
有一个希望在,我不怕嘲笑
村里人都嘲笑马哈维亚异想天开,竟然想把身体素质偏弱的女孩儿培养成摔跤手,马哈维亚从来都不顾别人的指点和嘲笑,他知道自家女儿身上有天赋,愿意发挥所长,去相信她们有能力彻底脱离被规定的生活之路。
当女孩儿打败了村上的男孩,用实力证明了自己可以越走越远,直至拿到了全国冠军,和很多同样有毅力和天赋的女孩儿站在了同一个新的起跑线上,背后的那些不被理解和嘲笑自然而然被化解了。
这样的转折是马哈维亚从一开始就知道了,所以用他作为父亲的特有威严和执行力,表面上是欺压着女儿们不得不屈从,实际上很好地转移了女儿们走到哪里都被指指点点的压力。
有些事情,自己觉得是对的,心存希望来日总会扭转最初不太如意的局面,又何必去在乎别人的眼光,以此来决定自己所珍爱的人的一生?
为了你更好地成长,我愿意妥协
当马哈维亚发现女儿营养不足,从本就拮据的家庭经济之中特意拿出了一笔钱购买牛奶和鸡蛋,也愿意耗着一张正气凛然的老脸去和卖禽类的商贩讨价还价,用简直没法儿开口的价格买到了女儿们需要的营养保障。
这些行为听上去机智又有远见,却没法而忽视其中父亲为了孩子的更好发展,而在脸面甚至尊严上做出某种程度上的妥协。
尤其是体育局为了避免吉塔在教练和老爸的训练方法上受到干扰,下令马哈维亚不得踏入体育局,否则取消吉塔的训练资格。
原以为剧情会发展成马哈维亚会像年轻些时那样冲动,自个儿带着吉塔训练,但他也知道尽管自己不认同教练的方法,却不能因小失大,让吉塔丢失掉参赛的资格,便主动妥协,放弃了和吉塔见面,只能利用无线设备和女儿进行沟通和联络。
那是我想要的,却是属于你的
最后一场最重要的比赛,马哈维亚被关到了小黑屋之中,费尽全力也出不来,他和比赛场上的吉塔同样焦急且无奈。
这一幕,导演没有处理成马哈维亚在最关键时刻从小黑屋出来,而是吉塔依靠老爸对自己从头到尾一直以来的影响和个人的实力赢得了比赛。
很遗憾,从小黑屋放出来的马哈维亚错过了女儿最精彩的现场比赛,当他从高高的站台上往下奔,吉塔也激动地跑到父亲面前,把奖牌递过去。
含着眼泪,马哈维亚看了又看那个不属于自己的荣誉,把它戴到了女儿的脖子上——这不仅是属于国家的荣誉,更是属于你的荣誉。
而这一刻,我想,比起女儿实现了自己未完成的梦想,让马哈维亚喜极而泣的更是女儿彻底打破了固有的那一条路和世俗对从乡下来的女孩的偏见。
在我们成长过程中,父母总是会对我们施加最直接、最明显甚至是最不可反抗的影响,比如逼着好好学习,逼着上各种各样的特长班,逼着不能偷懒、需勤快点儿……差不多每一样都能让我们不胜其烦、叫苦不堪。
自然,父母的选择并不一定都会是对的,至少在当时当下,那可能是最枯燥,你最不愿意接受的。但是当你走过了这一段想要凡事自己做主而不得的路之后,你会发现于你而言,后来不得不靠自己进行的选择是那么多,总是想要放松而不得。
有时候转个身,你发现比起那些家长早在孩子幼年就把所有的选择权交给本人的情况,即便自己在某个阶段没了选择的自主性,却多了丝丝温情在其中。
在我们对这个世界形成自己的正确认知、能够有把握地掌握自己的之前,不得不说,正是父母的为我们选择的那一条条看上去很苦闷的路,才是最好走、最应该走的路。
所以,各位听过爸妈的话小朋友们,别调皮了,请多回家看看他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