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电视剧正在热播。故事通过北宋官宦家庭少女明兰的成长、爱情、婚姻,展开了一副由闺阁少女到侯门主母的生活画卷,讲述了一个家宅的兴荣,古代封建礼教下女性奋斗的故事。
剧情进展不到一半,但是从故事里便可以看出几个孩子不同的家庭烙印。
如兰,盛家嫡女,一出生便比别人高贵。在古代,尤其宋朝,封建礼教的束缚下,等级森严,嫡女便意味着更尊贵。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下,如兰也养成了飞扬跋扈、趾高气扬的特点,从小与墨兰争斗为己任,对于人情世故处理也非常简单。好在她的心地并不坏,加上家中礼教多,即使嚣张一些,也并无其他出格的事情。
从如兰身上,我们可以看出她的第一任老师——母亲的教育方式。她的母亲王若弗是一个心思单纯,性格暴躁的人,只知道爱女心切,不懂得教给孩子为人处世之道,她一生都陷在与妾侍林小娘的争斗之中,所以教给女儿也都是高人一等,眼高于顶的行事做派。
古代的女子,以嫁得好为毕生追求的事业,所以像如兰这样性格的女孩子,即使将来嫁入高门显贵,也会和她母亲一样,有勇无谋,别人挖个坑就掉进去了,当不了主母,成就不了大事。
墨兰,盛家妾侍林小娘所生,因为母亲受宠,所以她也跟着女凭母贵。虽是庶女出身,吃穿用度比嫡女还要好。从小娇生惯养,加上母亲林小娘的日熏月染,墨兰从小做事便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剧中有一出戏,是墨兰想躲在屏风后面偷看梁家六公子,被如兰发现,拉着明兰一起来看。结果墨兰却一把推倒两个妹妹,丢了盛家的脸面,自己还装无辜。
在墨兰的眼中,只要能达到目的,一切都可以利用。这样的处事风格,在短时间内可能会达到目的,但是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因为做人、做事,都逃不过一个理字,逃不过一个法字。林小娘害了卫小娘,虽短时间获利,但一辈子担惊受怕,最终事发,害了她自己,也害了她的孩子。她要用惨痛一百倍的代价,来偿还自己曾经得到的利益。
墨兰受其母亲影响,终于被溺爱贻害终身。
明兰的母亲是盛家最不受宠的侍妾卫小娘,没有大娘子的权势,也没有林小娘的妩媚,要想活下去,只能隐忍。所以,明兰比别的孩子都能隐忍。她小时候吃的、用的都比其他姐姐们差,母亲从小就教她《战国策》里的故事,开了她先天的智慧之门。后来母亲去世,她被祖母疼爱,祖母从不娇惯她,而是带她长见识、增智慧、明事理、通人情。
剧中有一段孔嬷嬷教育三个姑娘的故事,祖母心疼明兰小小年纪就跟着姐姐受罚,但是她绝不干涉孔嬷嬷的教育。孔嬷嬷打完手心后,祖母心疼得要命,仍不忘问问明兰从中受到什么启发?得到什么教育?
从这件事里,明兰学会了什么是“姑息养奸”,学会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也学会了“假人之手”保全自己,为她日后管家奠定了基础。
祖母的深谋远虑,用明事理的做法,造就了明兰聪慧不受欺侮,藏拙不掩锋芒的性格。为日后嫁入侯府,整饬家业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纵观三个女孩,如兰、墨兰从小条件好,吃穿不愁,父母宠爱,但也造就了两个孩子经不起事,通不了人情的缺陷。明兰从小生活艰难,见识了人间冷漠,后虽跟随祖母,一应用度也和两个姐姐相差无几,但是除了这些外在的东西以外,祖母还教给了她别的两个姐姐没有的东西,那就是见识、胸怀和智慧。
所以,外在条件的好坏并不能决定孩子未来,真正能决定孩子未来的是父母的眼光和见识。
记得2000年左右,中国盛行一种教育观点就是“穷养儿子,富养女儿”,并且引用了著名节目主持人杨澜的一段经历,杨澜的舅舅在她很小的时候便带她去上海最贵的餐厅吃饭,增长见识,为的是将来不会被小恩小惠所吸引。于是乎,家家有女儿的都富养,中国遍地“富二代”,那些家长们生怕孩子将来没见识,将来被人拐了去。
现在十几年过去了,那些被富养的姑娘们都怎么样了呢?我见过被“富养”的姑娘,因为父母再也无力满足她的欲望而骂父母无能的;见过为了买一部手机去卖身的;见过为了满足欲望而甘愿被包养的……那些怕孩子被物质利诱的,几乎都中枪。
家长们只看到杨澜的舅舅带她去高档餐厅吃饭,却没有看到杨澜的家人对于她的精神世界的“富养”,杨澜的饱读诗书,她的坚忍不拔都是从小培养出来的。没有精神做支撑的“富养”只能是一场闹剧,最终害了孩子又害了自己!
你舍不得孩子吃苦,这个世界就会让他吃苦,你舍不得孩子受罪,这个世界就会让他受罪。所以,不管穷养还是富养,外在的条件都不是主要的,该富养的是孩子的精神,该丰富的是孩子的见识,该培养的是孩子豁达的心境,该锻炼的是孩子临危不乱的能力。
要想孩子做雄鹰,家长就要做苍鹰,有深谋的眼光,更要有让孩子吃苦的远虑,才能锻炼孩子飞翔的翅膀;要想孩子做骏马,家长首先要做伯乐,要有赏识的眼光,有执鞭奋蹄的决心,才能成就孩子日行千里的能力。
知否,知否,子女教育应是富养精神穷养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