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在荷兰读研的女朋友问我:“如何克服孤单?”看见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就语塞了,孤单的本质就是孤独感,和自己在一起的时候会孤独,和家人朋友在一起也会有幽幽的孤独感。于是我回答到:“孤单?找个人嫁了你也会孤单,只有你在娘胎里或者圆寂了才会彻底不孤单,你说该怎么克服孤单?”
今天回老家扫墓,外公墓前的青松已成林,家里也有六个重孙绕膝,但是外婆却也记忆力减退到抱怨倔强,儿女的关爱也看成是对自己的施舍。
外婆出生在民国二十八年,解放前嫁给外公,一生衣食无忧,在大饥荒的四年里也在外公的奔劳下安然度过。2002年,外公离世,外婆开始一个人生活。
我爱我的外婆,我常常天马行空的和她聊天,逗她开心。“门前的大公鸡飞了,在王母娘娘的蟠桃大会上下了个蛋。”外婆听到就会笑的前俯后仰,暂时忘掉自己的执念。是的,只是暂时。
从出生之时起,我们就在持续培养自己的独立人格:我喜欢妈妈的怀抱,喜欢看爸爸的微笑,喜欢那个长发飘飘的男孩,喜欢街口第二家店的咖啡,喜欢在烦闷时站在天台喝酒… 人格越独立,对自己认知越清晰,能共处同行的人就越少,孤独感就越重,这是好事!
人与人之间的关心都是以自己的视角出发,把自己觉得好的给予被关心方,这个出发点没有错。可在被关心方拒绝的时候,心存芥蒂,这就有悖初心了。尊重个体间的不同,理解各自的孤独感,不要用任何理由任何手段窥探别人的私密空间,那是每个人保持独立自我的领地。