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省有时 | 躁极则昏 静极则明
编者按:读《菜根谭》,品儒道佛,悟今时事
《菜根谭》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修身、处事、待人、接物的语录世集。
借用先哲的话:“急功近名者服之,可当清凉散;萎靡不振者服之,可当益智膏!”
今本着学习之心,研读文章,与大家分享、互动、共勉。
【处世篇】
3. 躁极则昏 静极则明
时当喧杂,则平日所记忆者,皆漫然忘去;境在清宁,则夙昔所遗忘者,又恍尔现前。可见静躁稍分,昏明顿异也。
每当周遭环境喧嚣杂乱使心情浮躁时,平日所记忆的事物,就会忘得一干二净;每当周道环境安宁使心神平和时,以前所遗忘的事物又会忽然浮现眼前。可见心神的浮躁和宁静只要有一点点区分,那么灵智的昏暗和明朗就会迥然不同。
不管我们处于怎样的境遇之中,管理好自身的情绪都是非常必要的。情绪的来源是多方面的,我们不可能脱离人与人互相依赖的大环境,所以我们势必会受到周遭的人、事、物的影响,这其中就包括对我们情绪的影响。
我们应该抛弃对生活的误解。在复旦陈果的《幸福哲学课》中曾说过:很多时候给我们造成困扰的不是生活本身,而是我们对生活的误解。幸福最深的力量恰恰是学会与苦难相处,学会宽恕我们的命运,学会在这一轮阴晴圆缺之后仍然能够心怀一片诚意,静静地影响下一轮的阴晴圆缺。
古人早就告知我们:面对纷繁复杂的情境,我们要做到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有人说:道理都懂,但当真正面临不良情绪的时候,很难一下子让自己平复下来。难呀。难吗?的确很难。那种因一时急躁,因气急败坏而做出冲动举动,最终酿成无法挽回的后果的真实事件举不胜举。这就需要我们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立德修身。
给大家用例子来说明吧:
一位老和尚问一小和尚:“如果前进一步是死,后退一步则亡,你该怎么办?”小和尚毫不犹豫地说:“我往旁边去。”天无绝人之路,人生路上遭遇进退两难的境况时,换个角度思考,也许就会明白:路的旁边还是路。对人对事也一样,祸福相依,都有两面,吃亏是福。
常怀感恩之心。这就需要我们去学习一种能力:非暴力沟通。
在《非暴力沟通》一书中提到,当我们处于愤怒的情绪时,表达愤怒的四个步骤是:
停下来,除了呼吸,什么都别做。
想一想是什么想法使我们生气。
体会自己的需要。
表达感受和尚未满足的需要。
当我们的内心宁静遭到破坏,我们才会用暴力的方式来维护或寻求心灵的和平。
你越是留意自己内心的声音,就越能够听到别人的声音。
这也是我现在正在做而且希望未来可以一直坚守的:自省有时。多倾听自己的内心的声音吧!
(声明:以书为友,以文沁心,读书写文,记录所思所感。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及百家号“书友文心“。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本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