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这个行业,在中国其实还算年轻,但是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数次的市场变化和经济增长,HR这个职业更像是一个饱经沧桑的中年人。有着同龄年轻人少有的沧桑和内心的激荡。我国开设HR专业30多年,300多所高校开设HR专业,培养专业人才数以万计。可是面对这个看似颠覆式巨变的社会,学校的培养是否能匹配社会上激烈变化的竞争能力需求?在学校中学到的知识新鲜度有多高?职场的收益和校园的投入有哪些相关性?这些问题都值得深入思考。笔者读了这份报告,感慨万千。结合自己粗浅的理解,为大家浅显的分享一些观点。
一、项目设计的理论依据解读之职业成功资本论
不讲理论,只是谈谈自己的理解。这个理论提出了三个核心发展的能力,即Knowing-how(员工个人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回答了“你怎样工作”的问题,反应为个人人力资本;Knowing-whom(从社会关系中获取的有助于个人发展的资源),回答了“你和谁一起工作”的问题,反映了个人的社会资本情况;Knowing-why(个体动机、行为的意义、认同、人格、兴趣和价值观等),回答了“你为什么工作”的问题,反应个体内部心理资源的情况。
打个比方,来更清晰的理解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心理资本的关系。假设你准备拿起照相机来拍一张作品参加摄影大赛,摄影大赛的成绩代表着你的职业成功。那么人力资本就代表着你拍照时的技术,包括摄影技巧,相机参数的熟悉度,以及各种过往拍照所积累的经验;社会资本代表着你拍照那一天的客观环境,如果电闪雷鸣暴风骤雨,甚至出现了日食现象,会影响光照,也会影响你拍摄的稳定性和任何达成最佳拍照作品的环境;心理资本代表你的镜头,决定着你理解行为的价值和意义以及是否保持正念,积极的心理状况,代表着你怎么认知这个摄影大赛和拍照时的心情。镜头如果脏了坏了,纵然再好的天气,再专业的摄影技术,也无法交出一份漂亮的作品。通过上面的比方,大家不难发现,心理资本是状态,社会资本是环境,人力资本是能力。
二、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心理资本的培养周期、环境与特征
人力资本代表着知识、技能和经验。这一项资本积累,从我们诞生那一天就开始了,一致无穷无尽的叠加至退出这个社会。伴随着不同的生命阶段,人力资本累计的场所从家庭、学校、到社会。根据不同的人生轨迹和经历,几乎囊狂所有生活场景。
社会资本代表着你在社会中的社交货币,决定了你可以调动人际关系中的哪些资源进行高效的配置,解决问题。相对别人来说,你通过社会资本配置的资源可能更高效、投入产出比更大。他的培养环境在不同阶段以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核心作为辐射,建立不同的社会关系获取社会资本。社会资本是一种催化剂,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加速底物反应,增加获取成功的效率;
心理资本相对以上两个比较特殊,笔者个人认为他的培养敏感期宽泛的来说在30岁之前或者更早,培养环境更多的聚焦在家庭和青少年所处的场景,特征是累计形成,过程很缓慢和线性。一旦形成在成年后很难发生根本逆转。主要影响性因素在个人的性格、父母的直接影响、青少年时期的经历和成年后自己刻意在精神层面的反思、练习和体悟。
三、结合报告的分析
1、毕业生择业选择
毕业生对就业区域、行业和公司类型的数据显示,绝大数人倾向北上广、国有企业和眼下比较热门的互联网及金融行业。说明了大多数毕业生通过学校教育及家庭社会影响,注重社会资本中的环境要素和人力资本资本中的能力要素累计的过程,在一个好的就业环境,能够与更多优秀的人一起工作,在视野开拓和能力提升、经验累积方面均有很大的优势。如果配置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正确的理解认知,就好比一个镜头明亮的照相机将在一流摄影师的手中,伴着风和日丽拍摄出美妙绝伦的作品。这项数据显示毕业生选择是符合效用最大化的理性选择。
2、家庭背景对就业成功的影响
社会资本的家庭因素
家庭收入水平、父母的教育水平和行政职务对毕业生的主观就业成功有正向影响。
收入水平、父母教育程度和行政职务这三个要素所支撑的是家庭氛围和环境,换句话说,是孩子在家庭中受到的行为、意识、交流方式的熏陶。归根接地是在踏入社会前的一项社会资本。收入水平和行政职务可以保障孩子在一定的社会分层中,父母教育水平可以保障家庭交流的充分和交流的有效性及主动建立沟通的意识和能力,给孩子输入一定的理性思维。
出生地、父母的专业技术级别不影响毕业生的主观就业成功
显然的表明,父母直接性的将专业知识和技能传递给孩子的效率并不高,更好的方式是营造氛围,引发兴趣。这也是很多孩子坚决拒绝继承父母专业职业或能力的原因,知识和技能的输入,更大意义上取决于自己有意识的汲取,不是违背个人意志的灌输。
人力资本的家庭影响因素
出生地城市规模越大,人力资本越低。如果除去直辖市,结果发生逆转
这个结论乍一看有点诧异,按常理逻辑来说,城市规模越大应该教育资源越好,相应的人力资本累计叠加应该越多。除去直辖市,结果逆转,加入这个信息,可以推论,是直辖市的人力资本低拉低了整个城市规模较大的城市的均值,进而推论,直辖市的人力资本更低一筹。先不去解读这个诧异的结论,先想想直辖市的什么资本高?笔者猜测社会资本应该很高,社会资本吸引了这些在校生的大部分精力,引起了社会资本追投的效应,过分重视人际关系的营造,社会资本的积累和交换,这也是很多成功学、厚黑学和心灵鸡汤鼓吹的理论之一。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人放弃了人力资本的累计,无心静下心来做学问做研究。外界社会越热闹越嘈杂,人力资本的累计就会越慢。好比那个参赛的摄影师,一直在追求最好的天气,却忘记了苦练拍照基本功。结果就是,好天气真的来了,发现相机不会用。
心理资本的家庭因素
出生地城市规模越大,心理资本越低。除去直辖市,两者不相关。
又提到了直辖市,显然直辖市是引发这个变化关系的主要变量。进而推论可得,直辖市的心理资本更低一筹。和上面的分析一样,直辖市社会资本的效应巨大,不仅让人力资本暗淡无光,心理资本更是毫无吸引力。大家忙着建立社会资本向外猛找的时候,却忘了反观自己的内心建设。在纷扰繁杂的外界社会,迷失了自己心理,忘记了做事的初心、价值和意义。
3、HR从业者教育背景分析
在HR从业中,仅有19%的HR从业者在校学习时主修HR相关专业课程
主修HR专业的从业者在高级别HR从业者(总监及以上级别)中,并无优势,在总监级及以上级别人数方面占比相近。
这两项数据表明,专业知识并不是HR职场上的杀手锏。尤其是高级别HR管理者中,人力资本中本身的专业技能和能力,决定性并不大。更多的是需要社会资本-协作关系的搭建和维护以及心理资本-正确的发心和正直的价值观以及阳光般的正能量影响力。对于后两项资本,恰恰是学校中很难得到的知识和实践。这一项数据很值得反思我们目前只注重知识体系的高等教育现状。
4、HR从业职的职业成长分析
从学校到职场:如何看待金钱和内心
这张图说明了外在报酬在HR从业者心中从学校走向职场的分量变化。从学校的“淡泊名利”到职场的“寸土寸金”更是体现了人们在现实社会这个大环境的洗礼和熏陶,可以说大学生步入社会更加懂得追求现实了。反面来说,更体现了步入社会后看中直接资本的投资回报,忽略了需要长线投资的心理资本建设。
5、总结分析
本篇只是简单的从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心理资本三个维度对HR从业者从学校到社会的过程进行简要的分析,由于角度和笔者能力的限制,不能够对报告做全面的解读。通过以上分析,笔者的观点是看中和提倡心理资本的建设,无论是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角度,都应该加强心理资本建设的意识和行动。报告结论也谈到,心理资本能更加积极预测主观职业成功。而且相对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来说,心理资本作为个投资长、见效慢的要素的重视度在现实社会导向下更容易被忽视甚至是被放弃。个人内心的建设和精神层面的修养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已经越来被丢弃在角落。以损耗内心换来的物质利益在某种程度上严重的亏本买卖。可是越来越多的人意识不到自己的损失,仍然洋溢在物欲和社会关系编制的摇篮中。心理建设,应该从家庭做起,从校园做起,从社会影响的每一个细胞做起。才能让更多的人,从容的驾驭财富,由富到贵,建立和谐的社会家园。
省下一些学习拍摄技巧的时间,放下那追求好天气的执念,静下心来,用心擦亮手中的镜头。纵然不是大师风范,也没有阳光绚丽,那明亮镜头带来的朴实和从容,足以让你的作品光辉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