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LS011-Linear Models线性模型01


title: DALS011-Linear Models线性模型01MatrixDescription
date: 2019-08-11 12:0:00
type: "tags"
tags:

  • 线性代数
    categories:
  • Data Analysis for the life sciences

前言

这一部分是《Data Analysis for the life sciences》的第5章线性模型的第1小节。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涉及矩阵的表示方法。

背景知识

数据分析中的很多模型都可以用矩阵代数来表示。我们指的这些模型都是线性模型(linear models)。线性(Linear)并不是说它们是直线,而是说是线性组合。使用矩阵代数来描述线性模型非常方便,因为我们可以更好地构建这些模型,并使用数学工具来方便计算。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将详细地描述我们如何使用矩阵代数来构建并拟合线性模型。

在本书中,我们关注的线性模型是基于二分法的线性模型:例如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前面提到的小鼠饲料的案例中就是这种线性模型的一个典型案例。在这一部分中,我们会描述一些比较复杂的案例,不过还会继续关注二分法变量的线性模型。

当我们学习线性模型时,需要记住,我们使用的变量仍然是随机变量。这就意味着,我们使用线性模型获得的估计值也是随机变量。虽然数学上这理解起来比较复杂,但是我们前面学到的一些概念在这里仍然适用。现在可以先做一些练习,在线性模型的练习中复习一些随机变量的概念。

练习

P172

设计矩阵(The Design Matrix)

R中的formual()model.matrix()可以用于生成各种线性模型的设计矩阵(design matrices)(也被称为模型矩阵,即model matrices)。例如,在小鼠的饲料实验中,我们可以这样构建模型,如下所示:
Y_{i}=\beta_{0}+\beta_{1} x_{i}+\varepsilon, i=1, \ldots, N
其中,Y_{i}表示体重,而x_{i}等于1的时候,表示小鼠i吃的是高脂饲料(hf)。我们可以使用实验单位(Experimental unit)来表示N个不同的实验动物,这里的实验单位是小鼠。我们称这类变量为指示变量(indicator variables),因此这类变量仅用于标明实验单位,表示某种干预的有无。现在用矩阵代数来描述就是以下形式:
\mathbf{Y}=\left(\begin{array}{c}{Y_{1}} \\ {Y_{2}} \\ {\vdots} \\ {Y_{N}}\end{array}\right), \mathbf{X}=\left(\begin{array}{cc}{1} & {x_{1}} \\ {1} & {x_{2}} \\ {\vdots} & {} \\ {1} & {x_{N}}\end{array}\right), \beta=\left(\begin{array}{c}{\beta_{0}} \\ {\beta_{1}}\end{array}\right) \text { and } \varepsilon=\left(\begin{array}{c}{\varepsilon_{1}} \\ {\varepsilon_{2}} \\ {\vdots} \\ {\varepsilon_{N}}\end{array}\right)
或为:
\left(\begin{array}{c}{Y_{1}} \\ {Y_{2}} \\ {\vdots} \\ {Y_{N}}\end{array}\right)=\left(\begin{array}{cc}{1} & {x_{1}} \\ {1} & {x_{2}} \\ {\vdots} & {} \\ {1} & {x_{N}}\end{array}\right)\left(\begin{array}{c}{\beta_{0}} \\ {\beta_{1}}\end{array}\right)+\left(\begin{array}{c}{\varepsilon_{1}} \\ {\varepsilon_{2}} \\ {\vdots} \\ {\varepsilon_{N}}\end{array}\right)
简化形式为:
\mathrm{Y}=\mathrm{X} \boldsymbol{\beta}+\varepsilon
其中\mathbf{X}是设计矩阵,一旦我们定义了设计矩阵,那么我们就能计算出最小二乘估计。这个过程称为拟合模型(fitting the model)。在R中,我们可以直接在lm()函数中输入一个公式(formula)直接进行拟合。在后面的一个脚本中,我们会使用model.matrix()函数,这个函数是在lm()函数内部使用的。这种使用方式哦可以方便地让我们将R的formula与矩阵\mathbf{X}连接起来,有助于我们对lm()的结果进行解释。

设计方案

设计矩阵的选择是线性模型中的关键步骤,因为它编码了哪些系数将适合用于建模,以及样本之间的相互关系。一个常见的误解就是,选择实验设计要遵循简单明了的原则,即要在描述中直接标明样本。事实并非如此。关于每个样本(无论是对照组还是处理组,实验批次等)的基础信息里并不意味着这是一个“正确”的设计矩阵。设计矩阵还应该对X中的变量是如何解释Y的值这些信息进行编码,这是研究者们必须要考虑的。

在这一部分的案例中,我们使用线性模型来比较不同组之间的差异。因此,最终进行计算的设计矩阵应该至少包含两列,即截矩(intercept)列,截矩列是第1列,另外就是第2列,第2列指定样本。在这种情况下,线性模型中的两个系数(coefficient)分别为:第1个系数是截矩(interccept),它代表了第1组的总体均数,第2个系数是差值,这个差值表示的是第2组与第1组总体的差值。当我们进行统计学分析时,往往第2个系数是我们最感兴趣的,因为我们想知道这两组数据是否有差异。

我们可以在R中通过2行代码来编制实验设计。我们先是使用波浪线~来构建一个公式。这种形式的公式意味着,我们想使用波浪线右侧的变量的观测值来构建统计模型。然后我们再放进一个变量的名称,就能知道样本来源于哪些组。

看一个案例。
现在我们有两组数据,分别是对照组和高脂饲料组(hf)小鼠的体重数据。现在我们用1来表示对照组小鼠,2来表示hf组。我们首先要告诉R,这些值不能被当成数值,而是应该当成因子。然后使用公式~group来构建模型,如下所示:

group <- factor( c(1,1,2,2) )
model.matrix(~ group)

结果如下所示:

> group <- factor( c(1,1,2,2) )
> model.matrix(~ group)
  (Intercept) group2
1           1      0
2           1      0
3           1      1
4           1      1
attr(,"assign")
[1] 0 1
attr(,"contrasts")
attr(,"contrasts")$group
[1] "contr.treatment"

这里面有很多信息,attr后面的信息不用管。

其实上面的计算过程也可以使用model.matrix()来构建,如下所示:

group <- factor( c(1,1,2,2) )
model.matrix(formula(~ group))

如下所示:

> group <- factor( c(1,1,2,2) )
> model.matrix(formula(~ group))
  (Intercept) group2
1           1      0
2           1      0
3           1      1
4           1      1
attr(,"assign")
[1] 0 1
attr(,"contrasts")
attr(,"contrasts")$group
[1] "contr.treatment"

如果我们不对组别(group)进行因子转换,那么就会出现下面的情况:

group <- c(1,1,2,2)
model.matrix(~ group)

即:

> model.matrix(~ group)
  (Intercept) group
1           1     1
2           1     1
3           1     2
4           1     2
attr(,"assign")
[1] 0 1

这种形式不是设计矩阵。因为没有经过factor转换的数值就是单纯的数值,而非指示变量(indicator variable),因子类型变量的数值与具体的数字无关,字符串也能生成这些变量,如下所示:

group <- factor(c("control","control","highfat","highfat"))
model.matrix(~ group)

结果如下所示:

> group <- factor(c("control","control","highfat","highfat"))
> model.matrix(~ group)
  (Intercept) grouphighfat
1           1            0
2           1            0
3           1            1
4           1            1
attr(,"assign")
[1] 0 1
attr(,"contrasts")
attr(,"contrasts")$group
[1] "contr.treatment"

多组设计

现在我们设计了3组数据,如下所示:

group <- factor(c(1,1,2,2,3,3))
model.matrix(~ group)

结果如下所示:

> group <- factor(c(1,1,2,2,3,3))
> model.matrix(~ group)
  (Intercept) group2 group3
1           1      0      0
2           1      0      0
3           1      1      0
4           1      1      0
5           1      0      1
6           1      0      1
attr(,"assign")
[1] 0 1 1
attr(,"contrasts")
attr(,"contrasts")$group
[1] "contr.treatment"

现在我们的设计矩阵中有了第3列,这个第3列属于第3组。另外一种方法就是通过在公式中指定+0来添加第3组,如下所示:

group <- factor(c(1,1,2,2,3,3))
model.matrix(~ group + 0)

结果如下所示:

> group <- factor(c(1,1,2,2,3,3))
> model.matrix(~ group + 0)
  group1 group2 group3
1      1      0      0
2      1      0      0
3      0      1      0
4      0      1      0
5      0      0      1
6      0      0      1
attr(,"assign")
[1] 1 1 1
attr(,"contrasts")
attr(,"contrasts")$group
[1] "contr.treatment"

注:在这一处我不太理解,原文是This group now fits a separate coefficient for each group.翻译为汉语则是这一组现在适用于每组的单独系数,等后文中有介绍的时候再补上,以下是其它的参考书(数学建模:基于R.薛毅 著)对这一内容的理解:

lm()中的参数formula是模型公式:

  1. y ~ 1+x1 + x2这种形式,表示常数项,X_{1}X_{2}的系数;
  2. y ~ x1 + x2这种形式,去掉了1,其意义与原来加1的一样。
  3. y ~ 0 + x1 + x2这种形式,添加了0,表示拟合成就齐次线性模型(或者是改为y ~ -1 + x1 + x2)。

多变量设计

前面我们构建的线性模型只有1个变量,即饲料。而在生命科学中,在一次实验中,往往会涉及多个变量,例如我们也许会研究饲料与性别这两个因素对体重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也许就会设计4组,如下所示:

diet <- factor(c(1,1,1,1,2,2,2,2))
sex <- factor(c("f","f","m","m","f","f","m","m"))
table(diet,sex)

组别如下所示:

> table(diet,sex)
    sex
diet f m
   1 2 2
   2 2 2

假如我们认为饲料对体重的影响和性别对体重的影响(这只是假设)是相同的,那么我们就可以构建一个线性模型,如下所示:
Y_{i}=\beta_{0}+\beta_{1} x_{i, 1}+\beta_{2} x_{i, 2}+\varepsilon_{i}
现在我们在R中对这个模型进行拟合,此时我们需要添加另外一个变量来构建一个设计矩阵,如下所示:

diet <- factor(c(1,1,1,1,2,2,2,2))
sex <- factor(c("f","f","m","m","f","f","m","m"))
model.matrix(~ diet + sex)

如下所示:

> diet <- factor(c(1,1,1,1,2,2,2,2))
> sex <- factor(c("f","f","m","m","f","f","m","m"))
> model.matrix(~ diet + sex)
  (Intercept) diet2 sexm
1           1     0    0
2           1     0    0
3           1     0    1
4           1     0    1
5           1     1    0
6           1     1    0
7           1     1    1
8           1     1    1
attr(,"assign")
[1] 0 1 2
attr(,"contrasts")
attr(,"contrasts")$diet
[1] "contr.treatment"

attr(,"contrasts")$sex
[1] "contr.treatment"

这个设计矩阵包含一个截矩(intercept),一个饲料变量(diet),一个性别变量(sex)。我们可以说这个线性模型解释了组间差异与条件变量的差异。但是,如上所述,这个模型成立的前提是,我们假设了饮食和性别的差异会对小鼠的体重产生相同的影响。我们称这些情况为累加效应(additive effect)。对于每一个变量,我们添加一个效应时,不用考虑其它的变量是什么。针对这种情况,还有一种线性模型,这种线性模型里还会考虑两个变量之间的潜在交互作用。

如果我们要考虑交互作用的话,模型的构建如下所示:

model.matrix(~ diet + sex + diet:sex)
# OR
# model.matrix(~ diet*sex)

结果如下所示:

> 
> model.matrix(~ diet + sex + diet:sex)
  (Intercept) diet2 sexm diet2:sexm
1           1     0    0          0
2           1     0    0          0
3           1     0    1          0
4           1     0    1          0
5           1     1    0          0
6           1     1    0          0
7           1     1    1          1
8           1     1    1          1
attr(,"assign")
[1] 0 1 2 3
attr(,"contrasts")
attr(,"contrasts")$diet
[1] "contr.treatment"

attr(,"contrasts")$sex
[1] "contr.treatment"

指定比较水平relevel()

在构建设计矩阵时,我们所选水平的参考水平用于比较。默认情况下,我们都是按照第1个水平因素进行比较,但是我们可以使用relevel()函数来指定哪个水平因素作用为对照,例如我们选择第2组作为参考水平,如下所示:

group <- factor(c(1,1,2,2))
group <- relevel(group, "2")
model.matrix(~ group)

结果如下所示:

> model.matrix(~ group)
  (Intercept) group1
1           1      1
2           1      1
3           1      0
4           1      0
attr(,"assign")
[1] 0 1
attr(,"contrasts")
attr(,"contrasts")$group
[1] "contr.treatment"

这里涉及了relevel函数,此函数信息如下所示:

relevel()函数

全称reorder levels of factor,函数的功能是:对一个因子的水平重新排序,以通过指定ref来指定第1个水平作为参考水平(例如在回归中使用二元解释变量,可以指定哪个水平作为参考水平),其余的往后移。在contr.treatment对照中非常有用,contr.treatment通常会将第1个水平当作参考水平。
用法:
relevel(x,ref,...),其中x是一个未排序的因子,ref:指定的参考水平,通常是一个字符串。

或者是在factor()中直接明确地指出,如下所示:

group <- factor(c(1,1,2,2))
group <- factor(group, levels=c("1","2"))
model.matrix(~ group)

结果如下所示:

> group <- factor(c(1,1,2,2))
> group <- factor(group, levels=c("1","2"))
> model.matrix(~ group)
  (Intercept) group2
1           1      0
2           1      0
3           1      1
4           1      1
attr(,"assign")
[1] 0 1
attr(,"contrasts")
attr(,"contrasts")$group
[1] "contr.treatment"

model.matrix的计算

model.matrix()函数会捕获R全局环境中的变量,除非这些数据已经作为数据框的形式提供给到model.matrix()函数,如下所示:

group <- 1:4
model.matrix(~ group, data=data.frame(group=5:8))

结果如下所示:

> group <- 1:4
> model.matrix(~ group, data=data.frame(group=5:8))
  (Intercept) group
1           1     5
2           1     6
3           1     7
4           1     8
attr(,"assign")
[1] 0 1

连续型变量

前面内容中的变量都是指示数据(有的统计学书中指的是分类变量,哑变量),而在一些实验设计中,我们研究的是数值型变量(连续型变量),不需要将它们转换到第1列。例如在自由落体实验中,时间是一个连续型变量,如下所示:

tt <- seq(0,3.4,len=4)
model.matrix(~ tt + I(tt^2))

结果如下所示:

> tt <- seq(0,3.4,len=4)
> model.matrix(~ tt + I(tt^2))
  (Intercept)       tt   I(tt^2)
1           1 0.000000  0.000000
2           1 1.133333  1.284444
3           1 2.266667  5.137778
4           1 3.400000 11.560000
attr(,"assign")
[1] 0 1 2

在这个模型里,我们用到了I()函数,I()的功能是,对一个变量进行数学变换,在上面的公式里,I(tt^2)的意思是就是,通过I(),将tt^2这个变量当作是一个变量,如果不加I(),则是单纯地计算tt^2的值。查看I()的文档就可以发现,这个函数的全称是Inhibit Interpretation/Conversion of Objects

在生命科学中,我们还有可能会涉及这样一种情况,例如我们想研究一个药物的量效关系,例如研究这个药物在0mg,10mg和20mg时的效果。
将连续型数据强制作为变量很难进行分析。这就是为什么指示变量只是假设2组的均值不同,而连续型变量会假设预测测变量和结果之间存在着某种特定的关系。

在自由落体实验中,我们有重力加速度这个理论的支持。而在父子身高案例中,由于这些数据是二元正态分布变量,如果我们加上一些条件的话,父子之间的身高存在着线性关系。但是,我们发现,如果不对年龄等这类变量进行“调整(adjust)”的话,并将它们包含在线性模型中,其统计结果就值得商榷。我们不支持将这样的变量加到线性模型中,除非已经有支持这种数据的模型出现。

练习

P183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4,921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7,635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1,393评论 0 33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836评论 1 27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833评论 5 36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685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043评论 3 39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94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2,671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70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79评论 1 332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424评论 4 32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027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84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214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108评论 2 35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517评论 2 343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